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尾葉冬青(原變種)

鎖定
尾葉冬青原變種(學名:Ilex wilsonii var.wilsonii)為常綠灌木或喬木,高2-10米。葉片厚革質,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7釐米,寬1.5-3.5釐米。花序簇生於二年生枝的葉腋內,苞片三角形,常具三尖頭;花4基數,白色。果球形,直徑約4毫米,成熟後紅色,平滑,果梗長3-4毫米,內果皮革質。花期5-6月,果期8-10月。分佈於安徽南部、浙江各地、江西、福建、台灣、湖北西南部、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東北部等省區。生於海拔420-1900米的山地、溝谷闊葉林、雜木林中。分佈於安徽南部、浙江各地、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
中文學名
尾葉冬青(原變種)
拉丁學名
Ilex wilsonii Loes. var. wilsoni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無患子目
冬青科
冬青屬
尾葉冬青
分佈區域
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和雲南等

尾葉冬青(原變種)形態特徵

尾葉冬青(原變種)線稿圖 尾葉冬青(原變種)線稿圖
常綠灌木或喬木,高2-10米;樹皮灰白色,光滑。小枝圓柱形,灰褐色,平滑,無皮孔,葉痕半圓形,稍凸起,當年生幼枝具縱稜溝,無毛;頂芽圓錐形,芽鱗無毛,具緣毛。葉生於1-3年生枝上,葉片厚革質,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7釐米,寬1.5-3.5釐米,先端驟然尾狀漸尖,漸尖頭長6-13毫米,常偏向一側,基部鈍,稀圓形,全緣,葉面深綠色,具光澤,背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主脈在葉面平坦,背面稍隆起,側脈7-8對,於近葉緣處網結,兩面微凸起,明顯或不明顯,網狀脈不見;葉柄長5-9毫米,無毛,上面具縱槽,背面具皺紋;托葉三角形,微小,急尖。花序簇生於二年生枝的葉腋內,苞片三角形,常具三尖頭;花4基數,白色;雄花序簇由具3-5花的聚傘花序或傘形花序的分枝組成,無毛,總花梗長3-8毫米,第一次分枝長1-2毫米,或極短,花梗長2-4毫米,無毛,具基生小苞片2枚或無;花萼盤狀,直徑約1.5毫米,4深裂,裂片三角形,具緣毛;花冠輻狀,直徑4-5毫米,花瓣長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略短於花瓣,花葯長圓形;退化子房近球形,直徑約1毫米,頂端具不明顯的分裂。雌花序簇由具單花的分枝組成,花梗長4-7毫米,無毛,具近中部着生的小苞片2枚;花萼及花冠同雄花;退化雄蕊長為花瓣的1/2,敗育花葯箭頭形;子房卵球形,直徑約1.5毫米,柱頭厚盤形,疏被微柔毛。果球形,直徑約4毫米,成熟後紅色,平滑,果梗長3-4毫米;宿存花萼平展,直徑約2.5毫米,4裂,裂片具緣毛,宿存柱頭厚盤狀;分核4,卵狀三稜形,長約2.5毫米,背部寬約1.5毫米,背面具稍凸起的縱稜3條,無溝,側面平滑,內果皮革質。花期5-6月,果期8-10月。 [1]  [3] 

尾葉冬青(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20-1900米的山地、溝谷闊葉林、雜木林中。

尾葉冬青(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於安徽南部(黃山、歙縣、太平、績溪)、浙江各地、江西(玉山、鉛山、黎川、南豐、安遠、尋烏、宜春、井岡山、廬山、武功山)、福建(浦城、福鼎、建寧、崇安、武夷山)、台灣、湖北西南部(巴東、五峯、長陽、當陽、利川、宣恩、鶴峯)、湖南(衡山、江華、新寧、武岡、沅陵、宜章)、廣東(陽山)、廣西(龍勝、融水、金秀)、四川(天全、滎經、雷波、峨邊、峨眉、洪雅、古藺、筠連、南川、合江、奉節、城口)、貴州(印江、畢節、黎平、三都、梵淨山)和雲南東北部(鎮雄、彝良)等省區;模式標本採自湖北西部 (E. H. Wilson 2101 A,果, A) 。 [1] 

尾葉冬青(原變種)變種信息

  • 種:尾葉冬青Ilex wilsonii Loes.
    • 原變種:尾葉冬青(原變種)Ilex wilsonii Loes. var. wilsonii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