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尾聯

鎖定
尾聯,拼音wěi lián,指律詩的第四聯(七、八兩句),不必對仗,以其居於一首詩的尾部而得名。
中文名
尾聯
拼    音
wěi lián
意    思
律詩的第四聯,第七、八句

目錄

  1. 1 解釋
  2. 2 示例
  3. 原文
  4. 註釋
  5. 作者
  6. 3 欣賞

尾聯解釋

尾聯,特指律詩而言,也叫律詩的結聯,遵從詩聯基本格式律詩分為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首聯是第一二句,頷聯是第三四句,頸聯是第五六句,尾聯是第七八句。尾聯就是第四句,其它以此類推。一首詩到了尾聯,便要結束了。尾聯一般不用對仗,對仗不太適宜用作結束語。

尾聯示例

尾聯原文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尾聯註釋

這詩最後兩句是一氣呵成的,是一種流水對,和一般對仗不大相同。一般的對聯,上聯和下聯是平行的兩句話,各自意思完整。但也有一種對仗的上聯和下聯之間往往一氣呵成,分別獨立來讀沒有意義,至少是意義不全。這種對聯稱為流水對。同一聯中的兩句話,從形式看是兩句話,但意思並不互相對立,實際上是一整句話分開成兩句來説。也就是這兩句話在理解時應該是如同流水般一氣貫穿下來,所以叫做流水對。例如“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流水對往往出現在尾聯中。

尾聯作者

唐朝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尾聯欣賞

典型的流水對上下句用連詞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話分兩半説。例如: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駱賓王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杜甫)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很多流水對上下句分別是兩個連貫的動作。例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孟浩然)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
與流水對相反,對仗時如對出了兩個意思不相貫通的句子,則稱為並肩對,往往顯得板正生硬。流水對在律詩對聯中最受人欣賞,藝術性較高,是比較不容易弄出來的一種對子。一首詩裏有一聯流水對,就顯得靈動了許多。關於流水對,有這樣一些説法:“古人律詩中之流水對,常為難得之佳聯,即因其一氣呵成,暢而不隔,如行雲流水,妙韻天成也。”“流水對使一首詩結構緊湊,如果是用在擔當著拓轉詩意的重任的頸聯,常可使整首詩意像流動,習習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