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尾大不掉

鎖定
尾大不掉(拼音:wěi dà bù diào)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一年》。 [2] 
“尾大不掉”的原義是動物的尾巴太大,轉動不靈活。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發展壯大,以至於上級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貶義。 [2] 
中文名
尾大不掉
拼    音
wěi dà bù diào
反義詞
揮灑自如 [3] 
注音字母
ㄨㄟˇ ㄉㄚˋ ㄅㄨˋ ㄉㄧㄠˋ
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十一年》
語法結構
複雜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尾大不掉成語出處

楚子城陳、蔡、不羹。使棄疾為蔡公。王問於申無宇曰:“棄疾在蔡何如?”對曰:“擇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鄭莊公城櫟而賓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齊桓公城谷面真管仲焉,至於今賴之。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親不在外,羈不在內。今棄疾在外,鄭丹在內,君其少戒。”王曰:“國有大城,何如?”對曰:“鄭京、櫟實殺曼伯,宋蕭、毫實殺子游,齊渠、丘實殺無知,衞蒲、戚實出獻公。若由是觀之,則害於國。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一年》) [4]  [6]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成語“尾大不掉”。 [4] 

尾大不掉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 各個諸侯國之間經常發生兼併戰爭,魯昭公十一年的春天,楚靈王在申地設埋伏誘捕了蔡侯,不久又把他殺害了。接着,楚靈王派大將公子棄疾率兵包圍了蔡國,到了這年冬天就把蔡國滅掉了。然後,楚靈王任命公子棄疾為蔡公,掌管蔡地。 [1] 
一天,楚靈王問大臣申無宇:“公子棄疾將蔡地治理得怎麼樣啊?”申無宇説:“天底下只有父親最瞭解自己的兒子,也只有君王最瞭解自己的臣子。公子棄疾在蔡地政績卓著,做得很好,您的選擇是正確的。但是我聽人們説:“在正常的情況下,和君王親近的人是不會任外職的,而從他國來的人也不應該擔任內官。但是我國的情況是公子棄疾遠在蔡國,而鄭國的公子丹卻在我國官居要職,您應該好好想想這個問題,提早防範。”楚靈王聽了之後就説:“我國周圍都有高大的城牆,雖然在國內有些人的封地面積很大,但我想應該不會對國都構成威脅,不會有什麼問題的。”申無宇聽了之後非常無奈,因為實際情況是國內過大的分裂勢力已經威脅到楚靈王的統治,而他自己竟然渾然不覺。見楚靈王還不明白如今危險的形勢,申無宇只好直截了當地説:“鄭、宋、齊、衞都曾因封地勢力過大而發生動亂,衞國的蒲邑、戚邑就是兩個大封地,封地之主就憑藉自己強大的勢力驅逐了衞獻公。獻公的城牆也和您的一樣高大,但是卻遭到了這樣的厄運,就是因為下屬的勢力太大之後就很難聽從君主的指揮。這就好比動物的尾巴如果太大了就不容易搖動,樹梢生長的如果過於茂盛就很容易導致樹幹折斷。我想我説到這裏您應該明白了吧。” [1] 
聽了申無宇的話,楚靈王這才明白了自己的處境。 [1] 

尾大不掉成語寓意

尾大不掉,樹大招風,短短几個字,道出了“把握分寸”的重要性。在一個整體中,某個部分不能過大,一旦部分大過了一定的度,必會影響主體。強者不甘心處於從屬地位,衝突或叛亂在所難免。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如唐朝時,地方節度使安祿山強大之後就不甘心再受皇帝的指揮,掀起了“安史之亂”。所以,要保持事物在一定時期內的穩定狀態,就要注意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的關係,使事物的主體始終處於支配的地位。 [1] 

尾大不掉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尾大不掉”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貶義;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2] 
  • 運用示例
唐·柳宗元《封建論》:“餘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於公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強盛,末大不掉之咎歟?” [5] 
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八·國事類·陳友諒始末略》:“今乘尾大不掉之舟,損兵弊甲,遲遲與吾相持。” [2]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八:“舒大人弄到後來,也曉得尾大不掉,卻又沒法子想,只想換個地方用” [5] 
現代·朱自清《〈你我〉自序》:“《你我》原想寫一篇短小情悍的東西,變成那樣尾大不掉,卻非始料所及。” [5] 
參考資料
  • 1.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1:50
  • 2.    尾大不掉  .漢典[引用日期2021-09-08]
  • 3.    曾慶落著. 中華成語典故[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7.10:187
  • 4.    劉平編. 四書·五經全譯全解[M]. 海口:南海出版社, 2014.04:371
  • 5.    王毅主編. 學生實用典故詞典[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09:325
  • 6.    《左傳》·左傳 昭公十一年  .漢程網[引用日期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