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西亞信經

鎖定
尼西亞信經,基督教信經之一。公元325年由尼西亞會議確定而得名。基督教會第一部由大公會議確立並由官方執行的信經。一般認為其主要內容是根據公元1、2世紀巴勒斯坦和敍利亞一帶東方教會所使用的認信文發展而來。接受並且信奉此信經的有羅馬天主教會、東正教會以及新教的主要教會:聖公會(英國國教會)、浸禮會、信義宗、改革宗等。
中文名
尼西亞信經
成文時間
公元325年

尼西亞信經成文時間

第一次尼西亞會議(公元325年)
公元4世紀時,東方教會阿里烏派關於基督受造而不與上帝同體之説,引起基督教會的辯論和分歧。當時尚未受洗的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為防止異端思想對他所利用的基督教會產生分裂的影響,在尼西亞召開基督教第一次大公會議。經過與會各派的激烈爭論,最後採納教會史家猶西比烏提出的信經底本,加入反對阿里烏派而強調基督一位格和神人兩性的教義,結尾又附加詛咒異端的若干條目,最後經君士坦丁親自審定通過。

尼西亞信經主要內容

由於異端思想與正統教會爭論分歧的持續擴大,此信經的內容有了一些變化。公元325年的信經原本現已無存。今本信經為公元5世紀經過在君士坦丁堡舉行的第二次大公會議和在查爾西頓舉行的第四次大公會議修訂之後確立,故又稱《君士坦丁堡信經》或《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主要內容除重申公元325年的原本關於聖父、聖子、聖靈等相同的信仰外,刪除了對異端的詛咒,增加了論聖靈的大段內容。而在關於基督“出於真神的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同質”等句上還有針對當時異端學説的痕跡。
此信經確立後,普遍用於東西方教會的聖餐和彌撒禮中。公元589年西方教會在“聖靈是從父(和子)出來”一句中加入“和子”(Filioque)一詞,公元9世紀時被西方教會普遍採用。東方教會則維持原信經的句式。“和子”一詞成為東西方教會間的一個重大分歧。另外,東方教會還奉此信經為第一大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