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羅河鱷

鎖定
尼羅河鱷,又名尼羅鱷,是鱷科爬行動物。體形粗壯,呈橄欖綠或棕色,具黑色斑點和網紋。 [2]  上面有深色的橫紋裝飾,它們體形龐大, [3]  平均體長可達5-6米。成體的體重可達1000千克。 [2]  嘴巴看上去狹窄細長,前端膨大,嘴巴閉合時,下顎第四顆牙會露出來,看上去十分可怕。下頜第四齒突出並插到上頜的齒槽中。它的四肢粗短,尾巴長而有力。 [3]  成體有暗淡的橫帶紋,幼體深黃褐色,身體和尾部有明顯的橫帶紋。 [6] 
尼羅河鱷分佈在非洲和馬達加斯加的河流、湖泊裏。尼羅河鱷兇悍強壯,體態龐大,是非洲大陸很少有其它天敵。由於人類的捕殺,基本上已經在尼羅河流域絕跡。 [2]  成體捕食包括羚羊、水牛、河馬幼體等在內的大型脊椎動物,有時也攻擊人類。成年鱷還會吞下石塊以助於水底保持平衡。 [6]  尼羅河鱷雌性在河邊沙灘上築巢。 [2]  繁殖期為11月至次年4月。雌性在洞穴中產卵40-60枚。孵化期80-90天。 [4]  [6] 
尼羅河鱷屬於低危物種,有些地區可能已經瀕危, IUCN紅色名錄中屬低危(LR)等級。 [5]  除蘇丹種羣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以外,其餘諸產區的尼羅鱷均被列入附錄Ⅱ,限定每年獵取量並按指定出口定額進行國際貿易。 [6]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鱷形目
鱷科
鱷屬
尼羅河鱷(Crocodylus niloticus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分佈區域
非洲
中文學名
尼羅河鱷
二名法
Crocodylus niloticus

尼羅河鱷形態特徵

幼體 幼體
身體為橄欖綠色至啡色,軀幹背面有堅固的厚鱗甲6-8縱列;四肢的外側有鋸齒緣,趾間有蹼。有黑色的斑點及網狀花紋。第四齒由上顎的向外面突出。有5枚前頜齒,13-14枚上頜齒,14-15枚頜齒,其總數為64-68枚。非常強壯,尾巴強而有力,有助於游泳。成年體重225-1000公斤(千克)。
幼體呈深黃褐色,身體和尾部有明顯的橫帶紋,下顎有黑色斑點。成年後橫帶紋的顏色變淡。
成體 成體
成體尼羅鱷的顏色變淡,下顎的黑色斑紋消失,身上有不規則的黑色斑點,其尾部也有,夾雜着不規則的白色網狀斑紋。
尼羅河鱷體態巨大,是非洲第一大爬行動物,世界上第二大爬行動物,僅次於河口鱷,體長可達6米,體重可達1噸。成年尼羅河鱷十分龐大,處於自己棲息地中食物鏈的最頂端。除了河馬,在它的棲息地中很少有動物膽敢招惹成年的尼羅河鱷。

尼羅河鱷亞種分化

尼羅河鱷分7個亞種:
北非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niloticus Laurenti,1768
東南非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africanusLaurenti,1768
西非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chamses Bory,1824
南非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cowiei Smith,1937
馬達加斯加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madagascariensis Grandidier,1872
東非亞種 Crocodylus niloticus pauciscutatus Deraniyagala,1948
西北非亞種Crocodylus niloticus suchus Geoffroy,1807

尼羅河鱷分佈範圍

尼羅河鱷分佈圖 尼羅河鱷分佈圖
尼羅河鱷分佈在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乍得,剛果,科特迪瓦,剛果共和國,吉布提,埃及,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以色列,肯尼亞,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裏,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蘇丹,斯威士蘭,多哥,烏干達,坦桑尼亞,贊比亞,津巴布韋。

尼羅河鱷棲息環境

尼羅鱷雨季棲息的三角洲 尼羅鱷雨季棲息的三角洲
雨季,尼羅河鱷棲息在河流、湖泊、沼澤、濕地、三角洲中,旱季它們會自己挖出一個個幾米深的洞穴躲避炎熱,或者棲息在深深的泥巴中。

尼羅河鱷生活習性

尼羅河鱷日常行為

尼羅河鱷是變温動物,它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體温,只能靠曬太陽來增加體温。清早它們從水中爬出,在河岸的沙洲上曬幾個小時太陽,温暖自己的身體,在中午跳入涼爽的水中躲避炙熱的日光,到了晚上,因為水的保温效果比陸地好,散熱比陸地慢,吸收了一天的太陽熱量後變得温暖,於是鱷魚就呆在温暖的水中過夜。

尼羅河鱷捕食行為

尼羅河鱷吃河馬 尼羅河鱷吃河馬
尼羅河鱷的食譜很廣,其主要食物是魚類,還有青蛙、蜥蜴、蛇、水龜、比自己小的同類、水鳥、蝙蝠、斑馬、牛羚(角馬)、羚羊、獅子、大象、河馬、人類,這些動物的殘骸都在尼羅河鱷的胃裏被發現過。
尼羅河鱷的視覺、嗅覺、聽覺都很敏鋭,能夠發現幾十米外的獵物,此外,它們的嘴巴周圍還有一種能夠感應水壓的器官,任何獵物在水裏攪動引起的最微小的水壓變化尼羅河鱷都能感應到,從而確定獵物的方位。一旦尼羅河鱷鎖定獵物,它就會悄無聲息地潛入水下,其心跳減緩,一些血管周圍的瓣膜收縮,使血液只能流向重要的器官,比如腦部。所以它們一口氣可以在水下待一個小時。一旦獵物進入攻擊範圍,它們就會毫不留情地出擊,迅速將其拖入水中淹死。獵物死亡後,它們會猛烈甩動頭部,把獵物撕咬成適合自己吞嚥的小塊。有時候一隻鱷魚會咬住獵物,另一隻咬住獵物不放並且快速轉圈,肢解獵物。

尼羅河鱷社會行為

小鱷魚服從鱷魚首領 小鱷魚服從鱷魚首領
尼羅河鱷是社會行為最顯著的一種鱷魚。它們會與自己的同伴合作捕殺獵物,在一個棲息地中,往往會有一羣小鱷魚和一隻大鱷魚統領,它是這個棲息地中所有鱷魚的首領,優先享受食物和交配權,也是主要負責捕殺大型獵物的,其它鱷魚會對這隻領頭鱷表現出尊重與服從。如果有挑戰者闖入,這隻領頭鱷會毫不客氣地發動攻擊,直到有一方敗退。也有一些年輕的雄性鱷魚想要篡位,但只有兩個下場:或死或傷。(見鱷魚爭霸戰)

尼羅河鱷繁殖行為

多數鱷一年只繁殖1次,但尼羅鱷在其棲息地若一年出現兩個旱季,即可繁殖2次,它們的交配產卵期和旱季的開始有密切的關係。雌鱷護巢行為明顯。雌性尼羅鱷會於沙質的河岸挖洞造巢,每次可生25-80只卵,孵化期大約3個月,剛剛孵化出的幼鱷全長30釐米左右。12-15歲性成熟。

尼羅河鱷護幼行為

幼鱷 幼鱷
如同所有鱷魚一樣,尼羅河鱷是少數幾種會照顧後代的爬行動物,幼鱷孵化之後會發出叫聲,使母親知道自己孵化,讓它來挖開巢穴堅硬的沙土。幼鱷在接下來的1年會一直髮出各種不同的叫聲與母鱷進行通訊交流。幼鱷十分脆弱,容易遭到巨蜥、水鳥、大魚以及同類的攻擊,它們會發出求救聲,母鱷就會趕來援助。儘管母鱷的盡職盡責,只有1%的幼鱷能夠活到成年。當幼鱷生長1年之後,基本上就可以從原來的30釐米長到70-80釐米了,它們就不需要母鱷的保護了,此時它們就會離開母鱷,自己謀生了。 [1] 

尼羅河鱷保護級別

自公元9世紀開始,尼羅鱷就已經成為人類的獵殺對象。野生尼羅鱷屬於低危物種,有些地區可能已經瀕危,因此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IUCN 紅色名錄: LC(1996)
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
參考資料
  • 1.    尼羅鱷 Crocodylus niloticus Laurenti 1768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08-30]
  • 2.    (英)奧謝,(英)哈利著;王躍招譯. 兩棲與爬行動物[M]. 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05.10.193.
  • 3.    林之滿編著. 動植物百科全書 第1卷 彩圖版[M]. 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2002.06.101
  • 4.    (德)弗裏施著;王家駿,王家驊譯. 動物的建築藝術[M].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 1983.10.145
  • 5.    汪仁平著. 鱷類的養殖與利用[M].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4.09.211
  • 6.    蔣志剛主編;薛達元叢書主編. 中國動物園 使命與實踐[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4.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