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羅河流域

鎖定
尼羅河流域分為七個大區:東非湖區高原、山嶽河流區、白尼羅河區、青尼羅河區、阿特巴拉河區、喀土穆以北尼羅河區和尼羅河三角洲。英國探險家約翰·亨寧·斯皮克1862年7月28日發現了尼羅肥沃河在維多利亞湖的“源頭”,該河北流,經過坦桑尼亞盧旺達烏干達,從西邊注入非洲第一大湖維多利亞湖。尼羅河干流就源起該湖,稱維多利亞尼羅河。河流穿過基奧加湖和艾伯特湖,流出後稱艾伯特尼羅河,該河與索巴特河匯合後,稱白尼羅河。另一條源出中央埃塞俄比亞高地的青尼羅河與白尼羅河在蘇丹的喀士穆匯合
中文名
尼羅河流域
地理區域
東非湖區高原、山嶽河流區、
水流特點
5月即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
氣候特點
較大部分地區受信風影響
注入海域
下游注入地中海
源    頭
卡蓋拉河,源於布隆迪境內

尼羅河流域地理區域

尼羅河最上游是卡蓋拉河,它源於東非高原布隆迪境內,下游注入維多利亞湖。湖水經歐文瀑布流入基奧加湖,出湖後名維多利亞尼羅河,又經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羅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羅河。白尼羅河順東非高原側坡北流,河谷深狹,多急灘瀑布。自博爾向北,白尼羅河流入平淺的沼澤盆地,水流緩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紙草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羅河向北流出盆地後,先後會合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無支流。白尼羅河兩岸平坦,偶有基岩出露。白、青兩尼羅河合流處的周圍是吉齊拉平原。合流點以下的河段名尼羅河。尼羅河在喀土穆以北流經沉積岩區。河谷是平底的淺峽谷。瓦迪哈勒法附近的谷地寬僅201米,由此至阿斯旺一段的河谷都很狹窄。阿斯旺以下,河谷展寬,至納賈哈馬迪一帶約16公里。河道傍近東岸,河谷平原多在河西。喀土穆至阿斯旺之間有6處瀑布,它們都是由於組成河谷東側高原的基底結晶岩西延至谷中而造成的。兩岸谷壁不對稱,東壁高陡,西壁低緩。
尼羅河最下游分成許多汊河流注入地中海,這些汊河流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地勢平坦,河渠交織,是古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現代埃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尼羅河流域水流特點

尼羅河流域 尼羅河流域 [1]
尼羅河有定期氾濫的特點,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1至5月為低水位。雖然洪水是有規律發生的,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季節性暴雨。尼羅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亞高原提供的,其餘的水來自東非高原湖。洪水到來時,會淹沒兩岸農田,洪水退後,又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規律和利用兩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稻花飄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廊,充滿着無限的生機。白尼羅河發源於赤道多雨區,水量豐富而又穩定。但在流出高原,進入盆地後,由於地勢極其平坦,水流異常緩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滯了水流前進,在低緯乾燥地區的陽光照射下蒸發強烈,從而損耗了鉅額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羅河在與青尼羅河會合處的年平均流量為每秒890立方米,大約是青尼羅河的一半。尼羅河下游 水量主要來自源於埃塞俄比亞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羅河為最重要。索巴特河是白尼羅河支流,它於5月開始漲水,最高水位出現在11月,此時索巴特河水位高於白尼羅河,頂託後者而使其倒灌,從而加強了白尼羅河上游水量的蒸發。青尼羅河發源於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上游處於熱帶山地多雨區,水源豐富。由於降水有強烈鮮明的季節性,河水流量的年內變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開始漲水,接着即迅猛持續上漲,至9月初達到高峯。在此期間,它也會使白尼羅河形成倒灌。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以後即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約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1\60。阿特巴拉河也發源於埃塞俄比亞高原,由於位置偏北,雨量更為集中,加上其流域面積小,所以流量變化更大。冬季斷流,河牀成為一連串小湖泊。
尼羅河干流的洪水於6月到喀土穆,9月達到最高水位。開羅於10月出現最大洪峯。總計尼羅河的全部水量有60%來自青尼羅河,32%來自白尼羅河,8%來自阿特巴拉河。洪水期青尼羅河佔68%,阿特巴拉河佔22%,白尼羅河佔10%;枯水期白尼羅河佔83%,青尼羅河佔17%。
尼羅河有很長的河段流經沙漠,河水水量在那裏只有損失而無補給。由於河流的上源為熱帶多雨區域,那裏有巨大的流量,雖然在沙漠沿途因蒸發、滲漏而失去大量徑流,尼羅河仍然能維持一條長年流水的河道。像尼羅河這種不是由當地的徑流匯聚而成,只是單純流過的河,稱為客河。當地的氣候條件對這些“客河”的形成沒有積極的作用,只有消極的影響。

尼羅河流域氣候特點

尼羅河流域中幾乎沒有一個地區有着真正的赤道性氣候。較大部分地區受信風影響,這是流域普遍乾旱的原因。尼羅河干流自喀土穆向北至阿斯旺是在沙漠中穿行,使兩岸有狹長的植被帶,在土壤條件允許的地方,河岸鄰近土地依靠河水得以耕作。從阿斯旺向北至開羅,河兩岸是肥沃沖積土形成的泛濫平原,寬度逐漸增加到19公里左右,這一地區全靠灌溉種植。“尼羅河賦予兩岸土地以生命:只有尼羅河氾濫以後,才能夠有糧食和生命。大家都依靠它生存。”這是鐫刻在尼羅河畔岩石上的讚語。尼羅河是運輸旅客和貨物的重要水道,也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尼羅河中魚類很多,著名的有羅非魚、大尼羅河魚等。此外還有鱷魚、軟殼龜、巨蜥和蛇。

尼羅河流域文明

尼羅河流域鳥瞰圖 尼羅河流域鳥瞰圖 [2]
尼羅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世紀以來),即古埃及文明。由於尼羅河從西北向西南橫穿埃及全境,所以又叫尼羅河流域文明。埃及位於非洲東部,尼羅河流域的東面是阿拉伯沙漠,西面是利比亞沙漠,南面是努比亞沙漠和飛流直瀉的大瀑布,北面瀕臨地中海,是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少有港灣的海岸。 [3] 
尼羅河每年要發洪水。在洪水淹沒過的下游兩岸,會帶來一些上游的泥沙和腐殖質,農民就在河流的兩岸耕種,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肥沃的新農田每年生產出大量的剩餘產品,供給在城市裏聚集起來的各種有專門技能的人,從而又促進了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商業的流通。
同蘇美爾人不一樣,埃及人當時已經可以預知每年洪水發生的時間和大小,欣賞洪水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好處,認為洪水之神是會給每個人帶來歡樂的神。同時,尼羅河就象一根天然的紐帶,把整個流域地區連接成一個穩定、有效的整體。尼羅河平穩的水流使北上的航行極為容易,而盛行的北風、西北風又使返航毫不費力。所以,最早的尼羅河文明是在尼羅河兩岸興起的。古希臘歷史學家曾把埃及稱為“尼羅河的贈禮“,是尼羅河帶給了古埃及文明的繁榮與發展。

尼羅河流域古埃及

一般指公元前32世紀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滅亡埃及這段時間內尼羅河下游地區的埃及文明。古埃及是典型的水力帝國。
埃及大部分都是黃沙滾滾的沙漠,只有尼羅河沖刷而過的地方是孕育埃及的綠帶,1/30的面積聚集了90%以上的埃及人口。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恆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目前埃及共有八十餘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也是埃及的象徵。
幾乎每個埃及人在某個方面都與農業有着一定聯繫,他們要麼是土地所有者,要麼則是耕種土地的農民。由於瞭解尼羅河水的漲落節奏,農民們於是將這一節奏與精巧的灌溉系統結合起來,所以,他們得以種植出種類豐富的莊稼。
埃及的農田每年有3到4個月被尼羅河的洪水淹沒。當洪水退去後,留下了肥沃的河流淤泥,耕作於是開始了。先用牛拉着犁將田犁兩遍,將沉積的泥土犁松,然後才能播種,再讓牲畜將種子踩進土裏。種植的莊稼包括小麥、大麥、亞麻、水果,以及洋葱、大蒜、色拉菜、豌豆、小扁豆及菜豆等蔬菜。農田的灌溉利用截水溝(一些小溝渠,有水道通往尼羅河取水)和“桔槔”(shaduf)——一種可將水從河裏舀到田邊集水溝的配重水桶。 耕種對於大多數普通的埃及人來説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的耕作技術在當時處於領先地位。正如倖存至今的作品所展示的,埃及技藝精湛的手工藝人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工匠之一。但埃及人的生活從來就不是隻有工作而沒有娛樂。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曆。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就已經將一年定為365天,因為埃及人發現,每當天狼星在日出前出現時,尼羅河就開始氾濫,埃及人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第一天。他們按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莊稼生長的情況,將一年分為3個季節,即氾濫季節、播種季節和收穫季節。埃及貴族喜歡奢華的享受。他們使用戰車、獵狗和甚至馴服的獵豹結隊捕獵禽鳥、鱷魚、河馬和獅子。為了取樂,他們還發明瞭釣魚。

尼羅河流域國家歷史

尼羅河流域歷史時期

公元前三世紀的曼涅託,將從美尼斯開始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止的埃及歷史分為30個(或31個)王朝,現在學者又在此基礎上將上古埃及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前王朝時期(約前4500-前3100年)
2、早王朝時期(約前3100-前2686年)
3、古王國時期(約前2686-前2181年)
4、第一中間期(約前2181-前2040年)
5、中王國時期(約前2040-前1786年)
6、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前1567年)
7、新王國時期(約前1567-前1085年)
8、后王朝時期(約前1085-前332年)
9、馬其頓希臘人和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從第1到第4時期,是奴隸制國家形成和統一王朝出現的時期,第5至第7時期是統一王國重建和帝國時期,第8至第9時期是埃及奴隸制國家衰落和陷於外族統治下的時期。

尼羅河流域歷史沿革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分成東西兩部分,埃及屬東羅馬帝國,繼續歸“新羅馬”的皇帝管轄。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佔領,隨之開始阿拉伯化。至12世紀,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語,皈依伊斯蘭教,延綿數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1517年,埃及開始受奧斯曼帝國統治,1798年-1801年受法國統治,1869年後英國勢力侵入。埃及最終在1922年取得獨立,1953年建立共和國,但它已經是一個阿拉伯國家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