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爾吉里貂

鎖定
尼爾吉里貂(學名:Martes gwatkinsii):頭體長52釐米,尾長42釐米;體重2千克。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食肉動物。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該物種體被上覆蓋着柔軟、厚實的深棕色皮毛,多無斑紋。有一個濃密的尾巴,有助於平衡。前後足均5指(趾);蹠行性,大爪子底具毛;爪鋒利,不可伸縮。
主要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林區,活動於常綠闊葉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區,大面積的丘陵或山地森林中,善於攀緣樹木陡巖,行動敏捷。主要以齧齒類、鳥卵及幼雛、魚類、昆蟲為食。分佈於印度南部的尼爾吉里丘陵及西高止山脈。1992年以前,該物種是黃喉貂的亞種之一,1995年劃分為獨立物種。
拉丁學名
Martes gwatkinsii
別    名
格氏貂 黃喉貂印度亞種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食肉目
鼬科
亞    科
鼬亞科
貂屬
尼爾吉里貂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Horsfield, 1851
中文學名
尼爾吉里貂
同義學名
Martes flavigula ssp.
.
gwatkinsii
外文名
Nilgiri Marten

尼爾吉里貂形態特徵

尼爾吉里貂
尼爾吉里貂(5張)
尼爾吉里貂平均頭體長52釐米,尾長42釐米;體重2千克。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食肉動物。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軀體細長,四肢較短。頭形狹長楔形,臉三角形,耳一般短而圓,嗅覺、聽覺靈敏。犬齒較發達,裂齒較小;上臼齒橫列,內葉較外葉寬;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該物種與黃喉貂相似,但體型較大,尼爾吉里貂的鼻子為粉色。黃喉貂鼻子為黑色。尼爾吉里貂除喉部胸部為黃色外,其它部位全為黑色。而黃喉貂的軀幹大多不是黑的,與胸喉部顏色接近。 [2-3] 
尼爾吉里貂其前額亦明顯凹陷。它們體被上覆蓋着柔軟、厚實的深棕色皮毛,多無斑紋。有一個濃密的尾巴,有助於平衡。前後足均5指(趾);蹠行性,大爪子底具毛;爪鋒利,不可伸縮。 [2] 

尼爾吉里貂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林區,活動於常綠闊葉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區,大面積的丘陵或山地森林中,善於攀緣樹木陡巖,行動敏捷。巢穴多建築於樹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動,但白天也經常出現。肛門附近有臭腺,可放出臭氣驅敵自衞。是一種具有高度的領地意識的物種。像其他貂類一樣,尼爾吉里貂從其肛門腺體產生的尿液或氣味來標記路徑和劃分區域。雄貂將遵循這些標誌的路徑,以巡邏其領地。 [2] 
樹棲,肉食,主要以齧齒類、鳥卵及幼雛、魚類、昆蟲為食。 [2] 

尼爾吉里貂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南部、西高止山脈、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和泰米爾納德邦。 [4] 

尼爾吉里貂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