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泊爾黃堇

鎖定
尼泊爾黃堇(Corydalis hendersonii Hemsl.)是罌粟科紫堇屬植物,墊狀流石灘生小草本,兼多年生宿根至高山短命植物。主根明顯,有時柱狀粗長。莖具葉,分枝,稀不分枝。葉柄扁平,寬展;葉片羽狀全裂或2-3回三出,末回裂片頂端常具尖突。總狀花序短,少花而密集,傘房狀,常高出葉。苞片葉狀,三裂或扇形分裂,邊緣常具緣毛或裂片頂端具芒狀尖突。花梗伸長,果期頂端常鈎狀下彎。花常直立,大部分埋藏於苞片中,距約與瓣片等長或稍短。果實通常橢圓形,具少數種子和細長的花柱,成熟時常埋藏於苞片中。生長於海拔4200-5200米的河灘地或流石灘。分佈於中國、克什米爾和尼泊爾。
中文名
尼泊爾黃堇
拉丁學名
Corydalis hendersonii Hemsl.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罌粟科
紫堇屬
尼泊爾黃堇
分佈區域
中國新疆、青海、西藏及克什米爾,尼泊爾

尼泊爾黃堇形態特徵

尼泊爾黃堇線稿圖 尼泊爾黃堇線稿圖
叢生小草本,高5-8釐米,肉質而易脆裂。主根直生,柱狀,長於地上部分的三倍以上。莖不分枝或少分枝,基部常環生枯朽的老葉,中部以上具密集環生的葉叢。葉肉質,蒼白色,長4-8釐米;葉柄約與葉片等長,薄而扁平,寬4-6毫米;葉片卵圓形至三角形,三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線狀長圓形,約長2-3毫米,寬1毫米。總狀花序具3-6花,傘房狀。苞片扇形,多裂,邊緣具緣毛,下部的長2-3釐米。花梗長1.2-1.8釐米,果期頂端鈎狀彎曲。花黃色,直立,僅頂端伸出葉和苞片之外。萼片狹線形。外花瓣寬展,菱形,具急尖,雞冠狀突起淺或無。上花瓣長1.8-2.2釐米;距圓筒形,約與瓣片等長;蜜腺體約貫穿距長的1/3。下花瓣長約1釐米,具3條明顯的縱脈。子房卵圓形,長約2毫米;花柱長約4.5毫米;柱頭扁四方形,前端2裂,具2短柱狀乳突。蒴果長圓形,長5-11毫米,寬約3毫米,具1-9種子和細長彎曲的花柱,成熟時俯垂,藏於苞片中。種子黃褐色,近圓形,直徑約1.5-2毫米,種阜小。 [1]  [3] 

尼泊爾黃堇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200-5200米的河灘地或流石灘。 [1] 

尼泊爾黃堇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新疆西部(葉城)、青海西部(可可西里)、西藏中部至西部(土門、那曲、申札、雙湖、斑戈、革吉、阿陵山、普蘭、吉隆、博古湖、浪卡子、仁布、南木林、日喀則、拉薩至林芝途中等地),克什米爾和尼泊爾有分佈。 [1] 

尼泊爾黃堇主要價值

尼泊爾黃堇醫藥

【藏藥】日官孜瑪:全草用於高山多血癥,潰瘍疼痛,脈管炎,腸炎《部藏標》。熱功巴:全草治脈管炎,血熱病,高山多血癥,腸炎,潰瘍,“木呆”病,脈熱病,神經發燒,熱性腹瀉《藏本草》。熱袞巴:全草主治培根木布病,脈熱病,大小腸熱病,血病《中國藏藥》。惹功孜瑪,惹:全草主治多血癥,潰瘍,脈管炎,腸炎《民族藥志二》。熱袞巴:全草用於血熱病河“察龍病”。
【維藥】根、種子主治外傷,腹瀉,頭痛,中耳炎,眼疾《民族藥志二》。

尼泊爾黃堇附方

【藥名】:尼泊爾黃堇。
【來源】:為紫堇屬科植物尼泊爾黃堇的根。
【功效】:清熱解毒、清熱涼血、降壓。
【主治】:用於濕熱泄瀉、血熱證、由血熱引起的出血證。
【性味歸經】:苦,寒。入肺、大腸、肝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克。
【考 證】:始載於《西藏植物名錄》。
【中藥化學成分】:帶根全草含多種生物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