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泊爾耳葉苔

鎖定
尼泊爾耳葉苔(Frullania nepalensis (Spreng.) Lehm. & Lindenb.),耳葉苔科耳葉苔屬
中文名
尼泊爾耳葉苔
拉丁學名
Frullania nepalensis (Spreng.) Lehm. & Lindenb. [2] 
植物界
地錢門
葉苔綱
光萼苔目
耳葉苔科
耳葉苔屬
尼泊爾耳葉苔

尼泊爾耳葉苔形態特徵

植物體大,密集平鋪呈墊狀生長,深棕色或紅棕色,乾燥時帶黑色。莖匍匐,規則2回羽狀分枝,長5—8釐米,直徑0.15—0.16毫米,連葉寬1.7—2.0毫米,分枝橫向擴展。側葉緊密或疏鬆覆瓦狀排列;背瓣寬橢圓形,內凹,長1.3—1.4毫米,寬0.8—0.9毫米,頂端圓形,常內卷,基部兩側不對稱,背側下延裂片長舌形,腹側不下延;腹瓣緊貼莖,全部被腹葉覆蓋,不對稱兜形,長0.2—0.24毫米,寬0.3—0.34毫米,口部強烈斜傾,具內彎的鈍喙;副體絲狀,6—7個細胞長。腹葉近覆瓦狀着生,方圓形,長0.75—0.8毫米,寬0.8—0.85毫米,頂端2裂達葉長的1/5—1/7,裂角狹,急尖或鈍,裂瓣三角形,急尖,基部下延舌形裂片與莖離生。葉細胞卵形或長卵形,壁呈波曲狀,節狀加厚,漸向基部三角體變大,邊緣細胞15—18×10—13微米,基部細胞31—42×10—16微米。雌雄異株,雌苞生於側枝頂端;最內層雌苞葉背瓣長舌形,頂端漸尖,背側邊緣上部具齒,腹瓣稍短,披針形漸尖,上部具背卷邊,雌苞腹葉狹舌形,2裂達葉長的1/4—1/3,全緣。蒴萼倒梨形,長1.6—1.7毫米,寬1.1—1.2毫米,具3個脊,表面平滑,頂端平截,具短喙尖。

尼泊爾耳葉苔生長環境

生長於1600—3000米林下樹皮、樹幹、巖面上。

尼泊爾耳葉苔分佈範圍

產於尋甸、碧江、貢山、麗江、福貢、維西、鶴慶、漾濞、中甸、德欽、大理、永平、劍川,綠春、屏邊、元陽、紅河、金平、昆明、祿勸、新平、景東、騰衝、保山、滄源。分佈於陝西、四川、安徽、貴州、廣西、湖南、廣東、福建、西藏、台灣等省區。錫金、不丹、尼泊爾、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爪哇)、日本也有。 [1]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