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曼基金

鎖定
阿格尼絲·瓦爾·尼曼1937年將100萬美元捐獻給哈佛大學,成立一個基金會,並以尼曼命名,藉此來緬懷《密爾沃基報》(The Milwaukee Journal)的創辦人、自己的丈夫魯休斯·W·尼曼(Lucius W. Nieman)先生。基金會於1938年正式成立。
作為基金的附加條件,那就是這筆錢要用來“提升新聞品質,教育新聞精英”(promote and elevate the standards of journalism and educate individuals deemed specially qualified for journalism)。
中文名
尼曼基金
外文名
Agnes Wahl Nieman
創建人
阿格尼絲·瓦爾·尼曼
創建時間
1937年
目    的
緬懷《密爾沃基報》

目錄

尼曼基金簡介

考慮到當時幾乎所有報紙從業人員都是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尼曼夫人的饋贈儘管受到歡迎,但她提出的想法卻飽受懷疑。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詹姆斯·布萊恩特·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對她的訴求也同樣表示過懷疑,在同眾多的發行人、編輯和教授探討之後,科南特校長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放棄了利用這筆資金成立哈佛大學新聞學院的想法,而是選擇成立一個在職記者進修獎學金。
時至今日,尼曼夫人的想法通過一任任基金的會長們以及基金獎學金的獲得者們的不懈努力,可以説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實現。
今天,尼曼基金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悠久也最知名的在職記者進修獎學金,對於美國國內乃至世界其他地方一些大學或機構類似的基金來説,尼曼基金是一個標準,成為競相仿效的對象。

尼曼基金發展

從1947年開始,尼曼基金開始定期發佈《尼曼報告》,開始更加積極主動的去拓展自己在新聞領域的聲音,試圖將尼曼夫人的理念更主動的加以延展。《尼曼報告》由尼曼研究員、尼曼獎學金獲得者、資深記者們共同合作,定期對新聞行業的現狀進行審視,現在已經成為一份受尊敬的行業性評論和批評雜誌。
自1951年起,尼曼基金開始接受美國之外記者的申請,從而使得尼曼基金的影響開始延展到國際新聞界。每年春季都會選出24名記者,給他們提供去哈佛大學學習一年的機會。,24名記者中,有12名來自美國本土,12名則在世界範圍內選拔。尼曼基金獎學金獲得者不必掙學分、修學位,他們可以在哈佛大學內自由選修、旁聽任何課程。選中的獎學金獲得者平均年齡通常在35歲至50歲之間。
自尼曼基金成立以來,共有15名來自中國內地的記者、3名香港地區記者、3名中國台灣記者獲得了尼曼基金的獎學金。
但是該基金也因為其帶有的強烈的西方色彩,而在別國內到質疑和非議。
“尼曼基金帶有鮮明的米國國家利益色彩,其試圖給米國之外國家的記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誘導、培訓和洗腦,從而使其臣服於米國傳媒霸權之下,在接受米國主流傳媒思想和文化傳媒站理論實踐改造後,返回本國,成為米國在該國內部的喉舌和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