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山書院

鎖定
尼山書院位於尼山孔廟以北,又名尼山誕育書院。元至元二年(1336年),中書左丞王懋德奏請在尼山創建書院,並保舉彭璠為山長,獲准。彭璠上任後不久,即修建尼山書院。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還原
放大
縮小
中文名
尼山書院
地理位置
山東省曲阜市尼山孔廟以北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尼山書院歷史

書院風景
書院風景(10張)
元至元二年(1336年),中書左丞王懋德奏請在尼山創建書院,並保舉彭璠為山長,獲准。彭璠上任後不久,即修建尼山書院。《尼山創建書院碑》載,修建此書院時,“凡齊魯之境賢卿大夫,民之好事者,出錢而助成之。釋木于山,陶甓於野,庸僦致遠,牽牛車,服力役,連畛載途,飲餉相望。”元朝末年,尼山書院敗落,至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由五十九代衍聖公孔彥縉發起重修,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衍聖公孔弘緒、四氏學學錄孔公璜又用修建孔廟的餘資再次修建。

尼山書院建築

尼山孔廟圍垣繚繞,環植松柏,共有院落五進,殿堂五十多間,正門名欞星門,二門名大成門。廟主體建築為中間的大成殿,殿前有兩廡各五間,殿之東、西各有掖門。過掖門,殿後有寢殿三間,祀至聖夫人木主,兩廡各三間,祀孔子之子伯魚及孫子思,但塑像及木主今皆不存。東、西兩側門連接兩旁跨院。東院前為講堂,後為土地祠,西院東側連接毓聖侯祠,且單成一院。西側為啓聖王殿和寢殿,系供奉孔子父母處。廟內外有元、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的石碑約十餘幢,是瞭解孔子出生地尼山及其建築羣歷史沿革的重要資料。

尼山書院文化

尼山書院中華家風系列課程主講:陳鋒(教授) [1] 

尼山書院主要景點

尼山欞星門
公元954-959年(五代後周顯德年間),因孔子誕生於尼山而始建廟祀。公元104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重修,建夫子殿,寢殿,講堂,學舍。公元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重修,易土牆為石牆。公元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重修,形成現存規模。
尼山大成殿
尼山孔廟現佔地約16000平方米。有殿、堂、祠等81間,分為中、東、西三區。中區有兩院,前為欞星門、觀川亭、大成門、兩廡、大成殿;後為兩廡、寢殿;東區有講堂、土地祠;西區有啓聖王殿、寢殿,毓聖侯祠。
夫子洞
夫子洞,又名坤靈洞,天然石室,位於尼山孔廟東南崖下。傳為孔子誕生處。洞中有天然石牀,洞前立“夫子洞”石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