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尹敏

(東漢經學家)

鎖定
尹敏,字幼季,南陽堵陽人。東漢初期儒家古文經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東漢初期反讖緯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尹敏熟讀《歐陽尚書》、《古文》、《毛詩》、《穀梁》、《左氏春秋》等著作,曾擔任過郎中、長陵令、諫議大夫等職務,但因為反對讖緯思想,一直沒有受到重用。
本    名
尹敏
幼季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陽堵陽
主要成就
反對讖緯思想

尹敏人物生平

尹敏出仕為官

尹敏,年輕時為諸生(有知識學問之士)。開始時學習《歐陽尚書》,後來又學習《古文》,除此之外還擅長《毛詩》、《穀梁》、《左氏春秋》。 [1]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尹敏向光武帝劉秀上疏,陳述《洪範》一書中的消災辦法。當時劉秀初創政權,事情很多,沒有時間顧及這件事,只是命令尹敏待詔公車(公車,漢代官署名。掌管宮殿司馬門的警衞、天下上事及徵召等事宜。漢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詔公車,備顧問),後來任命他為郎中,在大司空府任職。 [2-3] 

尹敏反對讖語

劉秀起兵之初,曾有人進《赤伏符》,書中説劉秀當為天子,借這個讖語,劉秀決定稱帝登基。所以劉秀十分迷信讖語。 [4] 
劉秀平定天下之後,發現王莽掌權時期,亦有很多條支持王莽篡漢的圖讖。劉秀認為尹敏博通經記,就命令尹敏校正圖讖,使他除去崔發所作的王莽著錄敍列。 [5] 
尹敏接到命令之後,回奏劉秀,説:“讖書不是聖人所作,裏面有不少的錯別字,很像世俗的俚語,恐貽誤後人。” [6] 
但劉秀深信圖讖,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堅持讓尹敏改書。尹敏無奈之下,就在讖書缺文之處加上一條”君無口,為漢輔”。君無口,即是尹字;為漢輔,即為漢朝輔國大臣。劉秀看了之後,十分奇怪。原書並無此語,此語又與劉秀當皇帝沒有裨益,便召見尹敏問他這是什麼緣故。尹敏説:“臣看見以前的人隨便增減圖書,我不自量力,也學着這樣做了,私心是僥倖能當上丞相。” [7] 
劉秀對此大為不滿,雖然沒有加罪於尹敏,但尹敏也因此再也沒有得到重用。 [8] 

尹敏宦途坎坷

後來,尹敏經過三次升職,擔任了長陵(今河南舞陽)令。劉秀去世之後,繼位的漢明帝劉莊命尹敏與班固、陳宗、孟異共同編錄世祖(劉秀)本紀。 [9-10]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周慮被朝廷下詔逮捕,周慮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而且和尹敏的關係很好,尹敏因此獲罪入獄並被免去了官職。後來獲釋出獄,出獄時,尹敏嘆息説着:“聾啞之流,真是世上有道的人啊。不然,察察為明的人為什麼遇上這樣的禍患呢?” [11] 
公元68年(永平十一年),尹敏再次被任命為郎中,後來升任諫議大夫。後病亡在家裏。 [12] 

尹敏軼事典故

尹敏與班彪因共同編錄世祖本紀成了好朋友,兩人相遇常常談得日落西山忘記了吃飯,深夜不睡覺,他們自認是鍾子期伯牙莊周惠施那一類的朋友。 [13] 

尹敏學術思想

尹敏的思想態度與同時代的鄭興等人相似,他也相信天人感應之説;所以公元26年(建武二年),他曾上疏,陳洪範消災之術。但不信圖讖。生於讖緯“正宗”統治的王朝而不信讖緯,説明尹敏所持的思想為“異端”思想。他的“異端”思想,表現在他對於神學的諷刺。
東漢初期,尹敏桓譚、鄭興等人反對圖讖,只是依據着五經“以仁義正道為本”的儒家思想來屏棄“奇怪虛誕之事”,而並沒有堅定的無神論世界觀;本質上與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態度,同樣顯示着常識的健康理性的看法。
尹敏的思想成就,還頗貧乏,只不過對於王室御用的神學“正宗”顯示出了若干的離心傾向。但對於“正宗”的離心力的出現,則正是“異端”思想的初步;其思想史上的價值並不能因其量少而降低。 [14] 

尹敏歷史評價

《文心雕龍》:“沛獻集緯以通經,曹褒撰讖以定禮,乖道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譚疾其虛偽,尹敏戲其深瑕,張衡發其僻謬,荀悦明其詭誕。四賢博練,論之精矣。” [15] 
《後漢書》:“桓譚、尹敏以乖忤淪敗”。 [16] 
《後漢書》:“公輸、益州,具於張衡之詰;無口漢輔,炳乎尹敏之諷。圖讖紛偽,其俗多矣。” [17] 
《後漢紀》:“敏性恬淡,不慕功名,專好聖哲之書。” [18] 

尹敏後世地位

尹氏宗族有兩大郡望,即天水郡、河間郡,其中河間郡尹姓人是尹敏後人遷居河北,在隋唐時發展而成的宗族大户。所以河間郡的的開基始祖為尹敏的後裔。 [19] 
在尹姓宗祠四言通用聯中有一聯為:
和靖處士;
南陽郎中。
上聯典指宋代哲學家尹錞,下聯典指的就是尹敏。 [20] 

尹敏家族後裔

後人:尹虛,任北魏趙州刺史。 [21] 

尹敏史籍記載

《後漢書》、《東觀漢記》均有傳,《文心雕龍》有其思想事蹟。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儒林列傳>尹敏字幼季,南陽堵陽人也。少為諸生。初習《歐陽尚書》,後受《古文》, 兼善《毛詩》、《穀梁》、《左氏春秋》。
  • 2.    待詔  .漢典[引用日期2014-05-29]
  • 3.    公車  .漢典[引用日期2014-05-29]
  • 4.    《後漢書·光武帝紀》行至鄗,光武先在長安時同舍生彊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髮兵 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羣臣因復奏曰:“受命之符,人應 為大,萬里合信,不議同情,周之白魚,曷足比焉?今上無天子,海內淆亂,符 瑞之應,昭然著聞,宜答天神,以塞羣望。”光武於是命有司設壇場於鄗南千 秋亭五成陌。
  • 5.    《後漢書·儒林列傳》帝以敏博通經記,令校圖讖,使蠲去崔發所為王莽著錄次比。
  • 6.    《後漢書·儒林列傳》敏對曰:“讖 書非聖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別字,頗類世俗之辭,恐疑誤後生。”
  • 7.    《後漢書·儒林列傳》帝不納。敏因 其闕文增之曰:“君無口,為漢輔。”帝見而怪之,召敏問其故。敏對曰:“臣 見前人增損圖書,敢不自量,竊幸萬一。”
  • 8.    《後漢書·儒林列傳》帝深非之,雖竟不罪,而亦以此沈滯。
  • 9.    《後漢書·儒林列傳》後三遷長陵令。
  • 10.    《後漢書·班固傳》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除蘭台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
  • 11.    《後漢書·儒林列傳》永平五年,詔書捕男子周慮。慮素有名稱,而善於敏,敏坐 系免官。及出,嘆曰:“喑聾之徒,真世之有道者也。何謂察察而遇斯患乎?”
  • 12.    《後漢書·儒林列傳》十一年,除郎中,遷諫議大夫。卒於家。
  • 13.    《後漢書·儒林列傳》與班彪親善,每相遇,輒日旰忘食,夜分不寢,自以為鍾期、伯牙,莊周、 惠施之相得也。
  • 14.    王充的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思想  .中國思想通史[引用日期2014-05-29]
  • 15.    文心雕龍譯註  .古籍漢典網[引用日期2014-05-29]
  • 16.    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古籍網[引用日期2014-05-29]
  • 17.    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  .古籍網[引用日期2014-05-29]
  • 18.    後漢光武皇帝紀八卷第八  .古籍網[引用日期2014-05-29]
  • 19.    尹姓  .家國網[引用日期2014-05-29]
  • 20.    尹姓  .族譜錄[引用日期2014-05-29]
  • 21.    尹姓  .中國陵網[引用日期2014-05-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