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尹思貞

鎖定
尹思貞(640~716年),字思貞,天水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人。唐代官員,寧州司馬尹惠之子。 [1] 
明經進士,補授隆州參軍,抑制豪族,造福民生。遷明堂縣令,善於政事。遷殿中少監、檢校洺州刺史,抵禦契丹酋長孫萬榮之亂,安撫百姓,得到武則天讚揚。長安年間,累遷刑部侍郎。忤逆張昌宗,出任定晉二州刺史。入為太府少卿,加銀青光祿大夫神龍元年(705年),拜大理卿,得罪梁王武三思擅權,外放各州刺史。清簡為政,政績卓著。唐睿宗復位,徵為將作大匠,修建定陵,冊封天水郡公。得罪左僕射竇懷貞,坐事免官。先天政變後,遷御史大夫、申王(李撝)府長史,遷户工二部尚書,以年老致仕。 [2] 
開元四年(716年),去世,時年七十七歲,追贈侍中,諡號為簡。 [2] 
本    名
尹思貞
思貞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640年
逝世日期
716年
主要成就
抵禦契丹 修建定陵 輔佐申王
官    職
刺史 將作大匠御史大夫 户工二部尚書
爵    位
天水郡公
封    贈
侍中
諡    號

尹思貞人物生平

尹思貞是京兆長安人,二十歲時因考中明經科進士,調任隆州參軍事。下屬縣邑的豪強蒲氏驕縱不守法,州府傳文書令尹思貞審查他,揭發他的不正當得來的錢財上萬,終於定罪處死,轄區百姓道賀,刻石碑讚頌。升為明堂縣令,因良好的政事出名,提拔為殿中少監,任檢校洺州刺史。正逢契丹人孫萬榮作亂,北方一帶受震驚。尹思貞安撫境內民眾,唯獨不受驚擾。 [1] 
神龍初年,提拔為大理卿。雍地人韋月將告發武三思叛逆,唐中宗下令斬韋月將,尹思貞認為正處在春天萌發滋長的月份,堅持奏告不能斬殺,就判處杖刑,把他流放到嶺南。武三思暗示主管官員施加法令殺韋月將,尹忠貞義堅持爭論,御史人大李承嘉幫助武三思,因而拿別的事情彈劾尹思貞,使尹思貞不能見官陳述。尹思貞對李承嘉説:"您為天子執行法令,竟擅自使用權位,輕視法度,阿諛依附奸臣圖謀不軌,您將要除掉忠良來自己任意妄為嗎?”李承嘉羞愧惱怒,彈劾尹思貞,讓尹思貞做了青州刺史。有人問他説:"您勤勉修養自身,為什麼要與李承嘉辯論呢”他回答道:"石頭不能説話,可是有時也會發出聲音.李承嘉依仗權勢侮辱我,我堅持正義不受辱,也不知道這些話從哪裏來的。"他治理青州有政績,蠶甚至一年結四次繭,黜陟使路敬潛到他的轄區,感嘆道:"這不是良好的政事導致出現祥瑞嗎!"上奏章説此事。
唐睿宗即位,徵召尹思貞授官職為將作大匠,封他為天水郡公。僕射竇懷貞總管興建金仙,玉真兩座道觀,大量的徵用民夫工匠,尹思貞多次減少用人數量,竇懷貞責備尹思貞,尹思貞回答道:"您是輔佐大臣,不能輔助君王宣揚教化,卻大興土木,來討好皇帝損害百姓,又聽小人誣陷的話來在朝廷上侮辱士人,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離去,關上家門不出等候定罪.皇帝知道了此事,特地下命令讓他辦理公事。竇懷貞被處死後尹思貞被命任為御史大夫,多次提升為工部尚書。後請求辭職,皇帝答應了。尹思貞前後當了十三年郡的刺史,他的政事都因清明最佳聞名。
參見《舊唐書.尹思貞傳》 [1] 

尹思貞人物評價

蘇頲授尹思貞御史大夫制》:賢良方正,碩儒耆德,剛不護缺,清而畏知。簡言易從,莊色難犯,徵先王之體要,敷衽必陳;折佞臣之怙權,拂衣而謝。故以事聞海內,名動京師,鷹隼是擊,豺狼自遠。必能條理前弊,發揮舊章,宜承弄印之榮,式允登車之志。 [1] 

尹思貞親屬成員

祖父:尹師,隋朝左武侯將軍;
父親:尹惠,寧州司馬,贈涇州刺史。
兒子:尹中和,庫部郎中、國子司業;尹中庸,唐安太守、信王傅;尹中言,京兆府司錄參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