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尨,漢語三級字 [8]  ,讀作尨(méng、máng、lóng或páng),本義指多毛的狗。 [7]  ,後引申為“龍”的異體字。
中文名
拼    音
méng,máng,lóng,páng
部    首
五    筆
dnee|dney
倉    頡
ikuh
鄭    碼
gm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7
筆順編號
1353334
四角號碼
43014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5C28
異體字
狵、庬
字形結構
左包圍結構 [6]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尨lóng
⒈ 古同“龍”。 [7] 
其他字義
尨máng
⒈ 多毛的狗。
⒉ 雜色:“衣之尨服。”
其他字義
尨méng
⒈ 〔尨茸〕蓬亂的樣子,如“孤裘尨尨。”
其他字義
尨páng
⒈ 古通“龐”,高大:“虎見之,尨然大物也。”
⒉ 姓。
基本詞義
◎ 尨 máng
〈名〉
(1) (會意。從犬,從彡( shān)。“彡”表示毛飾。本義:多毛的狗) [7] 
(2) 同本義 [hairy dog]
無使尨也吠。——《詩·召南·野有死麕》
(3) 〈形〉 通“龐”。高大 [tall;huge]
虎見之,尨然大物也。——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4) 另見 méng [1-2]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莫江切,音茫。《説文》犬多毛者。從犬彡。《徐曰》彡,毛長也。《詩·召南》無使尨也吠。《周禮·地官》凡外祭毀事用尨。
又雜也。《左傳·閔二年》尨奇無常。
又衣之尨服,遠其躬也。《注》尨,雜色。
又高陽氏之子曰尨降,八愷之一。
又《集韻》謨蓬切,音蒙。《左傳·僖五年》狐裘尨茸。《注》尨茸,亂貌。
又《韻會》通作厖,引書不和政厖。 《説文》尨。在犬部,從犬從彡。《毛氏曰》尨,狗也。已從犬,又加犭作狵,非。
考證:〔《左傳·僖四年》狐裘尨茸。〕 謹照原文四年改五年。 [3] 

説文解字

【卷十】【犬部】尨
犬之多毛者。從犬從彡。《詩》曰:“無使尨也吠。”莫江切

説文解字注

(尨)犬之多毛者。釋嘼、毛傳皆曰。尨、狗也。此渾言之。許就字分別言之也。引伸為襍亂之偁。小戎箋曰䝉尨是也。牛白黑襍毛曰牻。襍語曰哤。皆取以會意。從犬彡。會意。彡以言其多毛也。莫江切。九部。詩曰。無使尨也吠。召南野有死麇文。 [4]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mong2 mang2 [梅縣腔] mang2 [海陸豐腔] mong2 mang2 [客英字典] mong2 mang2 [寶安腔] mong2 mang2
粵語:mong4 mung4 pong4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mroːŋ
同狵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莫江
平聲
二等
開口
上平四江
mɔŋ
mɔŋ
mɔŋ
mɔŋ
mɣʌŋ
mɯɔŋ
maɨwŋ
mang2
mrung
meong
上同

蒙古字韻

字頭
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修正)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音譯
音譯(修正)
音譯(其他形式)
擬音
聲調
註解
ꡏꡃ
-
-
mang
-
-
maŋ
平聲
-

中原音韻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四呼
寧繼福
註解
江陽開
江陽
陽平
開口呼
maŋ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謨郎
十七陽
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註解
第十剛講降角
陽平
犬之多尾者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