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尤溪話

鎖定
尤溪話是指通行於福建省尤溪縣內大部分地區(城關鎮,西城鎮,梅仙鎮,聯合鄉,溪尾鄉,坂面鎮,台溪鄉等)的方言。
中文名
尤溪話
外文名
Youxi Chinese
使用範圍
福建省尤溪縣大部分鄉鎮
使用人數
20萬左右

尤溪話語言概況

指的是通行於福建省尤溪縣內大部分地區(城關,西城,梅仙,聯合,團結,溪尾,坂面,台溪等)的方言

尤溪話來源

由於尤溪縣位於福建省中部,並且早在唐朝開元年間就已建縣,因此尤溪話既融合了福建各個地方方言的特點,而且還包含了很多古漢語,古越語的詞彙用法,可以説尤溪話是含有福州話永安話,閩南話,建甌話,客家話等特點的綜合性方言。

尤溪話適用地區

廣義的尤溪話為尤溪縣內方言的統稱,實際可分為7個小區和1個閩南方言島:
1、尤溪城關話,這是一種兼有閩南、閩中和閩東方言特點的混合型方言,通行於城關、梅仙、團結、聯合等4個鎮.台溪、溪尾、坂面鎮的大部分村落,以及西濱、中仙、新陽鎮較靠近城關的小部分村落,使用人口約17萬人。
2、池田話受閩中、閩南方言影響混合形成,通行於管前、八字橋及新陽的大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6萬人。
3、洋中話接近於閩東方言,通行於洋中鎮的大部,湯川的東部和尤溪口鎮,使用人口約2萬人。
4、西濱話融合城關話和洋中話特點,通行於西濱鎮的大部,洋中鎮的小部。使用人口約2.5萬人。
5、湯川話是深受閩方言影響的閩西客家方言。分佈在湯川鎮大部和溪尾。台溪鎮小部分村落。使用人口約1.3萬人。
6、中仙話混有城關話和閩東方言、莆仙方言特點,僅通行於中仙鎮的大部,使用人口約2萬多人。
7、街面話基本與閩南方言一致,只通行於坂面鄉的4個村,使用人口約6千人。
另有一個閩南方言島一一西濱鄉的彩城村,使用人口約一千人。但能用西濱話和城關話對外交流。
尤溪縣內的方言(P340)分佈圖 尤溪縣內的方言(P340)分佈圖 [1]
由於尤溪城關話佔大部分人口,較為通行,故一般來講尤溪話,是指尤溪城關話。

尤溪話語言特點

首先區別不同地方人和人之間的第一要素就是語言,為什麼呢?兩個中國人見面互相之間第一個給對方的感覺就是你所操的語言,而不同地區的風俗、飲食、起居習慣是要在長久的共處中才會體會到,語言是第一個直擊對方印象的要素。一開口如果甲君説:“儂好!”那麼我們可以判斷甲君所操的是吳儂軟語,十有八九是蘇滬地區的人;如果乙君問你:“幹哈(啥)玩意兒?”那麼他來自東三省就是不言自明的了。尤溪人之所以稱之為尤溪人,就是因為那一口尤溪話(並不是説尤溪其他不講狹義尤溪話的地區就不是尤溪人,這裏我覺得尤溪話應該是廣義上的尤溪話),不同地方的尤溪人對於尤溪話肯定有不同的見解,而由於離縣城比較偏遠的鄉鎮可能受其他語言,如福州話、閩南話的影響較之於尤溪話對於他們的影響更大,所以他們不可避免的所操的語言就更帶有那些地方的特點更多些。這裏要討論的尤溪話是以城關、梅仙等地區尤溪話為基礎的,通行於縣城附近的一種語言。而由於地理因素的制約,往往語言在傳播過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就產生了音調和用詞的異化(這一點後面也會説明),因為筆者自小在梅仙長大,對於梅仙人所持的尤溪話瞭解更多些,因此以梅仙地區尤溪話為藍本進行“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的一些小小的瞭解。
首先是衣的方面,尤溪人稱衣服為“yi yong”,對應的漢語詞彙應該就是“衣裳”,粵語地區至今仍説“着衫”,衣服這個詞彙則是後來的白話詞彙,古人從不説“衣服”,而是用“裳”或者“衫”。再説説尤溪話中褲子的説法叫“dei ku”(也有發“di ku”),di字暫時我還找不出合理的解釋,如果是“底”字,那麼褲子稱之為“底褲”?顯然不是很合理。但是ku這個詞我覺得絕不是現在的褲,而是“褌”(kun)字,古漢語中將有襠的褲子稱為“褌”,很有可能就是這個字,這不是牽強附會,而是語言在流傳過程中發生讀音的變化實屬正常。同樣的,現代漢語中的鞋子,古漢語中也沒有這個説法,而是“履”,如劉備就是“織蓆販履之徒”,那麼尤溪話中鞋子叫做“yi”,多讀幾遍,你就會發現這兩字讀音很相似,可以大膽的猜測尤溪話中的鞋子大概指的就是履。至今我仍然不明白為什麼會將長袖的衣服稱之為“long”,而且一般都是連續造詞讀為“longlong”指的就是普通的衣裳,至於對應漢語哪個詞彙,希望有高見之人指明出來。
其次談談食這方面,很多尤溪人大概不知道“吃”字其實在尤溪話中並沒有對應的發音,“食”字發音為“xie”,這裏説説扁肉的尤溪話發音“bian ye”這是一個懶音丟失聲母的現象。扁肉為什麼不叫做“bian ma”呢,肉不是叫做“ma”嗎?因為扁肉最早就稱為扁食(全國各地叫法不同,北方叫混沌,四川叫抄手,廣東稱之為雲吞,扁食在閩南地區有此稱呼),所以扁肉最早應該叫“bian xie”,而隨着尤溪話這門語言因為缺少文字材料和語音材料的傳承,導致年青一代人基本上都稱之為“bian ye”,這是一種省略懶音叫法。我們日常生活中説的吃飯(xia bun)中的“xia”指的是漢字“呷”,有一個很有名的連鎖飲食叫“呷哺呷哺”,是台灣人開的好像,台灣通行閩南語,閩南語中吃飯就稱為呷哺(jia beng),讀起來是不是和尤溪話“xia bun”有幾分相同,這從一方面解釋了尤溪話和閩南方言之間的聯繫。早飯、午飯、晚飯尤溪人分別稱之為“xia bun、xia dao、xia men”。bun指的就是乾飯,“xia muei”的muei指的就是稀飯,閩南地區也是如此稱為“jia mei”(指的也是吃粥)。尤溪人説的“xia bun”指的是早飯,而閩南人稱之為“jia za ki”也就是"吃早起"的意思;而我們尤溪人説的“xia dao”恐怕閩南人就不知道你吃的是什麼了。講到吃,就要説説吃什麼用什麼吃,東西得用鍋煮出來,可是古時候並沒有鍋這個用法,最早的食用器材叫鼎,也就是一言九鼎的“鼎”,那麼尤溪話中的“dieng”指的就是“鼎”,有何依據呢?尤溪話中的“聽”,發為“tieng”,“輕”叫“kieng”,這些漢字都是同韻母的漢字,所以同樣發音的"dieng"就是"鼎"的意思,想想看,每天你家吃飯都用的是鼎,菜都在鼎裏面做出來,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尤溪話保留了古漢語的用語。福州的鍋邊糊其實應該叫"鼎邊糊",在"鼎"的用法上尤溪話和福州話是一樣的。説完鍋,我們再來説説碗筷,漢語的筷子在尤溪話中不叫筷子,而叫“飯箸”(bun dv),“箸”就是古代的筷子的意思,三國演義中有一回“劉玄德聞雷失箸”可作為旁證,碗呢,尤溪話叫“ao wuai”,“wuai”指的是碗,這點從讀音上可以判斷,那麼“ao”指的又是什麼呢?吃飯的時候叫爸媽遞一個碗過來,也許很多人會説“ao kia gi lei”,也有人會説“wuai kia gi lei”,這裏習慣上認為“甌ao”是小個的碗狀容器,“wuai”則是稍大點的碗狀容器。鴨肉、魚肉、雞肉稱之為"a ma、ngv ma、gi ma",這裏我想説的是尤溪話中的另一個有趣現象,普通話中雞、鴨、魚的幼年狀態或者小時候就直接在前面加上“小”字,如小雞,小鴨,小魚,而尤溪話卻不是,從不會説“si gi、si a、si ngv”,而是會將這些名詞的成年期輕聲讀作為幼年期的代表,大家可以體會體會輕聲的雞、鴨、魚指的是不是小雞小鴨小魚,這點在普通話中已經很難看到。普通的碗叫“ao”(一聲),小碗可以直接二聲處理説“ao”(二聲),普通杯子叫“buei”,小杯子可以叫做"buei"(二聲),諸如此類例子很多,這種有趣的區別大小的輕聲現象確實值得我們研究.
接下來説説住,住的地方肯定有牀鋪,尤溪話中的牀鋪叫“瞑牀”,現在漢語如果看到“瞑”字,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死不瞑目”這個成語,而在尤溪話中,瞑這個字還可以作為睡覺解,睡覺“kun ming”(困瞑)。講到睡覺,肯定要閉眼睛,眼睛在尤溪話中叫做“目睭m jiu”,目睭是方言中眼睛的説法,閩南語中也是如此稱呼眼睛。而住的房子,這點整個閩越地區高度一致,都稱之為“厝”(qu),廈門有曾厝,福州有郭厝,都是一個姓氏人民的聚居地,類似於北方的屯和莊。

尤溪話構詞特點

尤溪話和普通話在構詞方法上,有一些顯著的差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括號內表示普通話 [2] 
1. 尤溪話是單音詞,普通話是雙音詞:月(月亮) 旱(乾旱) 濕(潮濕) 蟻(螞蟻) 柴(柴火) 力(力氣) 禾(稻子) 稗(稗子) 漿(漿糊) 儉(節儉) 炭(木炭) 甌(小碗)
2. 尤溪話是雙音詞,普通話是單音詞:老蛇(蛇) 松柏(松) 霜冰(冰) 蠶蟲(蠶)
尤溪話和普通話詞素顛倒順序的:天晴(晴天) 雞母(母雞) 人客(客人) 頭前(前頭) 菜鹹(鹹菜) 下底(底下) 鬧熱(熱鬧) 臭酸(酸臭)
此外,在表示動物公母之時,對於母的牲畜都是顛倒順序的,幾乎沒有例外,如: 鴨母 牛母 狗母 豬母 等等。而在表示公牲畜時,一般是發一個gu的音,如:牛gu 狗gu 羊gu。
3. 尤溪話的詞頭與普通話不同,尤溪話的親屬稱呼常以“阿”開頭,如: 阿爸(爸爸) 阿姑(姑姑) 阿嬸(嬸嬸) 阿嫂(嫂嫂) 阿妹(妹妹)
在尤溪話中,對朋友的暱稱往往是取其名字末字,稱“阿~”如:“阿雲”“阿蓮”等。
4. 普通話帶“子”尾的,尤溪話不帶或帶其他詞尾或單音重複。如: 柿(柿子) 襪(襪子) 茄(茄子) 椅頭(凳子) 椅條(椅子) 瓶瓶(瓶子) 簿簿(簿子)

尤溪話常見詞彙

尤溪話其實混雜了古漢語、閩東方言、閩南方言 [3]  等的詞彙 [4]  ,因為詞彙的不同,所以用普通話很難直接説,瞭解以下這些常見詞彙,有助於講一口純正的尤溪話,以“尤溪話---普通話”表示。
1.天文類 日頭---太陽 烏暗天---陰天 落(雨雪霜)---下(雨雪霜) 米篩雪---霰 紅赤霞---霞 凊天---冷天 落青凝---結冰 塕塵---灰塵 河溪---銀河 溪舷---溪邊 塗糜---爛泥 山骹---山腳 燒暖---暖和 坑囝---溪澗 石囝---小石頭  溪底---河牀  做大水---發大水  水涸(ke)---水退  鄉里---村子
2.時間類 即久---現在 尾手---後來 今旦---今天 明旦---明天 什瞑---昨天 日把---一兩天 天光---天亮 早起---早晨 日晝(晝時,晝前)---上午 晝了---下午 半瞑---半夜 遜年---前年 年頭---年初 年尾---年底 冬節---冬至 舊底---以前 古老---古時候 打頭---領先 聘後---背後 後底---後面,裏頭 前底---前面,前頭
3.建築類 厝---房子,家 啓(kia)厝---蓋房子 地兜---地上 下廳尾---院場 學堂---學校 課堂---教室 豬櫥---豬攔 屎坑---廁所 門墬---門坎 檐尾---屋檐 檁---檁條 壁拱---牆壁 瓦橋---椽子 岑級---台階 棟柱---柱子 橫---楔子 楞---樓楞子
4.用具類 鼎---鐵鍋 鼎匙---鍋鏟 飯筅---炊帚 炊楻---蒸飯桶 灶腳---灶台 火管---吹火筒 炭---木炭 甌---小碗 箸---筷子  匙羮---湯匙 茶罐---茶壺 酒瓶---酒壺 酒塹---大酒罈 眠牀---牀鋪 椅條---長凳 眠牀---牀  牀櫃---寫字枱 懸椅---靠背椅 面盆---臉盆  面巾---毛巾 骹桶---腳盆 大骹桶---洗衣盆 尿龜---夜壺 粗桶---馬桶 厚紙箔---草紙 鉸剪,鉸刀---剪刀 洋油盞---煤袖燈 電條---電池 手電---手電簡 踏腳車---自行車  批---書信 紙鷂---風箏
5.農作類 打堘---泛指種田翻土 塞糞---上肥 撒種---浸種 播堘---插秧 薅草---除草 柴鍥---柴刀 禾鍥---鎌刀(有齒) 棕蓑---蓑衣 坅刀---劈田埂刀 打坅---劈田埂草 看牛---放牛 春臼---舀 潘水---泔水 /歷---竹編圓形曬器 曝谷---曬穀子
6.動物類 豬猳---種豬 雞僆---小母雞 犬母---母狗 老捱---老鷹 壁鼠---壁虎 木蝨---臭蟲 家蚤---跳蚤 蟹---稜子蟹 老猴---猴子 琵婆---蝙蝠 土鯽---螂魚 田雞---鵪鶉 水雞---棘胸蛙 xou---刺猾 洋鼠---鼠兔 胡蠅---蒼蠅 蝨母---蝨子 老蟹---螃蟹 厝鼠---兔子 大ku---鯉魚 拉狸---穿山甲 貓---野貓
7.植物類 大桔---桔子 黃梨---菠蘿 蕹菜---空心菜 金瓠---南瓜 油麻---芝麻 菅---蘆葦 麥豆---豌豆 烏豆---黑豆 棉瓜---絲瓜 禾---稻子 稗---稗子 粟---稻穀 姜---生薑 薑母---老薑 菜栽 ---菜苗 菜頭---蘿蔔 番黍---玉米 米麥,粟麥---大麥 糆麥---小麥 酒米---糯米 苧---苧麻 松柏蕊---松球 日頭照---向日葵 桐瓠---油桐 番柿---西紅柿 番薯---地瓜 筍菜---窩苣
8.稱謂類 儂---人 厝邊---鄰居 親情---親戚 囝、囝弟---兒子  阿賽、查母囝---女兒、女孩  丈甫囝---男孩 拐骹---跛子 相---相貌 打粗人---體力勞動者 乞食---乞丐 發顛---瘋子 青盲---瞎子 耳聾---聾子 拉哩---麻臉
9.親屬類 阿達---祖父,公公,岳父 阿zia---伯母,母親,岳母 阿姆---夫之嫂 阿嬸---叔母、夫之弟媳 大姨---妻之姐 阿麼(阿妮)---母親 阿嬤---婆婆 阿瑪哥---外祖母 姨丈---兄弟、母之姐妹夫 細舅---內弟 姨姨---母之姐妹 阿妗---舅母 阿朵---姐姐 丈母姐---丈母孃(第三人稱) 丈人達---老丈人(第三人稱) 大人---長輩  nia囝---小孩  侄仔---侄兒 新婦---媳婦  新婦囝---童養媳 外家---孃家 阿~(名的末字)---對朋友的暱稱
10.身體類 面嘴---臉 鼻空---鼻孔 鼻---鼻子,鼻涕 耳囝---耳朵 喙皮---嘴唇 下頦---下巴 喙須---鬍鬚 nu---誕水 目珠仁---眼珠 目汁---眼淚 目睭屎---眼屎 胡蠅屎---雀斑 喙齒屎---牙垢 肩母頭---肩膀 手盤面---掌背 奶---乳房,乳水 腹肚---肚子 手腿---胳臂 反手---左手 ou手---右手 骹---腳 尻穿 ---屁股 卵脬---陰囊 骹踏---腳跟 目脊棟---背 膈肢下---膈肢窩 雞角指---食指 尾指囝---小指 牙槽齒---臼齒
11.生理類 病囝---妊娠反應,害喜 有囝---懷孕  生囝---分娩,生小孩  飼囝---餵奶 刺水---遇冷水感冒 脈滾---發燒 畏凊---發冷 出膜---出麻疹 出花---出天花 結垢---口吃 過人---傳染人 咳---咳嗽 擘喙---打呵欠 噴萊---打噴嚏 發散---羊痛瘋 號眠---打鼾 熱痱---痱子 病to---麻瘋 過去---逝世 壽柴---棺木
12.衣食類 索麪---線面 細糖---白砂糖 餈囝---糯米小丸子 油炸粿---油條  粽---粽子  凊飯---隔餐飯,衝飯 豬豆腐---熱豬血 褂囝---背心 柱遮---圃涎 腹腹---肚兜,圍肚 底褲袈---褲衩 烏糖---紅糖 米粉---粉條兒 pei---鍋巴 汗衫---襯衣 便衣---漢裝 鞋靸---拖鞋 水鞋---雨鞋 緊身襖---內衣 耳釘---耳環 熻飯---燜飯 氣---氣味 貯(飯)---盛(飯) 添(茶酒)---斟(茶、酒) 生pu---發黴 味素---味道 洋煙---捲煙
13.動作類 嗦---吮吸 嚦---舔 唾---吐 鼻---接吻,聞 擘pa---撕 s-i---切 倒---倒閉(商店) 遮---遮,蓋 xia---邁,跨 攬---摟抱 討(柴)---砍(柴) 滾---燙,沸 食---吃,喝,吸,飲 拿na1---抓握 kia2---拿 tsyo4---尋找 啓---站 拿---抓捕 透tau---解開 跋bia---跌 玩ue---開玩笑 鹽---醃潰 咬---咬,嚼 迸(擘bie2)---裂開 拍---打 suo---鞭打 並---比,比喻 講pa1---聊天 講泛(pa4)---撒謊 克條---玩耍 休(he2)---休息 沒味---害羞 未記---忘記 相拍---打架 洗湯---洗澡 目赤---嫉妒 通願---發誓 漏相---丟臉 爬起---起牀,起來 相干(kang4)---吵架 談笑(人)---譏諷 kia旗---舉旗 行---走  走---跑  起動---勞駕 拍球---打球 跳索---跳繩 索竹膏---爬竹杆 趁錢---掙錢,賺錢 去學堂---上學 上堂---上課 落堂---下課 考書---考試
14.形容詞類 下---低 清---稀(稠之反) 厚---厚,濃 長---剩,多餘 橂(te)---堅實,(綁)緊 熟---成熟 白---清白,乾淨 稠(sio1)---均勻 烈---快 生清---匆忙,機靈 好角---能幹(人) 過(kua1)---老(嫩之反) 幼---細碎,嫩 賤(tsia1)---淡(鹹之反) 泛(pa4)---空洞,不實在 烏 ---黑(色) 直---直,坦率 頑---頑皮,頑固 熻xie(天氣)---悶(天氣) i-ng---緊 合算---便宜 儉、做家---節儉 清楚---整潔,俊俏 大量---度量大,大方 快活(hua)---開心,快樂 鬧熱---熱鬧  歡喜---高興  得儂疼---惹人愛 沒閒---沒空 高載---辛苦,勞累 艱苦---辛苦  喙幹(da)---口渴 古怪---奇特,狡黠 細二---客氣,小心 生份---陌生 憨---傻,笨 纏絆---羅嗦,麻煩 激心---操心  受氣---生氣 二百二五---傻里傻氣 有三沒四---不三不四 不七唔八---不清不楚
15.量詞 彼個---那個 這階---這裏 彼階---那裏 哋個(儂)---誰 哋階---哪裏  蜀抱---一叢(植物) 蜀兜菜---一棵菜 兩頭豬---兩口豬 三板牆---三堵牆 四陴厝---四座房 五題歌---五首馱 六帖藥---六劑藥 七頭雞---七隻雞 八板橋---八座橋 九缽花---九盆花 蜀架車---一輛車 蜀堆尿---一泡尿 兩梗---兩根 外若幾---多少? 幾領(衣裳)---幾件(衣裳) 百七---一百七十 斤七五---一斤七兩半 十外個---十來個 頭名---第一名 冇(mou)名---無名次,排不上名字 你各儂---你們
16.副詞 唔通---別(説) 唔敢---不敢,不可,不能 佇(tui)---在 趁---乘(機會),從(那兒) 敢講---非常,很(好) 合攏總---總共 罔---隨便 隔花疏---不時地

尤溪話測試試題

福建省的語言古老而又紛繁複雜,處於閩中的尤溪縣由於地處多市地區交界,歷史與地理的因素造就了神奇的尤溪話(Youxiness),然而又由於融匯了多種語言,導致尤溪縣內各鄉鎮的語言又不盡相同,據考證,最正宗的尤溪話在梅仙鎮到團結鎮一帶。身為尤溪人,當講尤溪話,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學習瞭解地道的尤溪話,本試題由此誕生,其中涵蓋了尤溪話大部分的語言特點,如有任何的疑問與建議,歡迎共同探討。
試題得分與對應語言能力:
30~60:會尤溪話;61~80:通尤溪話;81~95:精尤溪話;96~100:恭喜你,可以到縣文化局謀職了!
一、 選擇題
(每題5分,共20分。)
1. 尤溪話中的“玩”讀作“kè ti’ě”,請問這個説法起源於下列哪種情況?
A. 國語“敲土”或“磕土”的音譯,用小孩玩泥巴來形象表述“玩”
B. 國語“磕頭”的音譯,反映了古人注重禮節
C. 專有名詞,固定用法,與國語之間無傳承關係
D. 其他
2. 尤溪話把“站住”、“坐在旁邊”讀作“ki’a de”、“the’u bai’n tao’u de”,其中加下劃線的“de”,是什麼用法?
A.語氣助詞 B.表狀態的助詞 C.結構助詞 D.意為國語中的“住”
3. 尤溪話中的量詞保留了濃厚的古老語言的色彩,請給下列詞句選擇正確的量詞:
國語:一條蛇、一隻鞋、一首歌、一口酒、一把鋤頭、一個石頭
尤溪話:一( )蛇、一( )鞋、一( )歌、一( )酒、一( )鋤頭、一( )石頭
A. 條、個、首、嘴、個、只 B.尾、只、曲、口、只、坨
C.尾、腳、題、嘴、柄、gāi(該) D.只、腳、支、口、支、只
4. 國語的“醬油”在尤溪話中讀作“xī yǒu”,以下説法正確的是:
A.“西油”,意為西方傳入而得名,同“洋火”(火柴)
B.國語的“豆豉”在尤溪話中讀作“dāo’u xí”,醬油由黃豆製成,故將其讀作“豉油”
C. 專有名詞,固定用法,與國語之間無傳承關係
D.其他
二、 判斷題
(每題4分,共20分。)
1.國語的“發癲”、“點煙”中的下劃線“發”、“點”在尤溪話中的讀音一樣。 ( )
2.尤溪話中的“thāi thi’ǎo”翻譯成國語為“幸運”。 ( )
3.尤溪話中“mī xiā yē”,翻譯成國語為“不好吃的”而非“不能吃的”。 ( )
4.八寶粥在尤溪縣傳聞是狗的節日做的傳統食品,故而尤溪話讀作“ku’ain mu’ei”。 ( )
5.尤溪話中無“被”字,而是用“給”代替,如“被跟騙了”為“給人騙了” ( )
三、 問答題
(每題8分,共48分。)
1. 語言有個“經濟性原則”,即用最少的話表達最多的意思。請舉例説明尤溪話中的“經濟性原則”。(提示:表述“幼仔”或“小”的時候,尤溪話通常只是將原詞進行升調處理,如小雞、豬仔、小路等)
2. 在尤溪話中沒有“喝”的説法,而是將其與“吃”統一用古語“食”來代替,這也體現了尤溪話的源遠流長,請試着分析尤溪話中為何摒棄了“喝”的説法。
3. 尤溪話的發音中有一個咬舌音,同英語中的“th”,如“三”、“十”、“西”等。因此尤溪人在學習英語時發咬舌音有優勢,然而也因此讓部分人在發國語中“s”、“sh”的音時發成了咬舌音。請另列舉5個尤溪話中發“th”音的字以及5個發“s”音的字。(每多列舉一個附加0.5分。)
4. 與國語一樣,尤溪話中也有許多的多音字,如:“老蛇”與“老鼠”中的“老”;“人頭”與“人口”中的“人”等等。請再列舉至少三個類似的多音字。(每多列舉一個附加0.5分。)
5. 尤溪人民淳樸而又含蓄,在向異性表達愛意時,往往不會用到國語中“我愛你”之類的詞句,假設你現在要用尤溪話向傾慕的異性傳情達意,你將要如何表達?
6. 尤溪話中表達謝意時一般不説“謝謝你”,反而傾向於使用“麻煩你了”、“器重你”等之類的表述。尤溪深受程朱理學的影響,為何在尤溪話中會不常用“謝謝”二字呢?請試着分析原因。
四.圖文題(12分)
圖1的寓意為尤溪話中一句損人的話,四個字,形容對方做事不合常理,亦作神經病解。
圖1 圖1
參考資料
  • 1.    李如龍.尤溪縣內的方言:不詳,不詳:P304-340
  • 2.    尤溪話的構詞特徵  .尤溪話.2014-7-10[引用日期2014-12-26]
  • 3.    馬重奇、張凡.閩台閩南方言詞彙比較考源: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9期:90-109
  • 4.    尤溪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尤溪縣誌.福建省尤溪縣:尤溪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1989年:701-707(方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