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尤列

鎖定
尤列(1866—1936),字令季,別字少紈,號小園、缽華道人,廣州府順德縣(今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國時期政治人物。
自幼博聞強記,在學堂讀書時,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意識,拒絕科舉計進。22歲,進入廣州算學館,結識孫中山、鄭士良。畢業後,出任廣東沙田局丈算總目、廣東與圖局測繪生、香港華民政務司署書記。交好孫中山、陳少白楊鶴齡,抨擊滿清政府,暢談革命,被滿清政府稱為“四大寇”。參加了廣州起義,失敗之後,進赴西貢,在南洋發起中和堂,加入中國同盟會。曾任《圖南日報》名譽總編。辛亥革命後,曾想北上組織北漢軍,由於“南北議和”,只好作罷。二次革命時,東渡日本,閉户著書,定居香港設皇黨書院講學。1921年,出任孫中山總統府顧問。
1936年病逝於南京。
中文名
尤列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66年
逝世日期
1936年11月12日(一説12月12日) [2] 
主要成就
參加反清革命
出生地
廣東順德
代表作品
《四書章句易解》《四書新案》
小園、吳興季子、缽華道人

尤列人物生平

尤列(1865―1936),幼名季博,學名其洞,原字惟孝,別字少紈,一字令季,又號小園。廣東順德人。1888年畢業於廣州算術館,後任廣州沙田文算總目。1889年任廣東繪圖局測繪生,旋奉委為中、法、越南定界委員。後考入香港任華民政司署,任書記一職。與孫中山、楊鶴齡、陳少白四人同在香港,時常談論革命問題,時人以“四大寇”稱之。1893年辭職返順德,與陸皓東組興利蠶子公司。
1895年10月廣州起義失敗後,出走越南西貢,旋返香港。1900年,惠州起義時任運動長江流域會黨事務,事敗後出走香港及日本橫濱;同年任中和堂會長。1901年赴南洋,初在新加坡籍醫術宣傳革命排滿,旋遍設中和堂分會於新加坡、檳榔嶼、吉隆坡等地,與保皇黨相抗衡。1903年任新加坡《圖南日報》名譽編輯。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河口起義失敗,被捕入獄,後被殖民地政府遺解出境。
1913年被聘為北京總統府高等顧問。1915年因袁世凱密謀稱帝,離京移居日本神户。1920年返香港,以教授蒙童自給,後設學塾於九龍油麻地。1921年任廣州總統府顧問,同年返香港繼續授童,此後脱離政界。
1932年1月,被聘為國難會議會員。1936年11月12日在南京病逝。 [1] 

尤列主要事蹟

尤列早年經歷

尤列出身封建士大夫家庭,從小受明末清初地主階級傳統的民族思想影響。17歲到上海,加入洪門。光緒十一年(1885年)冬,進廣州算學館肄業。十四年(1888年),充廣東沙田局丈算總目,次年任廣東輿圖局測繪生,被派委為中法越南定界委員。不久辭職,考入香港華民政務局任書記。與當時在港讀書的陳少白、孫中山、楊鶴齡等“四人相依甚密,非談革命則無以為歡,數年如一日”,故親友將他們呼為“四大寇”。
尤列與孫中山的結識經過也頗具傳奇色彩。尤列的族人尤格堂是博濟醫校的畢業生,在順德鄉間行醫。尤格堂經常到廣州來採購藥品,每次總要回到母校探訪舊友。有一天晚上,他和尤列正走向博濟醫院去,經過十三行果攤,看見幾個人正在爭吵。仔細一看,原來是孫中山和鄭士良等兩三個人想買荔枝,但大家都沒有帶錢,讓水果攤老闆第二天到博濟醫校去收錢。果攤老闆擔心收不到賒賬,就和孫中山等人發生爭吵。尤格堂見到是校友受困,就拿出錢來,支付給水果攤老闆代為孫中山解圍。在場的尤列也得以結識了孫中山和鄭士良。尤列對於孫中山的反清主張傾心悦服,與同為洪門人士的鄭士良亦有共同思想。由此,3人結成志同道合的好友。
不久,孫中山到香港就讀於西醫書院,並結識了陳少白。陳少白原名聞韶,後改名白,字少白,號夔石,廣東新會人。同治八年(1869年),陳少白出生於江門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6歲時,入私墊,天資聰敏,勤勉好學,習字、唸書、學寫詩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後人廣州格致書院(即嶺南大學前身)求學。陳少白的三叔陳麥南經常帶來多種西文譯本給他閲讀。陳少自從這些書籍中看到世界局勢的變化,並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的啓蒙。1890年,陳少白人香港西醫書院,與孫中山拜盟為兄弟。孫中山致函陳少白,都稱少白為“吾弟”。據馮自由稱:“總理對同志中如此稱呼者,少白一人而已。”陳少白相貌英俊,才思敏捷,但是氣量比較狹窄,言語比較尖刻,許多人對他頗有畏意。興中會初期的文告就多出自陳少白之筆。 [3] 
光緒十九年(1893年),尤列與孫中山等八人集會廣州城南廣雅書局抗風軒,議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籌設興中會,但事後未建立具體組織。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後,返回香港。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春,尤列協同孫中山聯合輔仁文社的楊衢雲等人,在香港士丹頓街十三號設興中會總部,榜其門曰“乾亨行”。隨即策劃九月九日舉行廣州起義,因事機泄露而失敗。 [2] 

尤列成立中和堂

失敗之後,尤列逃往西貢,又潛返港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聞李立庭在廣西起事,尤偕宋居仁、鄧蔭南等前往接應,至藤縣而李已敗走。二十六年(1900年),他在長江中游地區鼓動會黨反清,為鄂督張之洞嚴緝,乃走日本。抵日後,與居橫濱的孫中山計議聯絡學界,開導華僑。華僑中原有的忠和堂改為中和堂,自任會長。第二年赴新加坡,懸壺行醫,在吉隆坡及英屬各埠設中和堂分支機構。光緒三十年(1904年)尤列與當地僑商陳楚楠、張永福等創辦《圖南日報》,並任名譽編輯,以吳興季子筆名撰發刊詞。該報開南洋革命報刊之先河。翌年初夏,孫中山自歐赴日途經新加坡,尤列引陳楚楠、張永福等登舟拜謁,商談派人回國策動起義諸事。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孫中山來新加坡設同盟會分會,尤列與中和堂成員先後加盟。三十四年(1908年)鎮南關起義和河口起義失敗後,大批起義者避地新加坡,尤列盡力予以安置和照顧,但因給養困難,人龐品雜,聚眾鬥毆行險殺人之事不斷髮生,尤列“亦被牽涉入獄,期滿驅逐出境”。
民國初年,袁世凱為削弱孫中山地位,用王揖唐計,優禮特邀尤列進京,安置他住石駙馬大街舊醇王府達二年之久。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加緊復辟帝制,尤列不欲為其利用,避往天津,旋走日本,居神户,以教書著述度日,出版了《四書章節易解》、《四書新案》兩書。後返香港,仍以授徒為生。1921年,孫中山開府廣州,修觀音山文瀾閣以招待“四大寇”中之其他三人。尤列應邀居住,不久離去,繼續在港教書。
1927年,尤列通電“討赤”。“九·一八”事變後,尤列被徵為國難會議議員,嘗數電當局條陳救亡禦侮意見。1936年9月15日,尤列發表《國難當中國民應有的認識》的廣播講話,號召國人以鐵血護我河山。26日,赴中山陵致祭。不久,又向蔣介石陳述四條救國方針。12月12日,尤列病故於南京蘆蓆營一三九號寓所。終年七十一歲。 [2] 
參考資料
  • 1.    李穗梅主編;李興國,曾舒慧撰稿.孫中山與帥府名人文物與未刊資料選編.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128
  • 2.    羅明,徐徹主編.清代人物傳稿 下編 第7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230-231
  • 3.    孫昉,劉旭華.洪門與辛亥革命叢書 海外洪門與辛亥革命 外一種:辛亥革命時期洪門人物傳稿.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