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尚(拼音:shà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3]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尚”的本義指增加,一説為高。又指希冀,引申為尊崇、注重,又引申為負責、掌管。還作副詞用,表示祈求的語氣,或表示差不多之義,或相當於“還(hái)”。 [4] 
中文名
拼    音
shàng,cháng
部    首
[2] 
五    筆
IMKF(86、98) [1] 
倉    頡
FBR
鄭    碼
KOLD
筆    順
豎、點、撇、豎、橫折鈎、豎、橫折、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075)
平水韻
去聲二十三漾(shàng),下平七陽(cháng) [5] 
總筆畫
3+5(部首+部首外)
四角碼
9022₇
統一碼
5C1A
注音字母
ㄕㄤˋ
筆順編號
24325251
造字法
形聲字(存疑)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異體字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7]
“尚”最早見於西周時期。西周金文作圖1、圖2等形。戰國文字(圖3、5)增添一修飾性短橫,入秦後固定呈現一中豎筆。《説文解字》認為“尚”是一個形聲字,上部以“八”表義,下部以“向”表音。段玉裁《説文解字注》進一步解釋説“八”像氣分散的樣子。“尚”的下半部分一般解釋為“向”字。“向”,《説文》解釋為“北出牖也”,即窗户。“向”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也是窗户的象形。“尚”上部所加的兩小點,表示分光而入、分氣而進。合起來的意思是由窗口向上散氣。一説“尚”上部所加的兩小點實為雙重相向指事符號,這裏的意思脱開了“口”部而轉向了所指的建築的頂部,和“刀”上所加指事符號“丶”變成了“刃”一樣,重在指事部位,這種指向的專一性是比較強的。通過指事符號由“向”的窗部提升到了屋脊之頂上,就意謂其高。
“尚”的本義就是“上”。在古代“尚”與“上”的含義並無嚴格區別。如古代的《尚書》就是《上書》,意思是上代以來的書。《論語·顏淵》:“草上之風,必偃”。而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就寫作“草尚之風,必偃”。意思是草遇到風,一定會倒。可見“尚”與“上”意思相同。
由“上”引申為崇尚、尊崇和盛行的意思,也就是以之為上。如“風尚”就是指在一定時期,社會上普遍流行的風氣和習慣。因此,把注重軍事或注重武術稱為“尚武”;把尊重賢能的人,稱為“尚賢”。 [16-18]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shàng
名詞
用同“上”。次序或時間在前的
upper
《易·小畜卦》:“密雲不雨,尚往也。”
《尚書》
用同“上”。指皇帝或地位高的人
《孟子·萬章下》:“舜尚見帝。”
一定時間內社會上流行的風氣和習慣
時尚;風尚;俗尚
(Shàng)姓氏用字,參看“尚姓”。
動詞
尊崇;重視
worship;
revere
《易·剝卦》:“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宋·俞文豹《吹劍四錄》:“三代而後,言學者與漢、唐,漢尚傳注,唐尚詞章。”
尚武;崇尚;禮尚往來
引申為仰慕
漢·張衡《思玄賦》:“尚前良之遺風兮,恫後辰而無及。”
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雖不能爾,至心尚之。”
愛好;喜歡
like
《國語·晉語八》:“其為人也,剛而尚寵。”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輔佐;佑助
assist
《易·泰卦》:“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詩經·大雅·抑》:“肆皇天弗尚。”
主;主管
《尚書·秦誓》:“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
特指主管、執掌帝王私人事務
《史記·呂太后本紀》:“襄平侯通尚符節,乃令持節矯內太尉北軍。”
推舉;薦舉
戰國·屈原《天問》:“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
奉;事奉
漢·司馬相如《長門賦》:“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卓王孫喟然而嘆,自以得使女尚司馬長卿晚。”
專指娶公主為妻,意為侍奉公主
match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張敖已出,以尚魯元公主故,封為宣平侯。”
增加;增添
increase
《詩經·齊風·着》:“尚之以瓊華乎爾。”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飾羽尚畫,文繡鞶帨。”
超過;高出
surpass
《論語·里仁》:“好仁者無以尚之。”
《孟子·滕文公上》:“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引申為凌駕
三國魏·劉劭《人物誌·材理》:“雖明包眾理,不以尚人。”
《新唐書·楊恭仁傳》:“既貴,不以勢尚人,故譽望益重。”
誇耀;爭高
show off
《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志向;願望
aspirations
北朝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
唐·杜甫《發同谷縣》詩:“況我飢寒人,焉能尚安宅?”
用同“上”。登
up
宋·曾慥《類説》卷三十九引《七書·歸師勿遏》:“用兵之法,高陵勿尚,背立勿逆。”
清·洪秀全《誡曾玉瑁》:“盡把凡情丟卻去,方能直尚九重天。”
用同“上”。達到;夠
《新唐書·竇建德傳》:“至是,得隋宮人尚千數,悉放去。”
《西遴記》第五十回:“我才然離了師父,還不尚一盞熱茶之時,卻就走到此處。”
通“鞝(鞝)”。把鞋幫鞋底縫在一起。
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鹿(粗)菲(屝)草芰(屐),縮絲尚韋而已。”
形容詞
久;遠
remote
《史記·三代世表序》:“五帝三代之記,尚矣。”
副詞
表示動作行為仍在繼續,相當於“仍”。
still; yet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宋·王禹偁《宋公神道碑》:“齒髮尚暮,寒暄薦瘥。”
尚未;為時尚早;一息尚存
表示程度不高,相當於“還(hái)”“勉強”
nearly
《詩經·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左傳·昭公十三年》:“靈王卜曰:‘餘尚得天下!’”
《孟子·滕文公上》:“今吾尚病,病癒,我且往見。”
尚可;尚好
表示命令或祈使
wish
《尚書·湯誓》:“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
《左傳·昭公十二年》:“靈王卜曰:‘餘尚得天下!’”
必然
《墨子·兼愛中》:“大事既獲,仁人尚作。”
《孔子家語·三恕》:“尚有説也。”工肅注:“尚,猶必也,言必有説。”
連詞
表示遞進,用於前一分句,相當於“且”“尚且”
even
《漢書·董仲舒傳》:“民不樂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
唐·韓愈《重雲李觀疾贈之》詩:“藜羹尚如此,肉食安可嘗?”
同“儻(倘)”,倘若,表示假設
《墨子·尚賢上》:“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
cháng
-
【尚羊】(chángyáng)同“徜徉”。徘徊,彷徨
副詞
通“常”。經常
《淮南子·主術訓》:“尚與人化,知不能得。”
通“嘗”。曾經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四)》:“王□尚與臣言,甘薛公以就事,臣甚善之。”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八部】時亮切(shàng)
曾也。庶幾也。從八向聲。 [9] 

説文解字注

【卷二】【八部】
曾也。尚之䛐亦舒,故釋尚為曾。曾,重也。尚,上也。皆積絫加高之意,義亦相通也。
庶幾也。《釋言》曰:“庶幾,尚也。”
從八。亦象氣之分散。
向聲。時亮切,十部。 [10] 

廣韻

市羊切,平陽常 ‖ 尚聲陽部(shàng)
尚,尚書,官名。又時仗切。
時亮切,去漾常 ‖ 尚聲陽部(cháng)
尚,庶幾。亦髙尚。又飾也,曾也,加也,佐也。《韻略》雲:“凡主天子之物皆曰尚,尚醫、尚食等是也。”又姓,後漢髙士尚子平。又漢複姓,有尚方氏。時亮切。四。 [12]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小部】 尙;康熙筆畫:8;部外筆畫:5
《唐韻》《集韻》《韻會》時亮切。《正韻》時樣切, 音上。《説文》:曾也,庶幾也。從八向聲。《爾雅註》:郉昺曰:尚,謂心所希望也。《詩·小雅》:不尚息焉。《書·大禹謨》:爾尚一乃心力。
又《廣韻》:加也,飾也。《論語》:好仁。 無以尚之。《詩·齊風》: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又崇也,貴也。《禮·檀弓》: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
又主也。凡典司進御之物者皆曰尚。《漢官儀》尚食、尚醫、尚方等是也。
又尚書,主大計。
又《增韻》:尊也。《詩·大雅》:維師尚父。註:太公望,太師而尊為尚父者也。
又猶也。《詩·大雅》:雖無老成人,尚有典 。
又娶公主謂之尚。言帝王之女尊,而尚之,不敢言娶。《前漢·王吉傳》:娶天子女曰尚公主,娶諸侯女曰承翁主,尚承皆 下之名。一曰配也。《司馬相如傳》:卓王孫自以使女得尚司馬長卿晚。註:尚,配也。義與尚公主同。
又《易·泰卦》:得尚乎中行。註:謂合乎中行之道也。
又奉也。司馬相如《長門賦》: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
又矜伐也。《禮·表記》:君子不自尚其功。
又姓。戰國尚靳,唐尚衡。
又與上通。《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註:上猶尚也,言愼之可以來歸,無止於彼也。《尚書》序: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來書,故曰《尚書》。
又葉辰羊切,音常。《詩·大雅》:肆皇天弗尚。葉亡、方。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尚字書寫筆畫 尚字書寫筆畫
“⺌”窄小,“冋”寬大。“⺌”居上居中;首筆豎在豎中線;點和撇從左右向豎筆聚攏。“冋”,居下半格,(橫折鈎)橫寬豎短,橫段在橫中線,豎鈎段的鈎底低於左豎。 [19]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ȡ
i̯aŋ
先秦
王力系統
ʑ
ǐa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ʑ
ja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ja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jangh


jang


j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陽唐

jɑ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jɑ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jɑ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ʑ
i̯a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ʑ
ǐa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ʑ
jɑ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ɑ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ź
ja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ʑ
ǐɑ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1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陽

開口呼
全濁
市羊切/時仗切
ʑjɑŋ
去聲
四十一漾

開口呼
全濁
時亮切/市羊切
ʑjɑ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陽
船/常
開口呼
全濁
辰羊切
dʑiɑŋ
去聲
四十一漾
船/常
開口呼
全濁
時亮切
dʑiɑŋ
禮部韻略

去聲





時亮切

增韻

平聲





辰羊切


去聲





時亮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江陽

開口呼

全清

ʂiaŋ
中州音韻

平聲
江陽





池傷切


去聲
江陽





升帳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七陽


全濁
陳羊切
dʒ‘iaŋ

去聲
十七漾


全濁
時亮切
ʒiaŋ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九張掌帳着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14]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7-31]
  •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新華字典 第1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03:40
  • 3.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3-03]
  • 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5
  • 5.    平水韻 二十三漾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3-03]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2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659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148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609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0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71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36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76;425
  • 13.    尚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03]
  • 14.    尚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03]
  • 15.    尚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03]
  • 16.    翟萬益.考“尚”[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第3期).:33-34
  • 17.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5
  • 18.    何金松著. 漢字文化解讀[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07:15-16
  • 19.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