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尚白

鎖定
是指對白色的推崇的習俗。主要見於中國古代的北方的各個少數民族裏面。也有古時以白色動物紛紛出現為不祥之徵兆,稱為“白祥”。
中文名
尚白
解    釋
對白色的推崇的習俗
常見於
中國古代的北方的各個少數民族
屬    性
詞語

尚白漢文化觀念中的白色

尚白白色-喪服

以漢文化的觀念,白色傳統上是喪服的顏色。《禮記·郊特牲》:“素服,以送終也。”《周禮·春官·司服》:“大札、大荒、大災,素服。”漢鄭玄注:“大札,疫病也;大荒,饑饉也;大災,水火為害;君臣素服、縞冠。”
春秋時代秦國在崤之戰慘敗後,秦穆公“素服郊次,鄉師而哭”,是以喪服謝罪之意。荊軻出發刺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記·刺客列傳》),這裏諸人知道壯士一去不返,遂衣冠似雪,以示必死決心及為之餞行。明末吳三桂入關,“痛哭六軍俱縞素”,也是為崇禎帝弔喪之意。

尚白白色-平民

白衣在通常情況下,也是平民服裝。所謂“縞衣綦巾,聊樂我員”(《詩經·鄭風·出其東門》),白衣在此表示婦女着裝簡樸。白衣一詞在後世成為無功名的平民代稱。《史記·儒林列傳序》:“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此外,“白丁”、“白士”、“白身”、“白民”等詞的含義也基本相同,都指無功名的尋常百姓。
以上兩種白色的服色觀念一直在漢文化中並行出現,唐宋時白衫仍是便服,卻也兼作凶服。宋乾道年間,禮部侍郎王曮上疏請禁服白衫,後世遂專作凶服用。直到近代,才由西方的觀念衝擊下,開始出現白色婚紗等禮節。
(按〈西哈努克回憶錄〉,柬埔寨也也白色為喪服,“在我外祖父莫尼旺國王的隆重葬禮上,一望無際的人羣,以遠東人、特別是高棉人喪服的顏色——白色為主。”但柬埔寨受自古受印度文化影響,白色是尊貴之色,白傘、白象均是皇家象徵,因何以白色為喪服顏色,不易索解。)

尚白白色-兵事

此外,白又是五行中西方之色,而西方主兵事。《水滸傳》中就講到,白虎堂是軍機重地,林沖這樣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擅入尚且被刺配滄州,常人則是要殺頭的。古代常多白袍將軍,穿着者其實未必都是後世所想象的年輕帥哥,其本意或是為顯示肅殺之氣而非帥氣。《梁書·陳慶之傳》:“慶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
《禮記》:“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尚赤。”歷代受五行相剋思想的影響,所尚顏色經常不同。但五行學説後起,上古三代所尚顏色的不同,或許更與這三代所屬民族集團的色彩心理有關。並且這也非絕對,例如周雖尚赤,但《史記》記載,周武王伐商,渡河遇白魚,以為祥瑞,特地祭祀之;在牧野宣誓時,武王也是“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伐商成功後則“持大白旗以麾諸侯,諸侯畢拜武王”——這裏白旗是令旗大纛,而非投降之白旗。現代中國顯然也是尚赤的,所謂“全國江山一片紅”,而敵方統治區是“白區”;雙方互罵“赤匪”、“白匪”。
就此而言,殷商、西周時代實則也有以白色為祥瑞的一段時期,商周分屬東夷和西方系統,我猜測這可能是受北族的影響。在北方各族中,崇拜白色一直是一種普遍的情形。

尚白北族尚白

漢人很早就注意到北方各族崇尚白色的習俗。唐朝高僧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一:“西域俗人皆著白色衣也。”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也説西域習俗:“吉乃素服,兇則皂衣。”當時西域九姓胡以黑色為喪服。

尚白西夏

西夏立國自稱“白上國”,為元昊選定之名,意即尚白之國,蓋因西夏及相鄰各族均尚白,且佛教交易認為白為淨行善業。西夏党項族實屬藏人的一支,藏人也一樣有尚白的習俗,敬獻“潔白的哈達”是極尊敬之意。

尚白東夷

東北方的東夷各族也尚白,所不同者往往他們也尚青。例如契丹傳説,其祖先是男子騎白馬,女子騎青牛;而《蒙古秘史》載,蒙古人的始祖是孛兒帖·赤那(蒼色狼),其妻為豁埃·馬闌勒(慘白色鹿)。這裏提到的馬/牛、狼/鹿與部族圖騰有關,但其顏色卻一定與白/青二色,因為這兩色是最被尊崇的高貴之色(青/蒼是天的顏色)。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意思也是“青色之城”。

尚白蒙古族

白/青二色也經常被用於蒙古人名。成吉思汗的正妻也名孛兒帖(蒼色),而元末重臣汝陽王父子則分別名為:察罕帖木爾(白鐵)、庫庫帖木爾(青鐵)。元代宮廷在主要節日都穿白衣,皇室馬羣均為白馬,鷹類中也以白鶻為最上品,只有近侍皇家鷹匠(“昔寶赤”Sibaghuchi)才能將白鶻拴在手上。元、明重大節日的馬奶酒都必須用白騍馬奶製成。阿勒坦汗迎接達賴喇嘛時也是穿白衣、騎白馬。

尚白女真族

女真族同樣尚白,“女真”之意即“海東青”,而這種猛禽以羽毛純白者為最高貴。女真的後人滿族也尚白,他們喜歡穿白色衣服,對潔白的物品或白色的動物都十分喜愛,甚至還有貼白色對聯的,而出殯時卻要掛紅幡。

尚白滿族

中國皇帝穿黃袍是隋唐開始的,之後杏黃色遂成為中原皇室顏色。清朝服飾不屬於中原的傳統服裝體系,清的祭服有石青色的。滿族八旗,四種基本顏色:黃、白、紅、藍,白/藍和滿人傳統喜歡的白/青相合,而黃/紅則與漢人觀念有關。滿人入關後,皇帝也變成穿黃袍,所謂“上三旗”,是正黃、鑲黃、正白三旗。

尚白白色動物

裾《辭源》“白祥”條:古時以白色動物紛紛出現為不祥之徵兆,稱為“白祥”。《漢書·五行志》:“時則有白祥白眚。”有時卻又將這種現象作為吉祥之兆,如《北史·李高傳》:“又有白狼、白兔、白雀、白雉、白鳩等集於園間。羣下以為白祥,金精所誕,皆應時邕而至。”

尚白祥瑞徵兆

細查《辭源》,發現在很多情形下,白色動物是祥瑞的徵兆:
白鳥:見《宋書·符瑞志》
白狼:見《瑞應圖》:“白狼,王者仁德明哲則見。”
白鹿:見《宋書·符瑞志》:“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則至。”
白雀:後秦年號,384-385年
白魚:《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舟中,武王俯取以祭。”
白狐:見《宋書·符瑞志》
白燕:見《宋書·符瑞志》:“白燕者,師曠時,銜丹書來至。”
白麒:《漢書·武帝紀》:“獲白麟,作白麟之歌。”

尚白災異徵兆

但在某些情形下,正如上面所印的“白祥”條,卻又是災異的象徵,如“白雞”就是不祥之兆的代詞,見《晉書·謝安傳》;而“白額虎”,比喻兇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