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尚文

(元朝大臣)

鎖定
尚文(1236—1327年),字周卿,先世為深澤人.幼時極聰明,心懷奇志。應徵召做書記官.元六年朝臣劉秉忠推薦尚文做朝儀太保.凡文武官員的禮儀、服色款式及等級差別,都由尚文裁定。元七年尚文任右侍儀史.後做輝州太守,户部郎中,御史台都事。
69歲的時候因疾病還鄉,延祐六年(1319年)拜太子詹事,使者請了三次才動身前往。仁宗讓他盡心教導太子,用特別的禮節招待他。泰定三年(1326年)以中書平章政事辭官。第二年,死於家中,終年92歲。墓葬在縣城西南二里許小張莊村西側,傳為元中書右丞尚文之墓,現墓跡全無。
本    名
尚文
周卿
所處時代
元朝
出生日期
1236年
逝世日期
1327年

尚文人物簡介

當時江南行台御史,向皇帝上書談及皇上年事巳高,應讓位給皇太子的話.答即古阿散等人聽説後,為迎合太子的心願,請求收集內外百官的檔案。隨即查封所有的御史台百官檔案,趁機向天下大行掠索,埋沒錢糧,企圖叛變朝廷。尚文看出事態危急和御史大夫一起去見皇帝奏明,粉碎了答即古阿散的陰謀.
大德七年(1303年)召拜資善大夫中書右丞.個商人奉珍寶進售要價60萬錠銀子。據説把它含在口內可以不渴,用它熨臉可以使眼睛明亮。尚文説一個人含着它,千萬人不渴,那才確實稱得上寶貝.尚文所説的寶貝是米粟,有它則天下安定,無它則天下大亂.所以始終不為所動。

尚文史籍記載

尚文 [1]  ,字周卿,世為祁州深澤人,後徙保定,遂佔籍焉。文幼穎悟,負奇志。張文謙宣撫河東,參政王椅薦其才,遂闢掌書記。未幾,西夏行中書省復辟之。至元六年,始立朝儀,太保劉秉忠言於世祖,詔文與諸儒,採唐《開元禮》及近代禮儀之可行於今者,斟酌損益,凡文武儀仗、服色差等,皆文掌焉。七年春二月,朝儀成,百官肄習,帝臨觀之,大悦,遂為定製。冬十一月,立侍儀司,擢右直侍儀使,轉司農都事。十七年,出守輝州。時河朔大旱,輝獨以禱得雨,境內大稔。懷孟民馬氏、宋氏,誣伏殺人,積歲獄不能決,提刑使者命文讞以論報。文推跡究情,得獄吏、獄卒羅織狀,兩獄皆釋。十九年,進户部郎中,奏罷懷、衞竹税提舉司,民便之。
二十二年,除御史台都事。行台御史上封事,言上春秋高,宜禪位皇太子。太子聞之懼,中台秘其章不發。答即古阿散等知之,請收內外百司吏案,大索天下埋沒錢糧,而實欲發其事,乃悉拘封御史台吏案。文拘留秘章不與,答即古聞於帝,命宗正薛徹幹取其章。文曰:“事急矣!”即白御史大夫曰:“是欲上危太子,下陷大臣,流毒天下之民,其謀至奸也。且答即古乃阿合馬餘黨,贓罪狼籍,宜先發以奪其謀。”大夫遂與丞相相議,即入言狀,帝震怒曰:“汝等無罪耶?”丞相進曰:“臣等無所逃罪,但此輩名載刑書,此舉動搖人心,宜選重臣為之長,庶靖紛擾。”帝怒稍解,可其奏。既而答即古受人金,與其黨竟坐奸贓論死,其機實自文發之。升大司農丞,轉少卿,遷吏部侍郎,改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使。三十一年,召為刑部尚書
元貞初,拜中台侍御史。時行台御史及浙西憲司劾江浙行省平章不法者十七事,制遣文往詰之。左驗明著,猶力爭不服,文以上聞,平章乃言御史違製取會防鎮軍數。成宗命省台大臣雜議,鹹曰:“平章勳臣之後,所犯者輕,事宜宥;御史取會軍數,法當死。”文抗言:“平章罪狀明白,不受簿責,無人臣禮,其罪非輕。御史糾事之官,因兵卒爭訴,責其帥如籍均役,情無害法,即有罪亦輕。”廷辯數四,與省台入奏,帝意始悟,平章、御史各杖遣之。其守正不阿類如此。
元貞二年,建言:“治平之世,不宜數赦;不急之役,宜且停罷。”鹹為成宗所嘉納,授河北河南肅政廉訪使。大德元年,河決蒲口,台檄令文按視防河之策。文建言:長河萬里西來,其勢湍猛,至盟津而下,地平土疏,移徙不常,失禹故道,為中國患,不知幾千百年矣。自古治河,處得其當,則用力少而患遲;事失其宜,則用力多而患速。此不易之定論也。今陳留抵睢,東西百有餘裏,南岸舊河口十一,已塞者二,自涸者六,通川者三,岸高於水,計六七尺,或四五尺;北岸故堤,其水比田高三四尺,或高下等,大概南高於北,約八九尺,堤安得不壞,水安得不北也!蒲口今決千有餘步,迅疾東行,得河舊瀆,行二百里,至歸德橫堤之下,複合正流。或強湮遏,上決下潰,功不可成。揆今之計,河北郡縣,順水之性,遠築長垣,以御氾濫;歸德、徐、邳,民避衝潰,聽從安便。被患之家,宜於河南退灘地內,給付頃畝,以為永業;異時河決他所者,亦如之。信能行此,亦一時救荒之良策也。蒲口不塞便。
朝廷從之。會河朔郡縣、山東憲部爭言:“不塞則河北桑田盡為魚鱉之區,塞之便。”帝復從之。明年,蒲口複決。塞河之役,無歲無之。是後水北入復河故道,竟如文言。
三年,調山東憲使,歷行省參知政事、行御史台中丞。七年,召拜資善大夫、中書左丞。浙西飢,發廩不足,募民入粟補官以賑之。山東歲凶,盜賊竊發,出鈔八百五十餘萬貫以弭之。選十道使者,奏請巡行天下,問民疾苦。又奏斥罷南方白雲宗,與民均事賦役。西域賈人有奉珍寶進售者,其價六十萬錠,省臣平章顧謂文曰:“此所謂押忽大珠也,六十萬酬之不為過矣。”一坐傳玩,文問何所用之,平章曰:“含之可不渴,熨面可使目有光。”文曰:“一人含之,千萬人不渴,則誠寶也;若一寶止濟一人,則用已微矣。吾之所謂寶者,米粟是也,一日不食則飢,三日則疾,七日則死;有則百姓安,無則天下亂。以功用較之,豈不愈於彼乎!”平章固請觀之,文竟不為動。年六十九,因疾告老而歸。
十年,拜昭文館大學士、中書右丞、商議中書省事,召不起。武宗、仁宗之世,屢延致,訪以國事,賜燕及金帛有加,進階自光祿大夫轉銀青榮祿大夫,仍中書左丞,丐還田裏。延祐六年,拜太子詹事,使三往,乃起。仁宗命盡言以教太子,待以殊禮。泰定三年,以中書平章政事致仕。明年,卒於家,年九十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