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尖葉茶藨子

鎖定
尖葉茶藨子(Ribes maximowiczianum Kom.)北方茶藨、遠東茶藨(中國樹木志),馬氏醋李(小興安嶺木本植物),灌木,高約1米。一年生枝褐色或紅褐色,老枝灰色,剝裂。芽細長,狹圓錐形,長5-8毫米,淡褐綠色,具數枚鱗片。
分佈於中國東北各省,朝鮮(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漿果可食,味酸,可制果醬、果汁或釀酒。也可供庭園觀賞。
中文名
尖葉茶藨子
拉丁學名
Ribes maximowiczianum Kom. [2] 
別    名
遠東茶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虎耳草目
茶藨子科
茶藨子屬
尖葉茶藨子
分佈區域
中國東北各省,朝鮮(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

尖葉茶藨子形態特徵

尖葉茶藨子
尖葉茶藨子(50張)
落葉小灌木,高約1米;枝細瘦,小枝灰褐色或灰色,皮縱向剝裂,嫩枝棕褐色,無毛,無刺;芽長卵圓形或長圓形,長4-7毫米,先端漸尖,具數枚棕褐色鱗片,外面無毛或僅邊緣微具短柔毛。葉寬卵圓形或近圓形,長2.5-5釐米,寬2-4釐米,基部寬楔形至圓形,稀截形,上面深綠色,散生粗伏柔毛,下面色較淺,常沿葉脈具粗伏柔毛,掌狀3裂,頂生裂片近菱形,長於側生裂片,先端漸尖,側生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邊緣具粗鈍鋸齒;葉柄長5-10毫米,無毛或具疏腺毛。 [3] 
花單性,雌雄異株,組成短總狀花序;雄花序長約2-4釐米,具花10餘朵;雌花序較短,具花10朵以下;花序軸和花梗疏生短腺毛,無柔毛;花梗長1-3毫米;苞片橢圓狀披針形,長3-5毫米,寬1-2毫米,外面無毛或邊緣具腺毛;花萼黃褐色,外面無毛;萼筒碟形,長1.5-2毫米,寬大於長;萼片長卵圓形,長1.5-2.5毫米,先端圓鈍,直立;花瓣極小,倒卵圓形;雄蕊比花瓣稍長或幾等長,花葯和花絲近等長;雌花的退化雄蕊棒狀;子房無毛,雄花的子房不發育;花柱先端2裂。果實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紅色,無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1] 

尖葉茶藨子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900-27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下及灌叢中。

尖葉茶藨子分佈範圍

產自黑龍江(帶嶺、勃利、尚志、海林、寧安、老爺嶺)、吉林(汪清、延邊、安圖、長白山、和龍、漫江、撫松、臨江)、遼寧(桓仁、本溪、寬甸)。朝鮮、日本、遠東地區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遠東南烏蘇裏邊區。 [1] 

尖葉茶藨子近種區別

尖葉茶藨子
尖葉茶藨子(6張)
此種和長白茶藨子 R. komarovii Pojark. 相近,區別在於後者葉兩面無毛,稀疏生短腺毛,裂片先端急尖或圓鈍;花萼綠色,萼筒杯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