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尖葉耳葉苔

鎖定
尖葉耳葉苔(Frullania apiculata (Reinw., Blume & Nees) Nees)為耳葉苔科耳葉苔屬一植物種。該植物體細長,棕色或紅棕色。莖匍匐,側葉覆瓦狀排列,背瓣卵形,腹葉遠離着生,卵形,裂瓣三角形。生於竹林下枯枝落葉層。
中文名
尖葉耳葉苔
拉丁學名
Frullania apiculata (Reinw., Blume & Nees) Nees [2] 
植物界
地錢門
葉苔綱
光萼苔目
耳葉苔科
耳葉苔屬
尖葉耳葉苔
分佈區域
中國、印度尼西亞、緬甸、巴布亞新幾內亞、老撾、澳大利亞、非洲

尖葉耳葉苔形態特徵

植物體細長,密集平鋪呈墊狀生長,棕色或紅棕色。莖匍匐,不規則1—2回羽狀分枝,長3—7釐米,直徑0.18—0.19毫米,連葉寬1.3—1.8毫米,初生枝較長而伸展,次生枝短而斜伸。側葉覆瓦狀排列;背瓣卵形,內凹,長1.4—1.5毫米,寬0.95—1.1毫米,頂端急尖,具短尖,常內卷,全緣,基部兩側不對稱,背側下延裂片圓形,腹側近於平直,不下延;腹瓣緊貼莖,與莖近於平行着生,細棒形,長約0.3毫米,寬約0.13毫米,頂端圓鈍,口部弓形;副體絲狀,單列細胞,3—4個細胞長。腹葉遠離着生,卵形,長0.65—0.75毫米,寬0.6—0.7毫米,頂端2裂達1/3,裂角狹,裂瓣三角形,頂端急狹尖,邊緣近於平展或中部以下具背卷邊,基部近於橫生。葉細胞卵形或長圓形,厚壁,節狀加厚,漸向基部細胞變長,三角體變大,邊緣細胞7—11×5—9微米,基部細胞28—39×10—15微米。雌雄同株。雌苞生於側枝頂端;最內層雌苞葉和雌苞腹葉近於全緣。蒴萼2/3陷生於苞葉中,長圓形,長1.6—1.8毫米,寬0.6—0.7毫米,具3個脊,表面平滑,頂端具長喙。 [1] 

尖葉耳葉苔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600米竹林下枯枝落葉層。

尖葉耳葉苔分佈範圍

產於綠春。
分佈於安徽、湖南、海南、廣東等省山地林區。印度尼西亞(爪哇)、緬甸、巴布亞新幾內亞、老撾、澳大利亞、非洲也有。 [1] 

尖葉耳葉苔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