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尖刀七連

鎖定
連隊誕生於1927年10月,是劉志丹、謝子長和習仲勳同志親手創建的陝甘邊紅軍部隊,1998年11月,由原步兵第3團2營4連與3營7連合並組建而成,是我軍最早成立的紅軍連隊之一。90多年風雨征程,連隊隨部南征北戰,親歷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各時期159次的戰場拼殺,取得顯著戰功。先後湧現“刺殺英雄”劉士塘、“全軍三大技術能手”王志忠、“全國新長征突擊手”楊慧軍等一大批戰鬥英雄模範,孕育了張霖、李乾元、趙克石、戚建國等髙級將領,形成了 “赤膽忠誠、敢打頭陣,堅貞不屈、敢於拼搏,勇往直前、敢於勝利”的尖刀精神。新一代七連人將踏着先輩的英雄足跡奮歸前行,磨刀礪劍,再展雄風,勇當捍衞共和國長城的尖刀利刃! [1] 
中文名
尖刀七連
諾    言
誓與陣地共存亡
地    點
“74”陣地
發生時間
1985年1月15日-21日

目錄

尖刀七連歷史沿革

該連誕生於1927年,歷經湘鄂西蘇區反“圍剿”、雁門關伏擊戰、陝北三戰三捷等數百次戰役戰鬥,形成了“赤膽忠誠、敢打頭陣堅貞不屈、敢於拼搏、勇往直前、敢於勝利”的尖刀精神。
該連在1937年雁門關伏擊戰中,被授予“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榮譽稱號。在抗美援朝、邊境作戰等重大軍事任務中被原武漢軍區授予“夜老虎連”榮譽稱號,被原昆明軍區授予“尖刀七連”榮譽稱號。
1937年10月,該連在雁門關一帶伏擊日軍車隊,在戰鬥中率先殺入敵陣,先後殲滅日軍500餘人,擊毀汽車30餘輛,因戰績突出被授予“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榮譽稱號,此次戰鬥被稱為“雁門關大捷”。
1985年1月,該連在參加邊境自衞還擊戰中,接連奪下5個山頭,摧毀敵各類火力點36處,抗擊敵7次反撲,殲敵45人,傷敵43人,且無1人陣亡。連隊因戰功卓著,被原昆明軍區授予“尖刀七連”榮譽稱號,排長楊慧軍因英勇戰鬥的突出事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2018年初,在參加“精武2018-嶺南尖兵”步兵班偵察專業初選比武中,在無任何補給的嚴苛條件下,該連一班冒着磅礴大雨在密林深處連續奮戰36小時,僅靠挖野菜、掘草根補充戰鬥力,拼盡全力完成所有任務,一舉奪得比武冠軍。
2015年9月3日,該連高擎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戰旗,在天安門廣場接受主席檢閲。集訓的半年間,該連閲兵方陣隊員幾乎每兩個月就要磨破一雙戰靴,戰士張浩蕩在訓練中膝蓋磨損嚴重,仍然強忍疼痛堅持到底。這雙磨破的戰靴也成連隊新時期戰鬥精神的最好見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