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少花柊葉

鎖定
少花柊葉(Phrynium oliganthum Merr.)是竹芋科柊葉屬植物。株高1-1.5米,葉片長圓狀橢圓形,基部近圓形,兩面均無毛,葉枕圓柱形,長3-5釐米。頭狀花序自葉鞘基部生出,苞片橢圓形,綠色。花淡黃色;花萼披針形,子房長圓形,密被茸毛。蒴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果皮脆殼質,栗色,光亮;種子長圓形。花期5-8月。
產於中國海南、福建;生於密林中蔭濕處。越南亦有分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少花柊葉
拉丁學名
Phrynium oliganthum Merr.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姜目
竹芋科
柊葉屬
少花柊葉
命名者及年代
Gagnep,1934

少花柊葉形態特徵

少花柊葉
少花柊葉(4張)
株高1-1.5米。
葉片長圓狀橢圓形,長25-50釐米,寬10-25釐米,頂端具急尖頭,基部近圓形,兩面均無毛,側脈多而密,在背面顯露;葉枕圓柱形,長3-5釐米;葉柄長20-40釐米;葉鞘長5-10釐米。
頭狀花序自葉鞘基部生出,長8-12釐米,寬6-7釐米;苞片橢.圓形,長3.5-5釐米,綠色,頂端皺縮,無毛或基部被疏長毛;花淡黃色;花萼披針形,長1.5毫米;花冠管長1.3釐米,裂片長圓形,長1釐米;退化雄蕊較花冠裂片為短,外輪的2枚倒卵形,長4毫米,有紫紅色細斑點,內輪的較狹;發育雄蕊長3毫米;子房長圓形,長4毫米,密被茸毛。
蒴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約1.3釐米,寬約7釐米,果皮脆殼質,栗色,光亮;種子2枚正常發育,1枚退化,長圓形,長7-9毫米。花期:5-8月。 [2]  [5] 

少花柊葉生長環境

少花柊葉生長於密林中蔭濕處。

少花柊葉分佈範圍

少花柊葉產自中國廣東南部(海南)、福建。越南亦有分佈。 [2] 

少花柊葉繁殖方法

竹芋一般分株繁殖,春季氣温20℃左右時繁殖最理想,但只要氣温、濕度適宜,也可全年進行。繁殖時用利刀將帶有莖葉或葉芽的根塊切開;少量繁殖可把割切的帶莖葉及葉芽的根塊直接置於泥盆中;大量繁殖時,應置於苗牀上;温度、濕度達不到要求時應用薄膜覆蓋;一定要使薄膜內的温度達到20-28℃,濕度80%以上。
扦插繁殖一般用頂尖嫩梢,插穗長 10-15釐米,視葉片大小,保留葉片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插穗用 500ppm的 奈乙酸處理2-3秒鐘,也可用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及 ABT生根粉處理。 插穗處理後插於苗牀,株行距 5×10釐米為佳。上用薄膜弓棚覆蓋 ,管理方法同分株繁殖一樣。扦插繁殖在温度不低於20℃時任何時候都可進行。 插穗30-50天生根;但扦插成活率不如分株繁殖高;一般在50% 左右。
易受紅蜘蛛、介殼蟲及 葉斑病、 褐斑病、 黑斑病的危害。當發現紅蜘蛛時,可用40% 三氯殺蟎醇乳油 2000倍或20% 三氯殺蟎碸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出現介殼蟲時,少量時可人工剝落銷燬,大量時應掌握若蟲孵化期,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滅殺。出現葉斑病、褐斑病和黑斑病時,少量危害應及時剪去病枝葉銷燬,大量危害時可用50%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噴施。另外,在繁殖植株的塑料薄膜弓棚內,應經常噴施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800-1000倍液,或70%可濕性百菌清粉劑 800-1000倍液,以防止根腐、莖腐、梢腐等病害的危害。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