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少脈椴

鎖定
少脈椴(學名:Tilia paucicostata Maxim.)是椴樹科、椴屬植物,喬木,高13米;嫩枝纖細,無毛,芽體細小,無毛或頂端有茸毛。葉薄革質,卵圓形,長6-10釐米,寬3.5-6釐米。聚傘花序長4-8釐米,有花6-8朵,花序柄纖細,無毛。果實倒卵形,長6-7毫米。 [1] 
分佈於中國陝西、甘肅、河南、安徽、四川、湖北、湖南和雲南(東川、富民、大姚、永勝、麗江、維西、中甸和德欽)等省。生長於海拔2400-2600米針葉林或高山櫟林中。 [2] 
莖皮纖維代麻用;木材富有彈性,可供建築、農具及傢俱用;花可提取芳香油,也可供藥用。 [2] 
中文名
少脈椴
拉丁學名
Tilia paucicostata Maxim. [5] 
別    名
杏鬼椴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錦葵目
錦葵科
椴屬
少脈椴
分佈區域
河北、河南、陝西、甘肅、湖南、湖北、四川、雲南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1890

少脈椴形態特徵

少脈椴
少脈椴(10張)
喬木,高13米;嫩枝纖細,無毛,芽體細小,無毛或頂端有茸毛。葉薄革質,卵圓形,長6-10釐米,寬3.5-6釐米,有時稍大,先端急漸尖,基部斜心形或斜截形,上面無毛,下面禿淨或有稀疏微毛,脈腋有毛叢,邊緣有細鋸齒;葉柄長2-5釐米,纖細,無毛。 [6] 
聚傘花序長4-8釐米,有花6-8朵,花序柄纖細,無毛;花柄長1-1.5釐米;萼片狹窄倒披針形,長5-8.5釐米,寬1-1.6釐米,上下兩面近無毛,下半部與花序柄合生,基部有短柄約長7-12毫米;萼片長卵形,長4毫米,外面無星狀柔毛;花瓣長5-6毫米;退化雄蕊比花瓣短小;雄蕊長4毫米;子房被星狀茸毛,花柱長2-3毫米,無毛。果實倒卵形,長6-7毫米。 [1] 

少脈椴主要變種

紅皮椴Tilia paucicostata Maxim. var. dictyoneura (V. Engl.) H. T. Chang)葉三角狀卵形,長3.5-5.5釐米,寬2.5-4毫米,無毛,邊緣有少數疏齒;苞片有柄,比花序短;果實小,卵形,長5-6毫米,無稜。分佈於中國陝西、河北、甘肅、河南。該變種原先是由卡米洛·施耐德(C. K. Schneid. )代為發表時作為一個獨立種處理。後從大量的材料來看,除了葉片較小之外,其餘特徵和少脈椴是一致的。 [1] 
少脈毛椴Tilia paucicostata Maxim. var. yunnanensis Diels)和原變種的區別在於嫩枝及頂芽被茸毛,葉下面被灰色星狀茸毛。分佈於中國雲南及四川。生長於山地雜木林裏。 [1] 

少脈椴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陝西、甘肅、河南、安徽、四川、湖北、湖南和雲南(東川、富民、大姚、永勝、麗江、維西、中甸和德欽)等省。生長於海拔2400-2600米針葉林或高山櫟林中。 [2]  喜光,也相當耐蔭;耐寒性強,喜冷涼濕潤氣候及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在微酸性、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均生長良好,但在貧瘠、鹽漬化或沼澤化土壤上生長不良。適宜于山溝、山坡或平原生長。 [4] 
少脈椴 少脈椴

少脈椴繁殖方法

少脈椴採種

少脈椴一般需15年生左右樹齡才能結成飽滿的種子,在中國六盤山林區9月中旬堅果由綠變黑時(成熟)即可採收,少脈椴種子成熟後不立即脱落,要進行樹上採種,用高枝剪剪取果實。由於種子含水量較高,在陽光下曝曬容易失去發芽力,採種後立即用水選或手選,除去蟲蛀粒,然後攤於通風處陰乾,攤鋪厚度15-20釐米,經常翻動,當種子含水量為10-12%時,即可貯藏。 [4] 

少脈椴種子處理

先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用0.3%的高錳酸鉀液浸幾分種,後用清水洗淨再進行沙藏處理。由於種子有很長的後熟期,採收後沙藏1年(甚至長達410天)過後熟期後可播種。沙藏用1份種子3份河沙混合(河沙濕度以手捏成團,一觸即散為宜),沙藏不宜太深。在種子沙藏1年多的時間要保持一定濕度,並需每隔1至1個半月倒翻1次,使種子經歷“低温-高温-低温-回暖”的變温階段,到第3年4月中旬前後有20%左右種子發芽時再播。 [4] 

少脈椴圃地選擇

由於中國六盤山林區降雨量大,苗圃地選擇時應考慮排水良好,所以苗牀應做成高0.15米,長10米,寬1.5米的高牀。每畝施碳銨8-10千克做底肥,最好施用農家肥每畝2000-3000千克,並用10千克硫酸亞鐵進行土壤消毒。 [4] 

少脈椴播種方法

經過處理的種子在4月中旬至下旬,土壤化凍後即可播種,開溝條播或撒播,播幅寬8釐米,行距20釐米,溝深3.5-4釐米,覆土2.5-3釐米。少脈椴優良種子每千克有2.3-2.5萬粒,發芽率可達80-90%,而一般種子每千克2.8萬粒,發芽率為65%左右,若林齡偏小,所結種子成熟後,空粒、秕粒較多,發芽率低,因此種子播種量大,每畝用種量15-25千克。

少脈椴栽培技術

苗木出土前,牀面要經常保持濕潤,以防土面板結,頂土期間輕輕揭去土蓋,再用細土覆蓋,以防嫩苗死亡,播後15-20天發芽出土,此時搭遮陽網,並適時細緻澆水,始終保持土壤濕潤,防止日灼,保持牀面保水、防旱及防高温的能力。 [4] 
在6-7月份結合灌水追肥1次,及時進行鬆土除草,1年生苗秋後可達3-5釐米,條件好的地方達15釐米,秋季進行埋土越冬,以防風乾、鼠害等,第2年春土壤解凍後,揭除覆土,待苗木生長穩定後進行間苗,苗牀每米留苗40株左右,每平方米120-140株為宜,並加強水肥管理,2年生苗高可達15-30釐米,可以出圃造林,每畝可產苗4.5-5.8萬株。 [4] 

少脈椴病蟲防治

為防止幼苗感染猝倒病,在出苗後1周時,用0.5%的波爾多液噴撒,半小時後需用清水洗苗,以防藥害。 [4] 

少脈椴主要價值

莖皮纖維代麻用;木材富有彈性,可供建築、農具及傢俱用;花可提取芳香油,也可供藥用。 [2]  樹姿優美、木材細而潔白,又是較好的混交樹種,與其它針、闊葉樹組成混交林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作用,可以起到防病、防蟲,提高林分生產力的效果。 [4] 
少脈椴 少脈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