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少年犯

(1985年張良執導的電影)

鎖定
《少年犯》是深圳影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良執導,由陸斌、蔣健、王劼等人主演,於1985年11月23日首 [1] 
該片講述了方剛、蕭佛、沈金明等少年犯在政府和社會人士的關懷、教育下改過自新的故事。
中文名
少年犯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深圳影片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張良
編    劇
張良
王靜珠
主    演
陸斌
蔣健
王劼
片    長
98 分鐘
上映時間
1985年11月23日 [1]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少年犯劇情簡介

《少年犯》主演
《少年犯》主演(3張)
少年犯方剛(陸斌飾)、蕭佛(蔣健飾)、沈金明(王劼飾)等人被押送進市少年犯管教所。《社會與家庭》雜誌的女記者謝潔心朱曼芳飾)前往採訪這些少年犯。方剛桀驁不馴,因持刀傷人被判刑,活像一匹野馬。屢教不改的慣竊犯蕭佛,一進少管所就滋事生非,風波迭起。而受黃色手抄本毒害的沈金明卻努力改造,以期悔過自新。一日,馮隊長(沈光偉飾)因一時激憤,打了方剛一巴掌,趙所長趙汝平飾)嚴厲批評馮隊。而方剛卻藉此謊稱自己吞了摺疊剪刀,想製造混亂,伺機逃跑。其他家長紛紛來所探視子女,唯獨方剛、蕭佛的父母不露面。方剛陷於絕望,真的吞了剪刀,幸虧搶救及時,才化險為夷。經過馮隊長和謝潔心苦心開導勸慰,發誓與兒子斷絕關係的方父動了心,全家在醫院相見,方剛心中升起了新的希望。而蕭佛的父親則惡意謾罵前來找他的馮隊長和謝潔心,他的行為遭到馮隊長的譴責。沈金明刻苦學習,表現出色,被提前釋放。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大學。謝潔心通過與少年犯的接觸,深感自己有責任呼籲社會不要歧視、嫌棄失足青年。然而此時,她接到家裏打來的電話。在家門口,她目睹自己的兒子被押上警車。她全身心地投入社會活動,卻忽視了對自己子女的關心、教育,以致造成令人觸目驚心的後果 [2] 

少年犯演職員表

少年犯演員表

    • 陸斌 飾 方剛
    • 蔣健 飾 蕭佛
    • 王劼 飾 沈金明
    • 朱曼芳 飾 謝潔心
    • 沈光偉 飾 馮志學
    • 楊濤 飾 楊雄
    • 胡曉 飾 暴連星
    • 陳偉忠 飾 阮五
    • 鄔旭峯 飾 高翠翠
    • 趙汝平 飾 趙所長
    • 杜炯 飾 方小妹
    • 胡大剛 飾 劉隊長
    • 顧威 飾 小蕭佛
    • 邵逸雲 飾 蕭佛父
    • 呂薇 飾 沈金明母
    • 狄蓓莉 飾 許虹

少年犯職員表

製作人 郭衡寶
監製 王靜珠
導演 張良
副導演(助理) 春歌、呂薇
編劇 張良、王靜珠
攝影 閻序中、邵逸雲(副攝影)
配樂 楊紹梠
剪輯 譚慶龍
道具 汪維漢
美術設計 王玫芳、申世原(副美工)
造型設計 閔曉梅、王玉霞
服裝設計 李秀蘭、朱靜宜
燈光 劉斌
錄音 侯中康
佈景師 鄭海江
展開
責任編輯
張希至
擬音
張元浩
演奏
上海電影樂團
指揮
王永吉
編舞
胡嘉祿
伴舞
上海市少年犯管教所學員
法律顧問
王飛、陶義興
演職員表參考資 [3] 

少年犯角色介紹

  • 方剛
    演員 陸斌

    16歲,身體強壯,性情暴戾,逞強好勝,極易衝動。父母均是教師,在“文革”中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雙雙下放“五七”幹校勞動,因此他從小缺少父母關愛,也沒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為不受欺負,他學會了用拳頭説話,由於多次鬧學、曠課,被學校開除。父母因他感到羞恥,多次打罵不見效後,一氣之下將他趕出家門。

  • 蕭佛
    演員 蔣健

    14歲,聰明、機靈、活潑、好動,講義氣、重感情。父母在武鬥中草率結合,生下他後就因感情破裂而分手。他三歲時被父母扔給奶奶,不久奶奶也去世,其父將他送別人收養。養父母有了親生骨肉後,先是對他百般虐待,後將他趕出家門。而親生父母也不收留他,導致他七歲就被人教唆成為扒手。

  • 演員 王劼

    15歲,備受家長溺愛。當他進入青春期後,不再滿足於家中蜜一樣的温飽生活,而是幻想周遊世界。好奇心使他博覽羣書,但因無人正確指導而誤入歧途,墮落成姦淫的幼女罪犯。被判刑後,沉重的打擊使他清醒、悔悟。他自覺接受教育,重新激起生活的勇氣,認真學習,刻苦鍛鍊,成為少年犯們學習的榜樣。

  • 謝潔心
    演員 朱曼芳

    45歲,《社會與家庭》雜誌的記者,心地善良,正直,待人平等,體諒少年犯,贏得了他們的信任。丈夫從事外事工作,常年出國,她因職業需要經常外出採訪,很少能把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她對兒子要求很嚴,希望兒子能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但缺乏細緻的關心,僅把孩子的教育寄託於學校和婆婆身上。

  • 馮志學
    演員 沈光偉

    35歲,政法學院畢業,當過刑警,主動要求做少年犯的管教工作。性情豪爽、耿直、熱情如火。他苦口婆心,堅定而熱心地挽救着失足青少年,但又恨鐵不成鋼,偶爾會發狠發急。但一經發現自己的錯誤,就勇於承認和改正。

  • 陳林
    演員 劉新

    謝潔心的兒子,高中生。由於父母沒時間管教,學校老師不負責任,祖母一味溺愛,他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他看不慣中國的現狀,羨慕西方生活方式,不甘心庸庸碌碌過一生,與一些同學探討人生價值,但他們卻不懂什麼叫人生,片面追求西方生活方式,結果發展成流氓團伙。他並非一意孤行,聽了母親的勸告後也有悔悟,但為時已晚。

  • 暴連星
    演員 胡曉

    少年犯。依仗父母權勢,胡作非為,在少管所內也陽奉陰違,欺壓同監的其他少年犯,甚至教唆方剛逃跑。他趁方剛假自殺的機會越獄後再次作案,很快被抓捕判刑。

角色介紹參考資 [2]  [9-10] 

少年犯音樂原聲

主題歌
曲目名稱
作詞
作曲
演唱
《心聲》
張良、王靜珠
李春生
王劼
音樂原聲參考資 [7]  [16] 

少年犯幕後花絮

  • 該片是中國內地第一次用監獄實景拍電影,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用少年犯扮演少年 [1] 
  • 張良覺得少管所的統一獄服由於式樣色彩不甚理想,在拍片時,劇組根據角色的年齡特點重新設計了灰白條相間的半胸式制服,灰白條象徵鐵窗,樣式是開胸的夾克衫式。該片上映後,此款式獄服為多家監獄採 [15] 
  • 扮演方鋼的陸斌原本就是個電影迷。在少管所時,他是影視小組組長,還和另一位學員編輯了一份《影視導報》。而蔣健和他扮演的蕭佛身世類似,也是因離異的父母不負責任而導致他走上歪 [1] 
  • 該片中“向家長彙報演出”的歌和舞,均由犯罪少年自己表演,劇組請了舞蹈老師來為他們排現代舞。孩子們第一次跳現代舞,練得很刻苦,幾個女孩子膝蓋摔出血,仍不顧一切地練 [18] 
  • 1985年11月23日,在該片的上海首映式上,上海市勞改局宣佈,參加該片拍攝的18名少年犯因有立功表現,獲得減刑、釋放等寬大獎勵,三位主演以及為主題歌作曲的李春生獲得當庭釋放的獎勵。張良夫婦也獲得上海勞改局頒發的“業餘勞改幹部”證 [19] 
《少年犯》劇照

少年犯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85年
法制文藝優秀獎(金質獎章)
王靜珠、張良、郭衡寶、
閻序中、朱曼芳
獲獎
1986年
1985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 [4] 
優秀故事片
《少年犯》
獲獎
第九屆《大眾電影》百花 [5] 
最佳故事片
《少年犯》
獲獎
1987年
新時期十年電影獎 [8] 
最佳故事片獎
《少年犯》
獲獎
1989年
伊朗第七屆曙光旬國際電影 [6] 
少兒影片國際賽類最佳演員獎
《少年犯》
獲獎
第六屆伊朗發吉爾國際電影 [11] 
蝴蝶獎
《少年犯》
獲獎

少年犯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81年,王靜珠為編寫一部“四人幫”殘害革命老幹部的作品而走訪了公安部和最高法院,在此期間她偶然被公安部領導帶到北京少年犯管教所,看到了“文革”催毀道德和法制,導致許多青少年誤入歧途,也看到了家長與少年犯會面時令人痛心的場景。在少管所的所見所聞讓她深受觸動,決心改變創作選題,寫一部關於“少年犯”的作品。她説服丈夫張良與自己合作。二人用近半年時間走訪了廣東、北京、遼寧、山東、上海等地的少年犯管教所和監獄、勞改場所蒐集素材,與少年犯、管教幹部交朋友。在此期間,他們也擔心“監獄”題材是創作禁區,而習仲勳在“八勞”會議上的講話,堅定了他們對於用藝術的形式挽救失足青少年的信 [10] 
投拍過程
採風歸來後,張良與王靜珠將劇本修改了四稿後送珠影廠審查,然後再根據意見反覆修改。然而,1983年,就在劇本改到第八稿時,全國展開嚴打鬥爭,電影廠領導認為《少年犯》劇本與嚴打精神背離,決定退稿 [12]  。此後,張良拍攝了影片《雅馬哈魚檔》,但他和妻子從未忘記《少年犯》,想方設法要讓《少年犯》復活。為此,王靜珠給時任司法部長的鄒瑜寫信,彙報了採訪少管所、創作《少年犯》的過程,還隨信寄去了文學劇本。1984年12月,鄒瑜在上海召開全國司法工作會議時,接見了王靜珠,公開表達了支持,而上海司法局也同意出資協助拍攝該片。1985年初,經協商,由上海勞改局投資60萬元人民幣,由張良聯繫珠影協調掛靠電影廠標事宜。由於珠影拒絕讓電影掛該廠的廠標,張良只得找到深圳電影公司的領導袁小平、張文澤求助。袁、張看過劇本後,不但同意影片掛靠,甚至提出改由深影獨資拍攝該片。最後,經上海司法局、勞改局與深影、張良三方磋商,達到協議,仍由上海方面出資,由深影和上海司法局雙方共同出品,利潤按三七分成。在草擬協議時,上海和深圳方面提議以張良為首的攝製組也參加分成,但張良謝絕 [13] 
劇組籌建
由於深圳影業公司成立不久,沒有創作人員,因此深影領導申明藝術上由張良全權負責,經濟上由王靜珠獨立監製。當時,請其他電影廠的人員參加攝製組,必須交一筆不菲的勞務費給電影廠,而張良資金不足,所以他的攝製組由從社會招聘而來,人員來自二十幾個不同單位,甚至有幾個主要攝製人員是第一次接觸電影。不過,五十名攝製組成員在報名前都看過劇本並深受感動,認同張良的創作主旨:挽救孩子,故而攝製組在精神上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了貫徹影片主旨:張良還要求攝製組成員人人與參與拍戲的失足少年交朋友,讓孩子們感到温暖,鼓勵他們重新做 [14] 
結尾設計
在文學劇本定稿時,攝製組對於結尾產生過爭論,有人認為全心全意挽救失足少年的謝潔心竟管不好自己的孩子,等於是自我否定,而且好人沒好報,觀眾在情感上也會過不去。張良卻覺得,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好心的人必得好報,更不是好人的孩子都能成為好人,壞人的孩子也不一定是罪犯。生活是複雜的,導致犯罪的因素千變萬化,任何人都不能喪失警惕。為了給家長、社會敲響警鐘,他堅持用謝潔心孩子犯罪作為結 [17] 
演員選擇
在影片開拍前,張良曾到專業劇團尋找扮演少年犯的演員,但無合適人選。他也曾去正規學校物色,但又擔心學生們進了少管所體驗生活反被污染。不得已的情況下,他決定啓用在押的少年犯在片中扮演少年犯。他的方案得到司法部支持,上海司法局、勞改局允許他在上海少管所任意挑選,凡被選中的少年犯,表現出色的均可獲得獎勵。最後,他在上千名少年犯中選中了18人試戲,通過對比人物的外形及性格,選中了三人飾演主 [15] 
表演指導
參與該片演出的少年犯由於被監規束縛已久,在排戲時很拘謹,台詞雖背得熟練,卻只是背書,不會按人物、按性格説話。張良就請管教幹部在排戲時離開排練場,然後鼓勵少年犯們好好演戲,爭取寬大處理,還利用片中人物與他們的相似的遭到啓發他們。漸漸的,孩子們放鬆了下來,進入表演狀態。不僅是導演張良,全攝製組的人都在教少年犯們演戲和做人。後來,張良在拍戲時生了重病,少年犯演員們集體湊錢了買了慰問品來探望,還寫了慰問信,令張良感動得落 [15] 
監獄實景拍攝
導演張良認為影片的主旨是“挽救孩子,造就人才”,要喚起父母們的共鳴,必須拍得真實、生動、感人,必須讓鏡頭真正代替觀眾的眼睛帶領觀眾一起到高牆裏看孩子們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服刑和接受改造的,從而引發人們思索社會、學校、家庭如何擔負起責任,防止孩子犯罪。為達到上述目的,他決定在上海少年犯管教所實景拍攝,用紀實的拍攝手法記錄犯罪少年們的生活、學習、勞動的場景。在拍攝中,劇組對少管所的實景改動較少,只是將宿舍、飯堂、課堂的牆壁顏色改成灰色,以便使影片的色調統 [17] 
在拍攝少管所家長接見會的戲時,參加演出的有真正少年犯的家長,真實生活中,少管所的家長接見是以中隊為單位每月一次,在司法部門支持下,劇組組織了幾個中隊同時接見,為了使人數達到拍攝要求,又組織了羣眾演員參演。為使羣眾演員能像真家長那樣動感情,劇組人員事先向他們做了動員,講解了挽救失足青少年的社會意義,請他們把被接見的少年犯當成自己的孩子對待,勸説孩子們走回正路。少管所女隊中有一名女孩,從判刑以來家長就沒來見過她。在拍這場戲時,劇組請一對老夫妻以外公外婆的身份來見她。雖然女孩知道是拍電影,但仍然被兩位老人感動得流下淚 [17] 
主題歌創作
該片的主題曲歌詞是張良與王靜珠合寫的。劇組一開始請了上影廠的專業作曲家為主題歌作曲,但張良覺得他缺乏犯罪少年在鐵窗內的特殊感受,作品捕捉不住犯罪少年那種悔罪的心情。他轉而請上海監獄在押的音樂界犯人作曲,但那些成年罪犯的作品仍不似少年犯的心聲。最後,張良給參加演出的18位少年犯唸誦了主題歌的歌詞,鼓勵他們自己寫一首呼喚媽媽、向媽媽傾訴悔改心聲的歌。18人中的李春生譜寫了曲子,由扮演沈金明的王佶試唱,張良聽後當場落淚。他不但採用了李春生的曲子,還請專業作曲家來潤色,並決定由王佶演 [16] 
《少年犯》海報

少年犯影片評價

該片反映的青少年犯罪問題是牽動着千百萬父母、教師和社會學家、司法工作者的心的問題。影片拍得極為真實,表演得又非常質樸,許多情節都催人淚 [21] (《今日中國》評)
該片率先將“濫情”的筆觸由“文革”的心靈痛史引入現實中的“動亂”後遺症,企圖以一種温情主義的母性來規勸和療救“文革”後失足少年的靈魂,為人們營造一個在歷史的陷阱中進行自我救贖的道德烏托邦 [1] (《新京報》評)
該片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純樸、真誠的關係。政府對於少年犯的挽救是真誠的,孩子期望得到父母的愛也表現出來了。正因為有這些真誠的純樸的感情,所以影片很動人。但也有不足,片中寫的犯罪原因是低層次的,只是寫寫家庭,反覆強調是家庭,但沒有説明家庭對少年犯罪到底應負多大責 [20] (原電影藝術中心書記徐莊評)
該片在情與境、情與理的統一中展現了少年犯由惡向善、由醜向美轉化的內在依據和外在條件,揭示了生活發展的規律和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所以它真實可信,具有説服力。它向觀眾揭示了一個看似平常卻被有些人忽視的道理:“人是需要拉一把的,更何況他們還是些孩子”。這是該片的立意之一,也是作品震人心魄、具有巨大感染力量的重要原因之 [9] (《電影新作》評)

少年犯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參評人數
統計截止日期
豆瓣
6.8
2209
2023-12-11 [22] 
參考資料
  • 1.    《少年犯》:走進壞孩子的天空  .新浪[引用日期2015-12-08]
  • 2.    少年犯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2-04-24]
  • 3.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編.中國影片大典 故事片·戲曲片 1977-1994: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02:499-500
  • 4.    1985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引用日期2022-04-24]
  • 5.    第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1986)  .中國電影家協會[引用日期2022-04-24]
  • 6.    中國電影家協會,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編纂.中國電影年鑑 1990: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10:397
  • 7.    雲君編.最新影視歌曲100首 第2集.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05:39-40
  • 8.    中國電影家協會、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編.中國電影年鑑1988: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444
  • 9.    邱明正.真實才有力量——影片《少年犯》觀後[J]電影新作,1986(1):80-81
  • 10.    張良.《少年犯》導演闡述[J]當代電影,1986(1):36-40
  • 11.    鋭軍.一九八九年我國影視在國際上獲獎一覽[J]電影評介,1990(3)27
  • 12.    張良.情愛不老:花城出版社,2005.01:345-346
  • 13.    張良.情愛不老:花城出版社,2005.01:353-355
  • 14.    張良.情愛不老:花城出版社,2005.01:355-356
  • 15.    張良.情愛不老:花城出版社,2005.01:357-362
  • 16.    張良.情愛不老:花城出版社,2005.01:362-363
  • 17.    張良.《少年犯》創作回顧片斷[J]電影藝術,1986(8):51-53
  • 18.    張良.情愛不老:花城出版社,2005.01:365
  • 19.    張良.情愛不老:花城出版社,2005.01:368-369
  • 20.    談談《少年犯》[J]電影評介,1986(2):7
  • 21.    陳毛弟.一部轟動全國的新影片:少年犯主演的《少年犯》[J]今日中國(中文版),1986(6):17-19
  • 22.    少年犯  .豆瓣[引用日期2023-12-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