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少子化

鎖定
少子化,一詞源自於日語(日語:(しょうしか),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現象。)
少子化代表着未來人口可能逐漸變少,對於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遠低於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會造成人口不足,所以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中文名
少子化
外文名
Sub-replacement fertility
起源國家
日本
影響國家
日本、中國韓國德國巴西

少子化詞語來源

少子化 少子化
從相對的角度來看,少子化意謂着高齡人口相對變多,即高齡化,所以這兩個常常是指相同現象的名詞也有人將其合而為一,變成“少子高齡化”。日本比較流行“少子化”一詞,即“嬰兒出生減少,無法保持現有的人口數量”之意。“少子化”現象已經成為21世紀的社會病,困擾着日本政府和社會各階層。
“少子化”原為日製漢語,由於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展快速的國家之一,國家開發程度較高,社會轉型進入工商業的現象不僅明顯而廣泛,已婚家庭與生育面對緊張的工作環境時,常錯過生育的機會,並減退育兒的動機,也因此較早面臨少子化的問題,相關研究亦較為深廣,故後來逐漸遇到相同問題的中國大陸、台灣等漢字通行區,便直接引入此外來語作為指稱。

少子化產生原因

少子化 少子化
依社會發展經驗,少子化是高度開發國家才會面臨到的問題,而且來自心理層面的影響遠大於生理層面。少子化的原因主要有:
1、晚婚及不婚率增加,節育觀念普及,貧富差距擴大。
2、經濟成長趨緩,育兒成本昂貴。
3、生活壓力導致生育意願低落或不孕。
4、人生規劃以生活品質與享樂優先。
5、育兒觀念着重於教育品質。

少子化各國現狀

少子化國際對比

國名-------普查時間---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少子化程度
日本-------2005-04-01----------13.8%-------------超少子化
意大利-----2003-01-01----------14.3%-------------超少子化
西班牙-----2003-07-01----------14.5%-------------超少子化
德國-------2002-12-31----------15.0%-------------嚴重少子化
烏克蘭-----2002-12-31----------15.8%-------------嚴重少子化
中國-----2010-12-31-------16.6%-----------嚴重少子化
俄羅斯-----2002-01-01----------16.8%-------------嚴重少子化
波蘭-------2001-12-31----------18.2%-------------少子化
加拿大-----2003-07-01----------18.3%-------------少子化
英國-------2002-06-30----------18.6%-------------少子化
法國-------2003-01-01----------18.9%-------------少子化
韓國-------2002-07-01----------20.6%-------------正常
美國-------2002-07-01----------21.0%-------------正常
阿根廷----2001-11-17-----------28.3%-------------多子化
南非------2001-10-01-----------32.1%-------------嚴重多子化
印度------2001-03-01-----------34.4%-------------嚴重多子化
坦桑尼亞--2002-08-24-----------44.2%-------------超多子化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網站)

少子化中國

資料2:中國人口出生率(2009年中國衞生統計):
年份------人口出生率(‰)-----少子化程度
1949--------36.00--------------超多子化
1965--------37.88--------------超多子化
1970--------33.43--------------超多子化
1975--------23.01--------------超多子化
1980--------18.21--------------多子化
1985--------21.04--------------超多子化
1990--------21.06--------------超多子化
1992--------18.24--------------多子化
1993--------18.09--------------多子化
1994--------17.70--------------多子化
1995--------17.12--------------多子化
1996--------16.98--------------正常
1997--------16.57--------------正常
1998--------15.64--------------正常
1999--------14.64--------------少子化
2000--------14.03--------------少子化
2001--------13.38--------------少子化
2002--------12.86--------------嚴重少子化
2003--------12.41--------------嚴重少子化
2004--------12.29--------------嚴重少子化
2005--------12.40--------------嚴重少子化
2006--------12.09--------------嚴重少子化
2007--------12.10--------------嚴重少子化
2008--------12.14--------------嚴重少子化
(注:人口出生率21.0‰以上為超多子化;21.0‰~19.0‰為嚴重多子化; 19.0‰~17.0‰為多子化;17.0‰~15.0‰為正常;15.0‰~13.0‰為少子化;13.0‰~11.0‰為嚴重少子化;11.0‰以下為超少子化。)
資料3:1950~2010年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國家統計局數據)
年份------總和生育率(孩)-----少子化程度
1950---------5.81--------------超多子化
1955---------6.26--------------超多子化
1960---------4.02--------------嚴重多子化
1965---------6.08--------------超多子化
1970---------5.81--------------超多子化
1975---------3.57--------------嚴重多子化
1980---------2.24--------------正常
1985---------2.20--------------正常
1990---------2.31--------------正常
1995---------1.56--------------嚴重少子化
2000---------1.22--------------超少子化
2005---------1.34--------------超少子化
2010---------1.44--------------超少子化
(注:總和生育率5.0以上為超多子化;5.0~3.0為嚴重多子化;3.0~2.4為多子化;2.4~2.1為正常;2.1~1.8為少子化;1.8~1.5為嚴重少子化; 1.5以下為超少子化。)

少子化日本

歷史背景
少子化 少子化
日本少子化的歷史可以推溯到1970年代中後期,正好也是日本經濟發展達到巔峯的時候。已婚的社會青年進入職場,過度競爭和過勞的工作環境,還有都市化社會的疏離與忙碌,城市物價偏高,導致養育成本暴增,對後進的社會青年與已婚夫婦產生很大影響。育兒不再受人歡迎,反而被認為是經濟的負擔,以及退出職場發展的表徵。
現狀
日本作為受儒家傳統文化影響較深的亞洲國家,結婚生子以傳宗接代是老一代日本國民根深蒂固的觀念。20世紀60年代時期,日本年出生人數為200萬左右,人口出生率基本保持穩定。自1974年的石油危機開始,日本的出生率持續下降,據厚生勞動省的數字統計,2001年出生117萬,2002年減少到115.6萬,出生率僅佔人口總數的9.2‰,創歷史新低。有專家統計,日本每位女性一生所生孩子如低於2.08人,則會導致人口減少,而統計顯示,2000年每位女性的平均生產率僅為1.35人。日本總人口為1.26億(2002年10月統計),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預測,如果“少子化”現象繼續發展下去,2006年開始人口將出現減少,2050年人口將減少到1億,2100年則將減少至6400萬。

少子化社會影響

少子化負面影響

少子化意味未來人口的減少;許多社會的運作都依賴人方可推行,人口的減少將使各行業在營運上面臨淘汰或轉型。
少子化的發生將會造成的影響,就短期而顯著的行業有:教育,如公私立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院校,也會間接影響到補習班,育嬰產業,如嬰幼兒用品供應商,玩具業,出版業,以童書和兒童讀物的所受衝擊較重,(乳)酪農業,雖會面臨幼童市場的衰退,但仍可轉型入成人市場,婦幼醫療業,如小兒科,婦產科。
教育界受少子化嚴重而衍生的現象有:並班、減班、並校、廢校、超額教師、無教職師資(俗稱流浪教師)、代課普遍化、小班制盛行、親師關係緊繃、教師兼行政等。但還有一個潛在危機,就是因為師資頻繁調動,引發師生關係疏離、教學品質下降。畢竟教師意識到自己的前途不穩,教學就難以付出熱忱。學生也會因為關係的斷裂,課程的銜接適應問題,導致學習效率降低。
育嬰與玩具產業勢必得轉型,例如兼營遊戲軟件業、一般成衣批發、一般傢俱銷售、事務性文具經銷、廣齡性娛樂商品等。嬰幼兒用品實為專一的產業,如不能即時開闢新的行銷領域,衰退的速度可能是最快的,儘管少子化前中期可以賺取愛子女心切家長的利基。
少子化對出版業的衝擊程度不甚大,因為轉型容易,可改銷售更合乎大眾胃口的書籍。但以編輯國中小教科書、測驗卷、參考書、童書的出版社受到的損傷最大,時間延長後,對編輯青少年刊物的出版商也會產生影響。
少子化對乳(酪)農業的衝擊是最微小的,奶粉、乳酪的需要幾乎是不間斷的,即使沒有兒童消費,許多人對牛奶的需要也甚為普及。流行的食品如麪包、披薩(義式麪餅)、西點都少不了牛乳製品,成人配方的機能性奶粉也十分符合大眾對營養的需要,除非人口嚴重負成長,否則不會有太大影響。
小兒科與婦產科無疑是少子化風潮下的苦主輸家。出生率下降,孕婦少了,接生生意也就流失了利基;小兒科因為沒有孩童看診,經營危機會迅速浮現。在台灣,婦產科必須轉型成整型外科、泌尿科,甚至驗屍法醫,小兒科也必須轉型成家庭醫學科才能生存。
少子化造成中期影響會擴及工商服務與軍人公務界。但影響未必反映在人數,而是素質;由於過少的新進人口,單位在人才甄選上必須“照單全收”,同額錄取或從缺的可能性變大,素質也會因為參照母數偏低而漸降。若反映在國家考試,將無法選出堪用的公務人員、行政警察與專業技師。
少子化的另一箇中期影響將反映在政治決策上。由於民主社會是以選民為單位,選民老化,青年選票遽降,主張老人福利的候選人自然容易勝出。當中高齡福利政策的支出大增,就會排擠到兒童、少年、嬰幼兒的福利支出,使青年選民更不想生小孩,因為年輕人不想在沒有政府後盾的情境下生育。在税收有限的國家,不但會發生世代性的惡質循環,還會引爆政府財務危機,這是為了照顧老人“寅吃卯糧”的結果。若老年人個人財務狀況不佳,醫療開銷大卻又沒有後代,老人一過世就會出現呆帳,將連帶拖垮醫療財政。
少子化的副作用是高齡化,這種高齡化由於造成老人照護對社會成本的支出太大,將造成嚴重的倫理危機,例如獨居老人死亡、棄養潮、非法執行安樂死等。可奉養老人的年輕人不但愈來愈少,這些年輕人的個人主義思想也愈來愈強烈,對傳統孝道將採取忽視的態度,是故,更多失能失依老人得面對年輕人不願承擔奉養義務,得在病痛與孤獨中走向人生終點。另外,現代人對死亡的觀念大改,傾向“尊嚴死亡”,在敢於尋求以死亡解決人生痛苦的思潮下,安樂死合法化遲早會成為事實,但在安樂死沒有合法化之前,非法執行安樂死,不論是醫師主觀意識還是家屬暗中授意,將會逐漸使老人的生命失去法理與道義的保障。不過,以台灣民情來説,安樂死暫時不會成為處理高齡化的“解藥”。
中期少子化對教育是一場殘酷的考驗,特別是國民教育。國民教育是以6歲足齡學童開始,少了人就無以維繫,也不是移民可以替代的,因此必定會爆發國小廢校潮。台南縣總爺國小、台北縣漁光國小都是少子化進入前中期的犧牲者,即使開發大量特色,也得面對現實,甚至不排除產生“流浪校長”。在廢校的壓力下,被詬病甚久的能力分班將會在家長的壓力下死灰復燃,導致公私立學校之間的生源之爭,而且使極端偏重智育的教育更為扭曲。再則,廢校對於偏遠鄉鎮的村裏來説,無疑是滅頂之災,當地的社會關係之維持都仰賴學校的空間與人氣,失去了學校的支援,有小孩的父母勢必只能將家庭遷徙到城市,社區只剩下老人,便會瀕臨瓦解。
長期來説,所有勞動力都會因為人口減少而有程度不等的減退,尤其以人力需求強的工作受到勞力不足的影響最大。

少子化正面影響

少子化並非一無是處,只是基於社會的唯發展主義的論述,少子化的缺點被嚴重誇大。大致來説,少子化的正面意義有:
環境負擔降低:由於現代人的生活過度依賴科技,造成了污染與環境的損害;人口減少將使消耗減少,污染的製造降低,自然保育地將有可能恢復釋出。
糧食緊張解除:過剩的人口將消費過多的糧食,勢必得與大自然爭奪所剩不多的可耕土地,以確保糧食安全。少子化則可以舒緩這種緊張情勢,不需要生產超出環境負擔的農林漁牧產物,便能養活人羣,也就不需要因為飲食而造成環境的傷害。
社會衝突減少:當都市的人口過多,人與人之間的緊張、摩擦、倫理問題會成為十分尖鋭的社會問題,而且資源分食與教育失衡的結果,失業、兇殺、掠奪、性犯罪會層出不窮,將嚴重侵蝕社會的穩定。少子化將能有解決未來人類的社會性問題。
資源分配充裕:減少了人口的分食效應,資源便能平均給所有人享用,不論是教育、就業機會、實體資源,都能更為以優質的型態普及於大眾,降低階級落差。
少子化 少子化
房地價格合理化:需求與投機過度的房地產價格,源自於人口過剩,過多的人口都有居住的需求,房地價格便會畸形地暴漲,引發社會動盪。少子化長期來看,使房地需求減少,對於想居住於自有屋的人而言,便不用揹負沉重的房屋貸款,就能實現居住於自有屋的理想。
教育趨向優質:少子化使學生少,教師的責任就相對加重,必須將每個學生的程度都能提升,也更需要努力地提升教育水平。舊有的低成本照本宣科與紙筆測驗,將不符合時代需要,應當設計更活潑、符合全人發展的課程,才能啓發學生。
減少未來老人照護成本:少子化意味未來50~70年後,未來的老人已經不需要投入天文數字的資源來照護,可以將更多的設備與資源、金錢,改善其他方面的醫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