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少壯劇團

鎖定
民國36年(1947年)8月在皇后大戲院正式成立。
中文名
少壯劇團
建立時間
民國36年(1947年)8月
地    點
皇后大戲院
編    導
錢英鬱、紅英
主要人物
陸錦花
劇    目
《禮拜六》、《天倫之樂》

少壯劇團劇團簡介

該劇團以陸錦花為首,與她搭檔的頭肩旦為王文娟,二肩旦周瑤姬,老生陳金蓮,二肩小生金雅樓,丑角屠笑飛。她們都是20歲上下的年輕人,劇團以“少壯”為名,含有鋭意進取、後來居上之意。陸錦花當時只有20歲。建團時即設立劇務部和建立編導制度。劇務部由仲美為主任,基本編導有錢英鬱、紅英,特約的有邵慕水、呂仲、陳鵬、周起、孟舜、陳靜、司徒陽、鄭傳鑑,另外還採用了宗華、陳羽、包綠珠等一些新人的新作。

少壯劇團劇目介紹

相繼編演的新劇目有《禮拜六》、《天倫之樂》、《義》、《女伶受辱記》、《珍珠塔》、《做人難》、《教師萬歲》、《新閨春夢》、《夫婦之道》、《天涯芳草》、《兒女風雲》、《國仇家恨》、《帝王之家》等。在同時期的越劇團中,演出的時裝戲數量首屈一指,有近十部。陸錦花被觀眾稱為“時裝小生”。解放後,該劇團改為合作制性質的姐妹班,陸錦花任團長。1954年初,陸錦花離去,由張雲霞繼任團長。在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中,劇團被批准為國營,經濟上仍自負盈虧。1958年劇團由區文化局領導,先在新成區,後屬盧灣區。該劇團在整理傳統劇目上成績突出,代表作為《轅門斬女》、《李翠英》。其他得好評的優秀劇目有《貂蟬》、《三看御妹》、《碧玉簪》、《孟麗君》及《春草》等。還編演過《戰鬥的青春》、《黛諾》、《紅姑娘》、《春風送暖》等現代劇。“文化大革命中”劇團被迫解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