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鼓

鎖定
小鼓是棰擊膜鳴樂器。流行於廣西、貴州、雲南、湖北、湖南等省區。小鼓多用於民間,過年時有用。
中文名
小鼓
屬    性
樂器
拼    音
xiǎo gǔ
注    音
ㄒㄧㄠˇ ㄍㄨˇ
流    通
廣西、貴州、雲南、湖北湖南等省區

小鼓基本信息

樂器名稱:小鼓(Snare Drum)
結構組成:類似大鼓,但體積小得多。
使用材質:基本與大鼓相同,只是鼓皮為羊皮,且不敲的一面繃有多條響絃;鼓棰使用兩條硬木棰,棰頭較小,且不包任何外物。

小鼓小鼓簡介

小鼓
小鼓(7張)
各民族的小鼓,因流行地域和使用場合的不同,在形制上也有區別,它們多用於民族傳統節日、婚喪喜慶場合、民間器樂合奏和戲曲伴奏。
小鼓無固定音高,用一線記譜。小鼓的奏法與大鼓基本相同,但由於鼓面較小,音色的變化不如大鼓明顯。小鼓用於演奏較密集的音型。小鼓擊音比大鼓高,聲音較結實,餘音較短。小鼓常參加合奏或伴奏,與其它敲擊樂器同時或交替擊奏。

小鼓特色

屬雙面膜鳴樂器,無固定音高,但發音頻率高於大鼓。音色清晰、明快,並伴有沙沙的聲音,別具特色。演奏方式分為單奏、雙奏和滾奏三種,其中滾奏法最具小鼓特色,雙棰極迅速地交替敲擊,發出顆粒清晰的音響,各種處理效果(如輕重、緩急的區別)可以表達出不同的音樂情緒。

小鼓演奏方式

小鼓單擊

僅指單純的敲擊鼓面一下稱單擊。

小鼓滾奏

滾奏Roll又稱輪鼓,是以鼓棒輕彈鼓面,使鼓面的彈力帶動鼓棒,以在短時間內發出連續的震動聲音,而其特殊的聲音則是來自於響絃(請參考上方之響絃)。而在力道上若有適當的控制的話,也可以輕易作出漸弱(dim.)及漸強(cresc.)的效果。

小鼓分類介紹

小鼓壯族的小鼓

小鼓 小鼓
壯族的小鼓,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西各地。鼓框用杉木或雜木板拼合而成,呈扁圓形,鼓腰略成拱形,兩面蒙以牛皮,皮面四周用單排大帽銅釘固定,鼓面直徑30釐米、鼓高22釐米。鼓框外表塗以紅漆,鼓腰周圍置三個銅製鼓環(圖)。演奏時,將鼓置於鼓架或木凳上,雙手各執一木製鼓棰擊奏,發音短促,音色清脆,常用於八音樂隊合奏或為壯劇伴奏,是離不開的節奏樂器。也用於民族節日慶祝或民間婚喪喜慶等場合中。

小鼓土家族的小鼓

土家族的小鼓,又稱棋子鼓。流行於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鼓框用一整段梧桐木或松木挖空製成。呈扁圓形。單面或雙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邊四周用鼓釘固定。規格不一,單面蒙皮的鼓,鼓面直徑27釐米、鼓高15釐米;雙面蒙皮的鼓,鼓面直徑35釐米、鼓高18釐米,鼓框兩側各置一鼓環,兩環間以鼓帶相連。鼓棰木製,棰長20釐米,呈直棒形。演奏時,奏者將鼓帶掛於頸項,使鼓面平置腹前,兩手各執一棰擊奏。為使行進中演奏方便,還在鼓框外側圍以較長竹片,並將竹片兩端夾於奏者腰部兩側,使鼓身穩定不動。用於土家族傳統民族節日和民間婚喪喜慶等場合,它常與鈎鑼、溜子鑼、冬子鑼、頭鈸、二鈸等樂器一起組成打擊樂合奏,稱花鑼鼓,如再加一支嗩吶演奏,則稱吹鑼鼓。棋子鼓在以上兩種合奏中,都居於領奏地位,是土家族重要的節奏樂器。

小鼓西洋小鼓

小鼓又稱“小軍鼓”,在各類樂隊中與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與大鼓同時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樣用來加強強拍,而是在弱拍上敲擊細小的節奏,以調和音色,增強樂曲的節奏感。小鼓的音響穿透力強,力度變化大,還可以通過在鼓面上蓋絨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來改變音色,能奏出各種氣氛,表現力非常豐富。

小鼓樂器保養

小鼓在裝鼓之前

把鼓的零件都擦拭一下如汗水,清水,啤酒或其它的液體都可以縮短你的鼓的壽命。你手上出的油會對鑔片表面起到侵蝕作用,會使鑔片失去光澤。在裝或拆鼓的時候,其實只要用毛巾把它們擦拭一下就好了,這就能對它們有保護作用。

小鼓檢查所有的零件

確保它們都上的很好,需要時常更換鑔墊,確保固定鑔片的鏍絲能很好的擰在鑔架上。踩鑔架子以及踩槌的踏板這些需要經常運動的地方要隔一段時間上一次潤滑油,讓它們保持很好的運動。如果有些彈簧出現了刺耳的“吱呀”的聲音,那麼就要把它們換掉。其實最好能有一些備用的零件。

小鼓讓鼓皮保持彈性

“下鼓皮”一般都可以使用很長的時間,但是“上鼓皮”就不一定了。如果可能,我們建議經常更換“上鼓皮”以保持其彈性和良好的手感。經常使用破舊不堪的鼓皮不但沒有音色而言,同時還會把手感毀掉,這是非常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