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黃山遺址

鎖定
小黃山遺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小黃山,面積約50000平方米,是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規模最大的聚落遺址。 [3-4] 
小黃山遺址發現於1984年。2005年3月22日,進行發掘。遺址堆積厚1~2米,依據文化堆積內涵和地層疊壓的相互關係,小黃山遺址文化內涵分成四個階段,第四階段堆積遺物顯示為良渚文化晚期遺存,前三階段遺存為小黃山遺址堆積的主體,文化內涵豐富。小黃山遺址,對探索長江下游地區早期新石器文化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出土的石雕人首應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中已發現的最早的石雕人首,具有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 [3-4] 
2013年5月,小黃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小黃山遺址
地理位置
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小黃山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5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171-1-171
所屬文化
上山文化 [6] 

小黃山遺址歷史沿革

1984年,嵊州市文物管理處在文物普查時發現小黃山遺址。 [3]  [4] 
2005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曹娥江流域史前文化遺址專題調查時確認並發現小黃山遺址下部堆積為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年代跨度大,延續時間長。 [3]  [4] 
小黃山遺址 小黃山遺址
2005年3月22日~8月5日,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考古挖掘正式進行,發掘面約1000平方米,分A、B兩區,揭示大量儲藏坑等遺蹟,出土石器、陶器等器物數百件和大量陶片標本。 [3]  [4] 

小黃山遺址遺址特點

小黃山遺址綜述

小黃山遺址 小黃山遺址
小黃山遺址坐落於相對高度10米左右的古台地上,遺址周圍是曹娥江上游長樂江寬闊的河谷平原。小黃山遺址原有面積5萬平方米左右,並可區分為大體同時的兩個聚落。 [3]  [4] 

小黃山遺址文化內涵

文化內涵分成四個階段。 [3]  [4] 
第一階段
小黃山遺址發現大量可能用於儲藏堅果或塊莖類澱粉植物的儲藏坑,多方形、圓形,坑壁陡直規整,坑底平整,最大儲藏坑直徑達1.9米,坑深1米左右。部分儲藏坑上口長方形,下部圓形,坑底置放石磨盤,個別土坑口小底大略呈袋狀,還存在大坑套小坑的現象。儲藏坑周圍常有柱坑類遺蹟發現,分析推測儲藏坑上應該有簡陋棚蓬建築覆蓋。在B區還發現火塘遺蹟。在居住區邊緣發現長方形豎穴土坑墓一座,頭向東,隨葬夾炭紅衣陶圈足盆、夾炭紅衣陶圈足罐各一件。在A區還發現當時臨溝有一排長25米以上的建築。
第一階段地層出土了大量器物,其中陶器以夾砂紅衣陶佔絕大多數,陶器胎壁粗厚,器形碩大,製作原始。平底器、圈足器為主,圜底器少見,不見三足器。器種單調,盆、缽、盤、罐、釜為基本陶器羣,盆、盤、缽數量多,形態豐富。絕大部分陶器素面紅衣,少量陶器口沿部刻劃有網格紋,繩紋少見。陶器口沿、肩腹部流行把手(鋬)或系。夾砂紅陶敞口平底盆形態特徵與浦江上山遺址出土夾炭紅衣陶平底敞口盆十分相似。
第一階段地層還出土了大量採自河漫灘的礫石料,許多礫石上留有人工打擊的痕跡。玄武岩質磨盤、餅狀磨石出土數量多,最具特徵。磨製石器數量不多,巖性以凝灰岩、硅質泥岩居多。石錘、穿孔石器及便於捆綁的石球也很具特色。這一地層還發現了石雕人首,由礫石製成,具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3]  [4]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陶器中夾砂灰陶數量明顯增加,陶器胎壁趨薄。平底器、圈足器、圜底器為大宗,不見三足器。盆、缽、罐、釜、豆為常見陶器羣。斂口缽、雙腹豆、夾砂灰陶折肩卵腹繩紋釜、甑等陶器的形態特徵,交錯拍印(滾壓)繩紋、鏤孔放射線和紅底白彩的裝飾風格等與蕭山跨湖橋類型文化同類陶器有着傳承發展關係。 [3]  [4]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陶器以夾砂灰陶為主,少量夾炭陶。夾炭紅衣陶紅色豔麗、夾炭黑陶黑色烏黑純正。圜底器、平底器、圈足器常見,不見三足器。夾砂灰陶圜底釜、雙鼻與口部齊平的平底罐、平底盆、平底盤、缽和小杯常見。繩紋流行,部分陶器外壁殘存製作陶器時草刮痕跡。 [3]  [4]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堆積遺物顯示為良渚文化晚期遺存。 [3]  [4] 

小黃山遺址墓葬

小黃山遺址B區T1發現了一座長方形的豎穴坑墓(長140釐米,寬60釐米,深20釐米),頭部朝東,因為墓穴面積狹窄,考古人員確認它為小孩的墓穴,隨葬品有夾砂紅衣陶圈足盆、夾砂紅衣陶圈足罐各1件。該墓葬與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墓葬具有很多的相似性。 [4] 

小黃山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小黃山遺址出土陶器 小黃山遺址出土陶器
小黃山遺址出土陶器中夾砂紅衣陶佔絕大數,以平底器、圈足器為主,大口盆、平底盤、缽、雙耳壺、平底罐、圈足罐等為常見陶瓷羣,而背壺、尖底瓶等鮮見於其他遺址。 [1]  [4] 
尖底瓶
小黃山遺址出土尖底瓶 小黃山遺址出土尖底瓶
尖底瓶,用泥質夾細砂製成,外表施紅衣,小口、尖底、深腹、整器呈梭形,可用於盛裝液體。尖底瓶口徑14釐米、高45釐米。 [1]  [4] 
石雕人首
石雕人首 石雕人首
石雕人首,高9.5釐米、寬4釐米,呈青灰色,用自然石塊製作而成,正面呈橢圓形,中、下部有對穿孔,下部孔略殘缺,整體呈現額頭、雙眼、鼻子、嘴部特徵,略似人的臉部造型。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中已發現的最早的石雕人首。表明小黃山先民能在玄武岩質礫石上運用鑽、刻、掏、挖等工藝。 [1]  [4] 

小黃山遺址所獲榮譽

小黃山遺址被評選為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  [5] 

小黃山遺址研究價值

小黃山遺址是曹娥江流域發現的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是曹娥江流域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研究的重大突破。小黃山遺址地處在曹娥江流域上游河谷地帶,遺址中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的發現,為探索浙江省乃至東南沿海地區人類遷徙發展的模式提供了新的個案資料,有力支持了人類由山區丘陵向平原、沿海島嶼遷徙發展的觀點。 [3]  [4] 

小黃山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小黃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小黃山遺址旅遊信息

小黃山遺址地理位置

小黃山遺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小黃山。

小黃山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小黃山遺址,路程約12.7千米,用時約2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