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麥鏽病

鎖定
小麥鏽病又叫黃疸,主要有稈鏽病、葉鏽病和條鏽病三種,分別是由稈鏽病菌、葉鏽病菌和條鏽病菌引起的、發生在小麥的病害。主要為害小麥葉片,也可為害葉鞘、莖稈、穗部。小麥發病後輕者麥粒不飽滿,重者麥株枯死,不能抽穗。
小麥鏽病的主要特點是危害性強、影響範圍廣,一旦感染,將對小麥生長造成嚴重影響,進而降低小麥的產量。小麥鏽病屬於真菌類型的病害,當前出現最為頻繁的小麥鏽病主要有稈鏽病、葉鏽病、條鏽病,其中葉鏽病的發生範圍、發生率以及為害性在三種病害中最高。一般減產5-15%,嚴重者達50%以上。
小麥鏽病的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防控策略從依賴化學防治向綜合防治和綠色防控轉變,防控方式由傳統的分散防治向專業化統防統治轉變。
中文名
小麥鏽病
別    名
黃疸病
別    名
黃疸
為害作物
小麥
為害部位
莖稈、葉鞘、葉片、穗部

小麥鏽病病原特徵

條鏽病病原菌為(Puccinia glumarum (Schm.) Eriks. et Henn.),葉鏽病病原菌為(Puccinia rubigo- veratritici (Eriks.) Carleton)和稈鏽病病原菌為(Puccinia graministritici Eriks. et Henn.)同屬擔子菌綱鏽菌目柄鏽菌科。在整個生活史中,可產生夏孢子冬孢子、小生子(小孢子)、性孢子和鏽孢子等五種不同類型的孢子。在小麥上寄生的時期內,僅以夏孢子和冬孢子兩種形態出現。其他形態的孢子,則在轉主寄生過程中出現。 [1] 
條鏽病病原菌萌發侵入適温為9-13℃,發育適温為17-20℃,濕度不低於80%。夏孢子單胞,圓球形,淡黃色,表面有細小刺突,大小為(32-40)微米×(22-29)微米冬孢子棍棒狀,雙胞,茶褐色,大小為(36-68)微米×(12-20)微米。 [1] 
葉鏽病病原菌萌發侵入適温為15-20℃,發育適温為17-22℃,濕度不低於80%。夏孢子單胞,圓球形,淺褐色,表面有細小刺突,大小為(18-26)微米×(16-22)微米。冬孢子雙胞,棍棒狀,暗褐色,大小為(30-50)微米×(15-20)微米。 [1] 
稈鏽病菌萌發侵入適温為18-22℃,發育適温為20-25℃,濕度不低於80%。夏孢子單胞,橢圓形,橙黃色,大小為(17-45)微米×(14-22)微米,表面有細小刺突。冬孢子雙胞,棍棒狀,深褐色,大小為(35-65)微米×(11-22)微米。 [1] 

小麥鏽病為害症狀

小麥鏽病主要有稈鏽病、葉鏽病、條鏽病三種,它們具有一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 
相同點:這三種病害均會導致小麥的葉稈、葉鞘、葉片等處在早期出現大片黃斑,隨後黃斑會隨着生長而連接成片,形成鐵鏽色的粉瘡,也就是夏孢子聚集的表現,當病害進入後期會在這些位置出現黑色的斑瘡,這是冬孢子聚集的表現。當小麥植株出現鏽病以後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不僅會降低光合作用,還會使小麥植株的水分大量流失,降低籽粒的飽滿度和灌漿,使小麥葉片早衰,進而嚴重降低小麥的產量。 [2] 
不同點:稈鏽病的特點是病斑大,葉鏽病的特點是病斑散亂,條鏽病的特點是病斑成行分佈。葉鏽病和條鏽病對小麥葉片的為害最大,葉鏽病的夏孢子的聚集方式為中等規模,呈現出黃褐色、圓形、少許的葉片表皮破裂,在葉片上不規則分佈;條鏽病的夏孢子的聚集方式為小型規模,呈現鮮黃色、橢圓形、少許的葉片表皮破裂,在葉片上的排列方式為虛線狀。稈鏽病對葉鞘以及莖稈的為害最大,夏孢子的聚集方式為大型規模,呈深褐色、橢圓形,通常會融合在一起形成比較大的病斑,在莖稈上的分佈較為散亂,病斑周圍的表現以翻卷破裂為主。 [2] 

小麥鏽病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和菌絲體)在小麥和禾本科雜草上越夏和越冬。越夏病菌可以使秋苗發病。開春後,越冬病菌(夏孢子)直接侵害小麥,或者靠氣流從遠方傳來病菌,使該地區小麥發病。以後,病菌在病麥上不斷繁殖,多次侵害小麥。 [3] 

小麥鏽病流行規律

小麥鏽病條鏽病

條鏽病的病菌喜寒不喜熱,中國西北地區以及西南高海拔地區在越夏時是條鏽病的高發期。這些地區的條鏽病夏孢子會在風的影響下進入小麥的種植區,從而成為小麥條鏽病的主要感染源。當小麥感染這種病害以後會在越冬之後再次產生夏孢子,再次隨風擴散並感染新的麥苗。一般條鏽病的感染條件有以下4個方面:①有容易感染這種病害小麥品種;②存在越冬的小麥感染條鏽病病菌;③3月和4月的降水量較大;④入春氣温快速回升。 [2] 
條鏽病

小麥鏽病葉鏽病

葉鏽病在中國大部分小麥種植區都可存在,而且會在越夏之後成為主要感染源。小麥感染這種病害以後,會隨着越冬之後氣温的逐漸提升而產生夏孢子,夏孢子會隨風擴散而感染更多麥苗,如果處在15-20 ℃的適宜條件下,葉鏽病將出現大範圍流行。葉鏽病的起因有以下4點:①越冬的葉鏽病病菌量過多;②入春之後氣温回升快;③降水量多;④小麥對葉鏽病的抗性比較低。 [2] 

小麥鏽病稈鏽病

夏孢子是導致小麥稈鏽病的主要原因,當温度在3-31 ℃時小麥可感染稈鏽病,當温度在18-22 ℃時小麥感染稈鏽病的概率最高。小麥稈鏽病在中國可在南方主要越冬區不間斷髮生,然後在風的影響下由南方的冬麥區向北方擴散,對北方的小麥具有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大部分小麥稈鏽病的病菌都來自其他地區,除此以外,種植對稈鏽病抵抗力低的小麥品種、氣温高、降水量多也是小麥稈鏽病的誘因。 [2] 
稈鏽病

小麥鏽病防治方法

小麥鏽病的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防控策略從依賴化學防治向綜合防治和綠色防控轉變,防控方式由傳統的分散防治向專業化統防統治轉變。防治小麥鏽病不僅要嚴密監測病害的發生信息,還要做到科學種植、科學使用藥劑,另外還可以通過宣傳幫助更多的人瞭解這種病害的防治方法,為小麥產量提供保障。 [4-5] 

小麥鏽病病情預報

主要根據發病地域異地菌源量、該地區病害流行關鍵因素如品種佈局,結合當地天氣預報等進行綜合分析,預測發生程度和時期。以條鏽病為例,冬前預報冬季12月份為止,大面積調查秋苗發病情況。如秋苗發病面積大、病情重於常年,感病品種種植面積大,氣象預報冬季氣温偏高,翌年春季3-5月份降水偏多,即可預報春季有中度或以上程度流行的可能。春季中短期預報在越冬復甦後,實查大面積上的越冬菌量,結合春季降水量預報,進行中短期預報。如越冬菌量大,春雨又多,將大流行。或越冬菌量很小,則除非氣候條件特別利於流行(如早春升温早,從早春起春雨持續多),一般不會流行。據初步研究,一般早春1個月的雨量超過40毫米,即基本上可滿足條鏽病的流行。在不同菌量和不同雨露條件組合下,可出現不同程度流行。 [6] 

小麥鏽病農業防治

  1. 播種地塊選擇及整地:選擇地勢平坦、坡小、冬季積雪穩定、麥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塊,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前作為水稻、油菜、豆類、綠肥等。根據測土配方,在翻地前每畝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均勻撒到地裏,立即耕翻,耕翻深度達到25釐米以上;適墒期內用輕型耕機或用畜力耙細保墒、整平地塊,整地質量達到“齊、平、松、碎、淨、墒”六字標準,做到土壤細碎,無漏耙現象,為播種創造良好的條件。 [5] 
  2. 選用抗病品種:選擇具有抗性的小麥良種,如雲麥2號、3號、39號、55號、56號;臨麥6號、15號、16號;宜麥1號、2號等系列品種。推廣小麥良種的同時,建立小麥種子田,防止抗病品種混雜和喪失抗性,並做好品種合理佈局,防止品種單一化。 [5] 
  3. 適期晚播:播種越早,病菌侵染的機會越多,越冬菌源量越大,發病就越早、越重。因此,在適播期內,在保墒的前提下,要適當晚播。 [7] 
  4.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促進小麥植株生長健壯,抗病高產,避免偏施氮肥和過晚施肥,造成貪青晚熟。 [5] 
  5. 消滅田間菌源:在冬小麥越冬返青時,隨時檢查病情,發現病葉和發病中心,徹底剷除,防止傳播蔓延。小麥自生苗是小麥條鏽病、稈鏽病、葉鏽病三種鏽病的主要越夏寄主,結合田間管理剷除自生麥苗和麥收後及時深翻消滅麥田中自生麥苗,以減少小麥鏽病大量的越夏菌源,降低秋苗發病率,減輕小麥鏽病為害。 [5] 

小麥鏽病化學防治

  1. 包衣和拌種:以種子的0.2%為使用量,用濃度為20%的粉鏽寧拌種,也可以種子的0.15%為使用量,用濃度為2%的立克秀對種子進行包衣,如果使用粉鏽寧要在拌種結束後的6-8小時開始播種,這樣可有效預防小麥鏽病。 [2] 
  2. 農藥噴灑:稈鏽病的感染率在1-5%、葉鏽病的感染率在5-10%、條鏽病的感染率在1-2%,這三個階段採用農藥噴灑對小麥鏽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具體方式如下。可使用500毫升左右25%丙環唑乳油兑水750千克噴灑,也可使用600克濃度為25%的粉鏽寧可濕性粉劑和一定量水混合進行噴灑。如果病害嚴重的話,可在第一次噴灑後的13天左右進行第二次噴灑。 [2] 
參考資料
  • 1.    貴州省農業局編寫.貴州農作物主要病蟲害防治.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79.05:17
  • 2.    唐繼成. 小麥鏽病的發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J]. 南方農業, 2019, 第13卷(15):29,31.
  • 3.    《植保員手冊》編繪組編繪.植保員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5:147
  • 4.    蔡容. 小麥鏽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J]. 鄉村科技, 2016, (18):93-94.
  • 5.    劉少麗. 景谷冬小麥鏽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 雲南農業, 2019, (9):82-83.
  • 6.    靳立偉. 小麥鏽病田間病情調查技術解析[J]. 農民致富之友, 2018, (2):86.
  • 7.    李保全. 方城縣小麥鏽病的發生及防治措施[J]. 河南農業, 2020,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