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青花金龜

鎖定
小青花金龜是屬於鞘翅目花金龜科的一種動物。在中國的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均有分佈,小青花金龜甲和黑絨金龜甲均為成蟲咬食蘋果、梨、桃、杏、葡萄等果樹的芽、花蕾、花瓣及嫩葉。發生嚴重時常將花器或嫩葉吃光,影響果樹的產量和樹勢。寄主有蘋果、梨、桃、杏、山楂、板栗、楊、柳、榆、海棠、葡萄、柑桔、葱等。
別    名
小青花潛
中文學名
小青花金龜
拉丁學名
Oxycetonia jucunda Faldermann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鞘翅目
花金龜科
分佈區域
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均有分佈

小青花金龜形態特徵

小青花金龜成蟲

體長11~16毫米,寬6~9毫米,長橢圓形稍扁;背面暗綠或綠色至古銅微紅及黑褐色,變化大,多為綠色或暗綠色;腹面黑褐色,具光澤,體表密佈淡黃色毛和刻點;頭較小,黑褐或黑色,唇基前緣中部深陷;前胸背板半橢圓形,前窄後寬,中部兩側盤區各具白絨斑1個,近側緣亦常生不規則白斑,有些個體沒有斑點;小盾片三角狀;鞘翅狹長,側緣肩部外凸,且內彎;翅面上生有白色或黃白色絨斑,一般在側緣及翅合縫處各具較大的斑3個;肩凸內側及翅面上亦常具小斑數個;縱肋2~3條,不明顯;臀板寬短,近半圓形,中部偏上具白絨斑4個,橫列或呈微弧形排列。

小青花金龜

橢圓形,長1.7~1.8毫米,寬1.1~1.2毫米,初為乳白色漸變淡黃色。幼蟲體長32~36毫米,頭寬2.9~3.2毫米;體乳白色,頭部棕褐色或暗褐色,上顎黑褐色;前頂剛毛、額中剛毛、額前側剛毛各具1根;臀節肛腹片後部生長短刺狀剛毛,覆毛區的尖刺列每列具刺16~24根,多為18~22根。

小青花金龜

長14毫米,初淡黃白色,後變橙黃色。

小青花金龜生物學特性

每年發生1代,北方以幼蟲越冬,江蘇可以幼蟲、蛹及成蟲越冬。以成蟲越冬的第2年4月上旬出土活動,4月下旬至6月盛發;以末齡幼蟲越冬的,成蟲於5~9月份陸續出現,雨後出土多,安徽8月下旬成蟲發生數量多,10月下旬終見。成蟲白天活動,春季10~15時,夏季8~12時及14~17時活動最盛,春季多羣聚在花上,食害花瓣、花蕊、芽及嫩葉,致落花。
成蟲喜食花器,故隨寄主開花早遲轉移危害,成蟲飛行力強,具假死性,風雨天或低温時常棲息在花上不動,夜間入土潛伏或在樹上過夜,成蟲經取食後交尾、產卵。卵散產在土中、雜草或落葉下。尤喜產卵子腐殖質多的場所。幼蟲孵化後以腐殖質為食,長大後危害根部,但不明顯,老熟後化蛹於淺土層 [1] 

小青花金龜危害

成蟲危害大麗花、菊花、月季、刺梨、唐菖蒲、美人蕉、馬尾松等。成蟲常羣集在花序上,食害花蕾和花,嚴重時可將雄蕊和雌蕊吃光,花瓣也被吃得殘缺不全,降低了花卉的觀賞價值和切花產量,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 

小青花金龜防治方法

(1)利用成蟲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2)保護利用鳥類、青蛙、步甲、刺蝟、寄生蜂等天敵。
(3)將吃過的西瓜皮殘瓤塗抹上吡蟲啉、敵百蟲藥液,置於苗圃間步道溝中,毒殺成蟲。5~10米放置1塊,瓜瓤朝上,3天換瓜皮1次。
(4)在幼蟲、蛹期、可用5%辛硫磷顆粒劑,摻細土200倍撒於地面,或翻入地下。
(5)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殺撲磷2000倍液等澆灌花木根部,防治幼蟲。
(6)成蟲盛發期,30%氯胺磷乳油、3%高滲苯氧威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 [3] 
參考資料
  • 1.    趙冬香,盧芙萍主編,海南島杧果害蟲無公害防治 原色圖譜,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11,第46頁
  • 2.    謝祥林主編,花卉病蟲害防治技術,貴州科技出版社,2007.4,第62頁
  • 3.    趙洋民,陳敏主編,棗莊園林害蟲及防治,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0,第2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