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雅·小旻

鎖定
《小雅·小旻》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旨在諷刺周朝昏庸的君主不能採納善謀,遂致國事不可為,賢良之臣有“臨淵履冰”之懼,詩中所倡導的“臨淵履冰”人生哲學已成為中華民族人文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全詩六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後三章每章七句。詩人以諷刺的口吻揭露最高統治者重用邪僻而致使“猶謀回遹”為中心,通過揭露、感嘆、批判和比喻等表達方式,一氣呵成,詞完意足,鮮明地表達了他憤恨朝政黑暗腐敗而又憂國憂時的思想感情。
作品名稱
小雅·小旻
作品別名
小旻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
西周
作品出處
《詩經》
文學體裁
雜言古詩

小雅·小旻作品原文

小雅·小旻
旻天疾威,敷於下土。謀猶回遹,何日斯沮?謀臧不從,不臧覆用。我視謀猶,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我視謀猶,伊于胡底
我龜既厭,不我告猶。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於道
哀哉為猶,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維邇言是聽,維邇言是爭。如彼築室於道謀,是用不潰於成
國雖靡止,或聖或否。民雖靡膴,或哲或謀,或肅或艾。如彼泉流,無淪胥以敗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  [6] 

小雅·小旻註釋譯文

小雅·小旻詞句註釋

①小雅:《詩經》中“雅”部分,分為大雅、小雅,合稱“二雅”。雅,雅樂,即正調,指當時西周都城鎬京地區的詩歌樂調。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②旻(mín)天:秋天,此指蒼天、皇天。疾威:暴虐。
③敷:佈施。下土:人間。
④謀猶:同義複詞,謀劃、策謀。猶,通“猷”,謀劃。回遹(yù):邪僻。
⑤斯:猶“乃”、才。沮:停止。
⑥臧(zāng):善、好。從:聽從、採用。
⑦覆:反、反而。
⑧孔:很。邛(qióng):毛病、錯誤。
⑨潝(xì)潝:小人黨同而相和的樣子。訿(zǐ)訿:小人伐異而相毀的樣子。
⑩哀:可哀。
⑪具:同“俱”,都。
⑫依:依從。
⑬伊:推。於:往、到。胡:何。底:至,指至於亂。
⑭龜:指占卜用的靈龜。厭:厭惡。
⑮猶:策謀。一説通“繇”,繇詞,卜兆的佔詞。
⑯謀夫:出謀劃策的人。
⑰是用:因此。用,猶“以”。集:成功,成就。
⑱發言:議論。盈庭:充滿大庭。
⑲咎(jiù):罪過。
⑳匪:同“彼”。行邁謀:關於如何走路的謀劃。
㉑不得於道:不能找到正確的路。
㉒匪:非。先民:古人,指古賢者。程:效法。
㉓大猶:大道、常規。經:經營、遵循。
㉔維:同“唯”,只有。邇(ěr)言:近言,指讒佞膚淺無遠見的言論。
㉕爭:爭辯、爭論。
㉖築室於道謀:造房屋卻和路人商量。道,這裏指路人。
㉗潰:通“遂”,順利、成功。
㉘靡:沒有。止:禮。靡止,猶言沒有禮法、沒有法度。
㉙聖:聖人。否:不是。
㉚靡膴(wǔ):猶言不富足、尚貧困。膴,肥。
㉛哲:明智之士。謀:有智謀的人。
㉜艾:有治理國家才能的人。
㉝無:通“勿”。淪胥:沉沒。敗:敗亡。
㉞暴虎:空手打虎。
㉟馮(píng)河:徒步渡河。馮,同“淜”,無舟而渡河。
㊱其他:指種種喪國亡家的禍患。
㊲戰戰:恐懼的樣子。兢(jīng)兢:謹慎的樣子。
㊳履:踩踏。 [2]  [3]  [4]  [5] 

小雅·小旻白話譯文

蒼天蒼天太暴虐,災難降臨我國界。朝廷策謀真邪僻,不知何時能止歇。善謀良策難聽從,歪門邪道反不絕。我看朝廷的謀劃,確是弊病太多些。
小人嘰喳攻異己,是非不分我悲悽。若有什麼好謀略,他們全都不肯依。若有什麼壞計策,他們全都會同意。我看朝廷的謀劃,不知弄到何境地。
占卜靈龜已厭倦,謀劃再不向我談。謀臣策士實在多,就是沒有好意見。議論紛紛滿庭中,指出弊病有誰敢!就像謀劃要遠行,真到路上沒效驗。
如此謀劃我悲痛,古聖先賢不效法,常規大道不遵從。近僻之言王愛聽,膚淺之見紛聚訟。就像宮室建路上,當然不會獲成功。
國家雖然沒法度,人有聰明有糊塗。人民雖然不富足,還有明哲有善謀,有能治國有嚴肅。就像長流那泉水,不讓衰敗與陳腐!
不敢空手打虎去,不敢徒步過河行。人們只知這危險,不知其他災禍臨。面對政局我戰兢,就像面臨深深淵,就像腳踏薄薄冰。 [3]  [4] 

小雅·小旻創作背景

此詩為諷刺周代昏庸的統治者而作。《毛詩序》説:“《小旻》,大夫刺幽王也。”《鄭箋》訂正説:“當為刺厲王。”朱熹詩集傳》不明言諷刺何王,只説“大夫以王惑於邪謀,不能斷以從善而作此詩”。綜觀全詩,作者應該是西周王朝末期的一位官吏,至於是諷刺周幽王還是周厲王,詩無明證,只好用“最高統治者”統而言之。不論是幽王還是厲王,他們都驕奢腐朽,昏憒無道,善惡不辨,是非不分,聽信邪僻之言,重用奸佞之臣,不知覆滅之禍,已積薪待燃。 [2]  [3] 

小雅·小旻作品鑑賞

小雅·小旻整體賞析

全詩六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後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突兀起句,以怨天的口氣發端,指出當前王朝政治的災難是“謀猶回遹”,昏庸的國王是非不辨、善惡不分,結果“謀臧不從,不臧覆用”,表現出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憤慨和憂慮。第二章進一步指出,所以造成這種政治上的混亂局面,是由於一些掌權者嘰嘰喳喳、黨同伐異。他們“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因而詩人再次發出感嘆:這樣下去,不知國家要弄到什麼地步!從而加深了第一章內容的表述。第三章,作者用“我龜既厭”這一典型的事例再次表示對王朝政治、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並指出,朝廷上雖然“謀夫孔多”“發言盈庭”,但都是矢不中的、不着邊際的空談。接着第四章又進一步説明,當前王朝的政令策謀,上不遵古聖先賢、下不合固有規範,而國王還偏聽偏信、不加考究,就使王朝的策謀更加脱離實際了。第五章作者又以諫勸的口氣説,國家各種人才都有,國王要擇善而從,不要使他們流散、消亡。這實是對周王發出了警告。最後一章,作者再次表達了自己憂慮國事的深沉心情,其中“戰戰兢兢”三句,生動形象、寓意鮮明,寫出了自己焦慮萬狀的心態,廣為後世所引用,早已成為著名的成語。
由上述內容,與其説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不如説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詩更確切些。當然,政治諷刺也是一種政治抒情。作者以“謀猶回遹”為此詩中心議題,以對國事的憂慮為主線,以感嘆的語氣貫穿始終,從中把敍述、揭露、諷刺和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來表述,從而形成了此詩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和感情深厚的顯著特色。從謀劃的正邪、決策的當否,能看到政治的弊端以至國家的命運,表現了作者具有比較敏鋭的政治洞察力,並憂心忡忡,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地為國事操心,表現了作者具有比較深厚的愛國感情,這些也就是此詩思想價值之所在。 [3] 

小雅·小旻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大夫以王惑於邪謀,不能斷以從善,而作此詩。言旻天之疾威,佈於下土,使王之謀猶邪辟,無日而止。謀之善者則不從,而其不善者反用之。故我視其謀猶,亦甚病也。”“蘇氏曰:小旻、小宛、小弁、小明四詩,皆以小名篇,所以別其為小雅也。其在小雅者,謂之小;故在大雅者,謂之召旻、大明,獨宛、弁闕焉。意者,孔子之矣。雖去其大取其小者,猶謂之小,蓋即其舊也。”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夫天下不患無謀,患在有謀而弗用;不患在有謀弗用,而患在用非其謀。謀非所用,則好謀實足以誤事。又況以邪僻之人議之於前,而以多欲之言聽而斷之於後也哉!” [1]  [2] 
參考資料
  • 1.    朱 熹.詩經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3
  • 2.    周振甫.詩經譯註.北京:中華書局,2013:305-308
  • 3.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06-409
  • 4.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443-447
  • 5.    周明初等 註釋.詩經.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141-142
  • 6.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詩經三百篇 下[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0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