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陷塘村隸屬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拖布卡鎮,地處拖布卡鎮北部,距拖布卡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拖布卡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東與安樂箐村委會相臨,西接樹桔村委會,北與苦桃村委會相鄰,南鄰布卡村委會,西北與奚家坪村相接。轄7個村民小組。截止2007年底,有農户405户,有鄉村人口1579人,其中農業人口1579人,勞動力89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72人。全村國土面積8.3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温15.7℃,年降水量700毫米,適合種植油桉、核桃等農作物。
該行政村隸屬東川區拖布卡鎮,地處拖布卡鎮北部,距拖布卡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拖布卡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東與安樂箐村委會相臨,西接樹桔村委會,北與苦桃村委會相鄰,南鄰布卡村委會,西北與奚家坪村相接。轄7個村民小組。
- 中文名
- 小陷塘村
- 隸 屬
- 東川區拖布卡鎮
- 年平均氣温
- 15.7℃
- 海 拔
- 1,900米
小陷塘村自然資源
編輯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94畝(其中:地894畝),人均耕地0.57畝,主要種植玉米、紅薯等作物;擁有林地2,497.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2.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油桉、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5,111.1畝,其他面積3,940畝。有鐵、金、銅礦等資源。
小陷塘村基礎設施
編輯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全村有394户通自來水,有11户飲用井水。有405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215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53.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09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93户(分別佔總數的27.32%和23.31%)。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公里,距離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11輛,摩托車34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83户;裝有太陽能農户17户;建有小水窖359口;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3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02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小陷塘村農村經濟
編輯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1.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7萬元,佔總收入的23%;畜牧業收入114.8萬元,佔總收入的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900頭,肉牛41頭,肉羊196頭,肉雞2400只);第二、三產業收入65.2萬元,佔總收入的24%;工資性收入31.5萬元,佔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1457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7人(佔勞動力的9%),在省內務工67人,到省外務工10人。
小陷塘村特色產業
編輯小陷塘村文化教育
編輯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1019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161人,距離鎮中學9公里。
小陷塘村人文地理
編輯駐地小陷塘,以駐地得名。解放前屬會澤縣拖布卡區拖布卡鄉。解放後亦同。1956年屬東川礦區拖布卡區拖布卡鄉,1957年屬因民區拖布卡鄉,1958年屬東川市因民區拖布卡鄉,1959年屬拖布卡人民公社,1965年設小陷塘大隊。1984年5月改大隊為鄉,屬拖布卡區公所。1988年1月改設小陷塘村公所,屬拖布卡鄉。2005年撤鄉並鎮,屬拖布卡鎮。地處金沙江東岸山脊,多大風。轄小陷塘、磨槽灣 、牛棚子、楊梅山、七腳地、樹桔坡、破馬窯7個自然村,有耕地894畝,主產玉米、紅薯、土豆。有鐵、銅、金礦資源。
小陷塘村農村建設
編輯小陷塘村發展重點
編輯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缺少資金和科學技術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金礦、鐵礦等資源為龍頭企業, 其次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457元,增加到1949元。
小陷塘村人口衞生
編輯該村現有農户407户,共鄉村人口1579人,其中男性809人,女性770人。其中農業人口1579人,勞動力 8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苗族21人。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5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鎮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衞生院9公里。
小陷塘村村務公開
編輯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8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15.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3.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各項財務收支等。
小陷塘村基層組織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小陷塘村基層組織 .-[引用日期201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