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金口麒麟舞

鎖定
小金口麒麟舞是客家人從中原南遷時帶來的傳統民間習俗,客家人文化活動之“根”。東江一帶的客家人通過舞麒麟,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福祿長壽,寄託對和平安定的祈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每逢年過節、婚姻嫁娶、新居落成等,都能看到麒麟以不同的形式表演助興。麒麟舞的動作多樣,表演生動而形象,包括有點頭、仰望、左右晃動等,其中以尋青、驚青、聞青、試青,採青、吃青、吐青、吞青為主要情節,模仿貓狗,吻腳,吻尾、撓頭、吻身等動作。表演完畢,還會得到羣眾打賞的“利是”。 [4] 
2009年10月,小金口麒麟舞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中文名
小金口麒麟舞
批准時間
2009年10月16日
非遺級別
省級
申報地區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小金口麒麟舞歷史淵源

小金口麒麟舞歷史悠久,據記載乾隆年間已在民間廣泛流傳。小金口麒麟舞源於“沙仙馴麒麟”的傳説,後人將其編成動作,配以聲樂鼓點和武術,在新春時節及喜慶之日進行表演,祈禱祥瑞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現主要流傳於惠州市小金口鎮轄下各鄉村。 [1] 
小金口街道辦事處位於惠州北部,與博羅縣交界。麒麟舞是小金口歷史悠久的傳統舞蹈,口傳心授流傳至今,它以其誇張、戲劇性的舞步,詼諧逗趣、獨具地方特色的“沙仙”故事情節,極具生活氣息的動作內容,令人捧腹大笑,深受當地百姓的青睞和喜愛。 [4] 

小金口麒麟舞藝術特徵

小金口麒麟舞,極具東江本土風情,其表演套路充滿了詼諧幽默,極具娛樂性和觀賞性,有“沙仙戲麒麟”、 “沙仙馴麒麟”、 “八仙桌上採酒青”等為內容的客家麒麟特色。由於小金口麒麟舞的內容豐富多彩,表演時間長達近一小時,因此,對身體和體力有着極其嚴格的要求。據瞭解,表演麒麟的師傅,在入門前都必須先學一兩年的武術,以確保有強健的體魄和氣力。也因此,小金口麒麟舞比許多地方的麒麟舞更具觀賞性和藝術美感。 [4] 
小金口麒麟舞的道具麒麟頭用老黃竹編製成雛形,粘上紙,外面人工雕刻龍、鳳、八卦、祥雲等約十多種民間傳統圖騰圖案,上好青、紅、黃、黑等顏料後製成。麒麟被選用紅、黑、黃、青、紫等五種顏色分成六段拼接而成,前五段由紅、黑、黃、青、紫依續連接,分別在黑色和青色布上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字。第六段由紅、黑、黃、青、紫五彩顏色拼接而成,喻為龍鳳呈祥、驅邪佑吉、安居樂業、五穀豐登、天下太平之意。
表演主要分“沙仙戲麒麟”、“沙仙馴麒麟”、“麒麟拳術表演”三大部分,主要其中以前兩者為主要表演內容。“沙仙戲麒麟”內容為麒麟覓食、遇到沙仙,發現其手上的“青”,沙仙以“青”不斷逗弄麒麟。“沙仙馴麒麟”表現麒麟為得到“青”,不斷與沙仙追逐,沙仙趁其不備低頭搶“青”時,其上其身,麒麟反抗,沙仙奮力按住麒麟頭和身子,多次嘗試後終於馴服麒麟。表演時,麒麟由兩人操縱,一人舞頭、一人作尾,通過模仿貓狗的點頭、仰望、左右晃動、吻腳,吻尾、撓頭、吻身等動作表現尋青、驚青、聞青、試青,採青、吃青、吐青、吞青等主要情節,動作變化多,表演生動。沙仙由一人飾演,頭戴大大的沙仙頭面具,一手持青,一手持布。沙仙的動作主要以肢體動作為主,包括手持“青”進行晃動以吸引麒麟的注意、將“青”放至麒麟嘴前、在一旁伸出食指指着麒麟偷笑、將腿伸至麒麟身子下以示挑逗、雙手卷衣袖和卷褲腳以示要使出渾身解數馴服麒麟、坐在麒麟身上被甩下、用雙手盛水飲用、清洗手中的布然後擦拭自己的臉等。配合以單腳小幅度的跳步進行移動,動作內容極具生活氣息,幽默風趣、可愛、滑稽。
小金口麒麟舞以大鼓、銅鑼、鈸、嗩吶為主要伴奏樂器,伴奏曲牌為“長行鑼”。麒麟舞表演完後的“麒麟拳術表演”主要以南拳系的十字門為主,有空手對白刃和各種刀槍棍兵器的武術表演。 [1] 

小金口麒麟舞傳承保護

小金口麒麟舞傳承價值

“小金口麒麟舞”歷史悠久,其誇張、戲劇性的舞步,詼諧逗趣,是根據當地的民間傳説和人民羣眾的勞動生活所創作的舞蹈動作,有別於其他地方的麒麟舞,可謂獨樹一幟。具有很高的價值。 [1] 

小金口麒麟舞傳承現狀

由於社會生活的轉型和新潮娛樂方式的影響,其生存環境已受到威脅而面臨失傳困境,亟需予以正視並採取有效保護措施。 [1] 

小金口麒麟舞傳承人物

曾燕青,男,1969年8月生。1981年拜曾慶東為師開始練習麒麟舞基本功,1986年跟隨曾慶林學習鑼、鼓等器樂。多年來潛心鑽研麒麟舞的技法和套路,成為悉數掌握麒麟舞動作要領和完整套路的麒麟舞傳人,2010年考核認定為廣東省傳統龍獅、麒麟、傳統武術(套路)教練員、裁判員。其表演極具生活氣息,詼諧幽默,發掘和創新了很多動作,有着較強的娛樂性和觀賞性。多次帶隊參加各級的演出活動及比賽並取得優異成績,如2005年參加“泛珠三角9+2民間藝術大賽”獲得銀獎。為更好的保護、傳承與弘揚麒麟舞,曾燕青授徒近百人。 [3] 

小金口麒麟舞保護措施

2009年10月16日,小金口麒麟舞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近年來,小金口街道先後獲得了“廣東省麒麟文化之鄉”、“中國麒麟文化傳承基地”、麒麟舞列入“廣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榮譽稱號。麒麟舞在小金口代代相傳,家家户户都有人會舞麒麟,成立了東江麒麟舞協會,使麒麟舞走向組織化、規模化。當地已有麒麟隊20支,上千名麒麟舞骨幹,最年長的90多歲,最小的只有十幾歲。麒麟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了四屆,當地通過麒麟文化為媒,招商引資,實現了該街道辦經濟迅速發展。當地還準備籌建中國首個麒麟博物館。把麒麟舞與旅遊產業結合起來,與企業合作把小金口柏崗山打造成麒麟山,建設麒麟文化廣場、麒麟主題公園、麒麟祭台等,並引進麒麟小飾品、麒麟畫、麒麟工藝品等麒麟文化產業的生產廠家落户,打造麒麟產業鏈。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