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蠹

鎖定
小蠹是鞘翅目象甲科小蠹亞科昆蟲的通稱。成蟲體背黑色,腹面黑褐色。頭部小,縮於前胸背板下,前胸背板與翅鞘具刻點;下顎須通常2-3節;觸角膝狀,明顯具棒節,棒節通常緊湊;外咽縫融合為1條;唇基及上唇退化;前胃板清晰可見。幼蟲足退化;蜕裂線不延伸至上顎基部外緣關節處,腹部背板每節具3-4個橫褶。
小蠹科中每一種類都有一定的分佈地域和寄主。紅脂大小蠹原產北美,中國陝西、河南、河北和北京周邊地區也有分佈。寄主為松屬、雲杉屬、黃杉屬、冷杉屬和落葉松屬等40多種植物。以成蟲、蛹、幼蟲在樹幹基部和主、側根皮層的取食坑道內越冬。雲杉八齒小蠹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黑龍江、吉林、四川、青海和新疆阿勒泰等地。成蟲在樹幹基部和枯枝落葉層下越冬,少數也在寄主韌皮部裏越冬。切梢小蠹在中國全國均有分佈。以成蟲在嫩枝或土中越冬。
世界上已鑑定的小蠹蟲種類約有6000種,中國已知347種,分佈於約225個屬中,其中經濟上危害嚴重的種類主要集中在齒小蠹屬、大小蠹屬和小蠹屬中。針對不同的小蠹蟲種類,根據其危害特點採取不同的防治策略。主要防治方法有加強營林和檢疫措施、生物防治、利用聚集信息素進行誘殺防控、合理利用化學防治、屋裏及人工防治等。 [3] 
中文名
小蠹
外文名
engraver beetle
拉丁學名
Scolytidae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鞘翅目
亞    目
多食亞目
小蠹科

小蠹簡介

小蠹
小蠹(5張)
小蠹是鞘翅目小蠹科的統稱。該科昆蟲按照食性分為兩大類 ,樹皮小蠹類和食菌小蠹類。為象甲總科中的高等類羣。世界約6000種,中國約有500種。森林的重要害蟲。終生潛伏於樹幹中,只有新成蟲羽化後的短暫時間飛離樹身,在林中活動、覓食、交配,另築坑道入侵新寄主。中國北方小蠹多1年1代,高温年份可出現2年3代或1年2代。北方小蠹多喜乾旱,因此,高温少雨往往成為小蠹大量發生成災的原因,在針葉林區,這種現象比較明顯。

小蠹形態特徵

體長0.8~9mm,長橢圓形,有毛鱗;褐色至黑色。頭半露於外,窄於前胸,無喙,無上唇,上顎強大;下顎須3節,下唇無唇舌分化;觸角膝狀,端部3~4節呈錘狀;前胸背板多為基部寬,端部窄,有側緣或無側緣;鞘翅稍長於前胸背板,短寬,兩側接近平行,翅面具刻點行,端部多具翅坡,翅坡周緣多有齒狀突或瘤突;足短粗,脛節強大,外側具齒列,個別類羣光湑,端部具彎距,跗節5-5-5,腹部可見腹板5節。幼蟲近似蠐螬型,頭小,上顎關節臼發達,無臼齒及臼葉;下顎具合顎葉;胸部較腹部為粗,腹部末端較細,背面隆突;胸足退化;無尾突 [1] 

小蠹身體構造

小蠹
小蠹(5張)
小蠹是社羣性昆蟲,各穴的兩性比數和兩性分工均確定,性比因屬而異,有一雄一雌、一雄數雌和一雄多雌等類型;雌蟲修築母坑道,同時在坑側築卵龕依次前進產卵,雄蟲在侵入孔端頭守候或在交配室內部,排出坑道中的木屑和代謝廢物,並與雌蟲交配。小蠹的坑道有繁殖坑道和營養坑道兩種 。繁殖坑道是由配偶成蟲組成的窩穴 ,其中包括母坑道(或稱卵坑道)、子坑道、蛹室、羽化孔、通氣孔等。母坑道有縱向、橫向或呈放射向的,有一條、數條或多條的,即單縱坑、復縱坑、單橫坑、復橫坑或星坑等。營養坑道為新成蟲羽化後因取食樹株幹皮造成的痕跡,特徵不明顯。

小蠹出生歷程

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昆蟲,2000餘種,分佈於世界各地,圓柱形,一般不到6公釐(0.25吋)長,褐或黑色,常造成嚴重危害。雄、雌蟲鑽入樹內築造卵室,有時60個雌蟲與一個雄蟲作配偶,雌蟲把卵產在室四邊的小凹中。幼蟲孵出後從卵室往外鑽孔,形成一系列具有一定特徵的坑道。每個幼蟲在其坑道的端部化蛹,成蟲在樹皮上鑽孔飛出。

小蠹危害

不同的小蠹危害不同的樹種,可損害樹根、枝莖、種子或果實。有些種類能傳播植物疾病,如小蠹屬(Scolytus)和瘤幹小蠹屬(Hylurgopinus)的榆皮蠹會攜帶荷蘭榆樹病真菌的孢子。將病樹的樹皮剝下後,木材表面可見小蠹所鑽坑道構成的圖案。每一種榆皮蠹都會鑽出特殊的坑道圖案。齒小蠹屬(Ips)和松小蠹屬(Dendroctonus)的多數種類攻擊松樹,車軸草根小蠹(Hylastinus obscurus)的幼蟲則危害車軸草根。
本科有時還包括長小蠹(又稱木蠹),它鑽入樹木的木質部,損壞相當大量的木材。其雌蟲築很長的中央坑道,由此分出卵室,在主室的排泄物和木屑堆上培育真菌以供食用。可從坑道的大小一致,壁上生長真菌而呈黑色來辨別是長小蠹的坑道。

小蠹華南刺小蠹

刺小蠹屬 Acanthotomicus blandfordBlandford,1894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Transaction 1894: 53-141體小型,狹長,呈圓柱形,褐色或黑褐色,頭部額面遍生刻點,雄蟲額毛柔軟細小,雌蟲額毛粗壯長大,額毛多分佈在額頂及額側,觸角如果有縫則向前彎曲;複眼大,小眼面粗大;前胸背板長大於寬,背板前半部為瘤區,其顆瘤低平,刻點區底面平滑光亮;鞘翅長約為前胸背板長的1.6倍,刻點溝凹陷,溝中刻點圓大深陷,溝間部狹窄,翅盤豎立,翅盤兩側邊緣有齒,形狀如錐,翅盤下半部為一弧形緣邊所環繞。本屬分佈於熱帶地區,墨西哥到南美洲,南亞到澳大利亞,以及非洲一帶,我國僅知1種:華南刺小蠹 Acanthotomicus perexignu. Blandford [2] 
參考資料
  • 1.    張亞玲,王保海主編,青藏高原昆蟲地理分佈,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1,第361頁
  • 2.    黃復生,陸軍主編;張紹紅,吳新華,楊光,孫旻旻副主編,中國小蠹科分類綱要 = The Classification Outline of Scolytidae from China,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05,第76頁
  • 3.    小蠹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