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蓑衣藤

(中藥名)

鎖定
小蓑衣藤,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小蓑衣藤Clematis gouriana Roxb. Var. finetii Rehd. et Wils.的根或莖葉。分佈於甘肅、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發表,行氣活血,祛風濕,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瘀滯疼痛,風濕性筋骨痛,肢體麻木。
中文名
小蓑衣藤
拉丁學名
Clematis gouriana Roxb. & E. H. Wilson [5] 
別    名
小木通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毛茛科
鐵線蓮屬
小蓑衣藤
分佈區域
甘肅、陝西、四川、貴州、雲南

小蓑衣藤入藥部位

根或莖葉。

小蓑衣藤性味

味辛,性温。

小蓑衣藤歸經

歸肺、脾經。

小蓑衣藤功效

發表,行氣活血,祛風濕,止痛。

小蓑衣藤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瘀滯疼痛,風濕性筋骨痛,肢體麻木。

小蓑衣藤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

小蓑衣藤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莖葉,鮮用或曬乾;秋、冬季挖根,去鬚根,洗淨。

小蓑衣藤形態特徵

藤本。一回羽狀複葉,有5小葉,有時3或7,偶爾基部一對2-3小葉;小葉片紙質,卵形、長卵形至披針形,長(4-)7-11cm,寬(1.5-) 3-5cm,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常全緣,偶爾疏生鋸齒狀牙齒,兩面無毛或近無毛,有時下面疏生短柔毛。圓錐狀聚傘花序多花;花序梗、花梗密生短柔毛;萼片4,開展,白色,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9mm,頂端鈍,兩面有短柔毛;雄蕊無毛;子房有柔毛。瘦果紡錘形或狹卵形,不扁,頂端漸尖,有柔毛,長3-5mm,宿存花柱長達3cm。花期9月至10月,果期11月至12月。

小蓑衣藤生長環境

生林下、灌叢中。分佈甘肅、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小蓑衣藤藥材性狀

表面黃褐色至黃棕色,有6條深縱溝,使莖成明顯的6菱形。栓皮多已脱落,殘留的皮部深棕色,疏鬆有裂隙。斷面黃褐色,可見6個花瓣狀的大裂瓣,但每個大裂瓣的次生射線紋理為2條。

小蓑衣藤相關論述

《中國藥植志》:“發表,利小便。”
《陝西中草藥》:“行氣活血,祛風濕,止痛。治跌打損傷,瘀滯疼痛,風濕性筋骨痛,肢體麻木。”
[1-4] 
參考資料
  • 1.    冉先德主編.《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方家選,楊志欣,梁新武主編.《南陽中草藥名典》 :三秦出版社,2004年
  • 4.    潘遠根,謝照明主編.《湖南藥物志 第1卷》: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年
  • 5.    小蓑衣藤 Clematis gourian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