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葉地不容

(中藥名)

鎖定
小葉地不容,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小葉地不容Stephania succifera H. S. Lo et Y. Tsoong的塊根。分佈於海南。具有鎮靜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各種內外傷疼痛,神經痛,牙痛,胃痛,瘧疾,菌痢,急性胃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中文名
小葉地不容
拉丁學名
Stephania succifera H. S. Lo & Y. Tsoong [4] 
別    名
金不換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防己科
千金藤屬
小葉地不容
分佈區域
海南
保護級別
極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極危 )

小葉地不容形態特徵

落葉藤本,長2-5米,全株無毛,枝、葉含紅色液汁;塊根球狀,碩大,浮露地面,外皮褐色,粗糙,內面淡褐黃色。葉紙質,近圓形至三角狀圓形,長、寬均約5-9釐米,頂端驟尖,鈍頭,具小凸尖,基部截平或微凹,兩面密生微小乳突或腹面的小乳突不明顯;掌狀脈約10條,向上的3條,平伸的2條,向下的5條;葉柄長通常3-5釐米,極少達8釐米。雄花序為復傘形聚傘花序,單生或幾個生於腋生、無葉或有小型葉的短枝上,花序梗長6-8釐米,傘梗長0.5-2釐米,末端稍彎拱,有幾個線形小苞片,小聚傘花序梗和花梗均很短;雄花:萼片6,排成2輪,外輪倒披針狀匙形,長約1.2毫米,內輪較闊,背面均有小乳突;花瓣3,紫色,貝殼狀,基部二側內折,比萼片稍短;聚葯雄蕊長0.5毫米,花葯6個。雌花序未見。果序為稍緊密的復傘形聚傘狀,傘梗長通常不超過1釐米;核果的果核倒卵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5毫米,背部有4列短而扁的鈎刺狀突起,每列約20顆,胎座跡正中穿孔。花期3月。

小葉地不容生長環境

生於岩石邊。分佈於海南。

小葉地不容入藥部位

塊根。

小葉地不容性味

味苦,性微寒。

小葉地不容功效

鎮靜止痛,清熱解毒。

小葉地不容主治

用於各種內外傷疼痛,神經痛,牙痛,胃痛,瘧疾,菌痢,急性胃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小葉地不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敷。

小葉地不容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

小葉地不容藥材性狀

塊根類球形,直徑10-50cm。切片的切面灰黃色,有不規則皺紋。

小葉地不容化學成份

小葉地不容塊根含克列班寧(crebanine),去氫克列班寧(dehydrocrebanine),氧代克列班寧(oxocrebanine),克列班寧-N-氧化物(crebanine N-oxide),左旋四氫掌葉防己鹼(tetrahydropalmatine),紫堇達明鹼(corydalmine),去氫紫堇達明鹼(dehydrocorydalmine),法諾斯蒂寧(phanostenine),分離木瓣樹胺(discretamine),紫堇杷明鹼(corypalmine),巴婆鹼(asimilobine)及輪環藤寧鹼(cycleanine)。 [1-2] 

小葉地不容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