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葉五月茶

鎖定
小葉五月茶(Antidesma venosum E. Mey. ex Tul.):又名小楊柳、沙潦木、水楊梅,大戟科五月茶屬灌木,高2-4米;小枝圓柱形,着葉較密集;幼枝、葉背、中脈、葉柄、托葉、花序及苞片被疏短柔毛或微毛外,其餘無毛。葉片近革質,狹披針形或狹長圓狀橢圓形,長3-10釐米,寬4-25毫米,頂端鈍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鈍,葉緣幹後反捲;中脈和側脈在葉面扁,平,在葉背凸起,側脈每邊6-9條,彎拱斜升,至葉緣前聯結;葉柄長3-5毫米;托葉線狀披針形,長5-10毫米。花期5 6月,果期6-11月。 [1] 
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產於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生於海拔160-1200米山坡或谷地 疏林中。分佈於越南、老撾、泰國和非洲東部。 [1] 
中文名
小葉五月茶
別    名
小楊柳
沙潦木
水楊梅
拉丁學名
Antidesma venosum E. Mey. ex Tu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大戟目
亞    目
大戟亞目
大戟科
亞    科
葉下珠亞科
五月茶族
五月茶屬
分佈區域
產於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

小葉五月茶形態特徵

小葉五月茶線稿圖 小葉五月茶線稿圖 [2]
灌木,高2-4米;小枝圓柱形,着葉較密集;幼枝、葉背、中脈、葉柄、托葉、花序及苞片被疏短柔毛或微毛外,其餘無毛。葉片近革質,狹披針形或狹長圓狀橢圓形,長3-10釐米,寬4-25毫米,頂端鈍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鈍,葉緣幹後反捲;中脈和側脈在葉面扁,平,在葉背凸起,側脈每邊6-9條,彎拱斜升,至葉緣前聯結;葉柄長3-5毫米;托葉線狀披針形,長5-10毫米。總狀花序單個或2-3個聚生於枝頂或葉腋內;苞片卵形,長1毫米;雄花:花梗極短;萼片4-5,寬卵形或圓形,長和寬2-3毫米,頂端常有腺體;花盤環狀;雄蕊4-5,着生於花盤的凹缺處,花葯寬0.5毫米;退化雌蕊棍棒狀,與花盤等高;雌花:花梗長1-1.5毫米;萼片和花盤與雄花的相同;子房卵圓形,花柱3-4,頂生。核果卵圓狀,長約5毫米,直徑3毫米,紅色,成熟時紫黑色,頂端常宿存有花柱;果柄長1.5-2毫米。花期5 6月,果期6-11月。 [2-3] 

小葉五月茶分佈範圍

產於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生於海拔160-1200米山坡或谷地 疏林中。分佈於越南、老撾、泰國和非洲東部。模式標本採自埃塞俄比亞。 [2] 

小葉五月茶主要價值

醫藥
根、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行氣活血。根:用於小兒麻疹,水痘。 [1] 

小葉五月茶栽培技術

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小葉五月茶產地生境

七娘山(張壽洲等931)、南澳(張壽洲等863)、筆架山(張壽洲等794)。生於山地疏林中,海拔300-500m。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