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荷爾拜因

鎖定
漢斯·荷爾拜因 (1497~1543年)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很多大畫家都擅長畫人物肖像,但終生從事肖像畫創作,成就蓋世者唯荷爾拜因一人。15世紀,歐洲許多國家已風行油畫, 而英國畫壇還在沉睡中,直到1532年荷爾拜因移居英國以後,英國才開始有了油畫。 漢斯·荷爾拜因的父親是德國奧格斯堡地方的一位畫家,史稱老漢斯·荷爾拜因。因此他為小荷爾拜因。 他自幼從父學畫,18歲時遷居瑞士的巴塞爾,後又遊歷意大利,他曾訪問過米蘭,他在那裏見識了達芬奇的作品。 深受意大利文藝復興諸大師的思想和藝術影響,同時與德國的人文主義者過從甚密,逐漸成為一個人文主義畫家。 他曾為人文主義學者伊拉斯莫斯畫過肖像。
中文名
小荷爾拜因
出生日期
1497年
逝世日期
1543年
職    業
畫家
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 [1]
英王亨利肖像 英王亨利肖像 [2]
荷爾拜因一生主要成就是描繪肖像,他在繼承丟勒奠定的現實主義基礎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描繪人物性格的複雜性、 矛盾性和精神氣質的特殊性。他的肖像畫寫實功力極深,細膩逼真,質感和空間感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非常注重眼神的刻畫, 使人物神形畢肖,在藝術效果上類似於當今的照片。在照相術沒有發明之前,上流社會的權貴名流都希望能真實的留存下自己的形象,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了荷爾拜因這樣的肖像畫大師。他的肖像畫在歐洲確實起着領先的作用。 1536年,荷爾拜因成為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宮廷畫家,可悲的是倫敦流行的鼠疫,奪去了這位年僅46歲的大師生命。其主要作品有《伊拉斯謨像》、《德國商人吉茲像》、《大使們》、《亨利八世》、《死神之舞》等。
上圖中是16世紀著名的肖像畫家小荷爾拜因。他生於奧格斯堡,是“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之一。 [3] 
小荷爾拜因曾經為馬丁•路德、伊拉斯謨等著名人文主義者的作品繪製插圖。後來他在伊拉斯謨的推薦下結識了托馬斯•莫爾。從1526年起,小荷爾拜因移居英格蘭,為亨利八世和其他英格蘭貴族畫過不少肖像。到1543年因病逝世於倫敦,年僅45歲。
英王亨利八世的傳世形象 就是由小荷爾拜因繪製的
荷爾拜因繪畫的特點是高度的寫實性和構圖的嚴謹性。他對衣物、裝飾品等細節的處理尤其令人稱道,堪稱16世紀最傑出的肖像畫家之一。下面這幅《大使們》便是他的著名代表作。
《大使們》創作於1533年,是一幅長209.5cm-寬207cm的巨幅油畫,現藏倫敦國家美術館。得益於龐大的畫面空間,畫中的兩位人物的身高几乎與真人等同。小荷爾拜因也能夠從容地在畫中描繪自己希望表達的內容。
畫面左側倚靠着地球儀的人物是法國大使讓•德•丁特維爾,當時他正在倫敦進行外交任務。畫面右側則是法國的拉瓦爾主教格奧吉斯•德•塞爾維,他同時也是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外交使臣之一。兩人中間的兩層方桌上擺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物件——地球儀、六分儀、日晷、數學書、詩集等,體現出典型的人文主義特徵。
畫中頭骨的正視圖
當然,大多數觀眾在看到這幅作品的時,都立刻注意到地板上這個角度怪異與畫面格格不入的頭骨。它使用二次透視法繪製,給整個畫面蒙上了一層恐怖的面紗。似乎也有悖於強調個性解放、重視個人價值的人文主義精神。那麼,小荷爾拜因究竟希望通過這個頭骨表達什麼寓意呢?
藝術史學界較為通用的解釋是:圖中象徵死亡的骷髏體現了中世紀基督教的死亡觀念,是對靈魂救贖、天國地獄等經典宗教問題的反映。在藝術史中,通常用拉丁語Memento mori概括此種創作思想。含義為“勿忘人終有一死”。有感慨命運無常,人在死亡面前無助而渺小的意味。
換個角度 才能看到頭骨的全貌
另外,骷髏頭也象徵着生命流逝和人生危機,是神秘主義的典型象徵。這與當時歐洲社會熱衷研究鍊金術、占星術等神秘學內容的風氣密切相關。考慮到時代背景,畫作的委託人應該也是出於對這一觀念的認同、承認“人人皆有一死”的現實,才允許小荷爾拜因畫上這個頭骨的吧。
另一種解釋則與觀看角度有關。由於構圖角度極為特殊,觀眾只能從右上方或左下方看到骷髏頭的本來面貌。有人猜測,這可能與畫的懸掛位置有關。一般來説,掛在樓梯間的畫最適合從右上方或左下方進行觀看。小荷爾拜因或許是知道了自己畫作的擺放位置,才選擇了一個方便觀眾觀看的角度進行繪畫。
還有人認為,考慮到這一技法的創作難度,小荷爾拜因極可能是在炫技。他有意向委託人展現自己的高超技藝,以建立自己的藝術聲譽。由於小荷爾拜因曾在1528-1532年間短暫地在瑞士巴塞爾居住,直到1532年初才返回英格蘭。所以,此舉是為了恢復自己因離開英格蘭而減退的影響力,併為重新在英格蘭立足奠定基礎。畫家在這幅重量級的作品中偶有炫技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當然,除了這個頭骨之外,畫中仍然存在諸多能夠反映時代風潮的細節:
法國大使讓•德•丁特維爾手中的匕首上,刻着數字“29”,這表明他當時29歲。
格奧吉斯•德•塞維爾主教壓着的書頁上寫着數字“25”,表明他當時25歲。
兩位使臣腳下的地板圖案,與威斯敏斯特宮的地板圖案完全相同。這表明了他們前來英格蘭進行談判的事實。
畫面左上角的基督受難像只露出一角,其餘地方被幕布遮蓋着。這暗示着當時的歐洲正陷入宗教戰爭,導致基督被人遺忘的現實。
16世紀時,隨着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歐洲的天主教勢力和新教勢力紛爭不斷。小荷爾拜因的故鄉德意志正是這樣一個宗教戰爭的重災區。繼1524-1525年德意志農民戰爭之後,德意志的新教諸侯們又在1531年建立施馬爾卡爾登同盟與皇帝查理五世的天主教同盟繼續對抗。畫家對這種打着宗教旗號的政治戰爭十分厭惡,因此在畫中以這樣的細節暗示着自己對時局的不滿。
上層桌子上緊靠着讓•德•丁特維爾的天球儀,同樣內含玄機。它指的方向正好是教宗駐地——梵蒂岡。這暗示着兩位大使出使英格蘭所執行的外交任務:代表教宗與英王亨利八世談判,以防止亨利八世背叛天主教勢力,支持新教。
然而,畫家又通過這個細節向我們暗示,兩位大使與亨利八世的談判並沒有成功。細節之一是桌子的第二層上擺着一把斷絃的魯特琴和一本翻開的樂譜。琴絃既然已經斷了,那麼魯特琴顯然無法再演奏。沒有了能夠演奏的樂器,樂譜也就派不上用場了。這一不和諧的意象表明,兩位法國使臣與倫敦宮廷的談判未能達成共識。
事實上,亨利八世當時正因為與凱瑟琳的離婚事宜與教廷鬧得很不痛快。為了防止教會對王室事務的干預,他決意進行宗教改革,徹底拋開羅馬教廷。在經過萬全準備後,亨利八世在1534年頒佈了《至尊法案》,使英格蘭教會正式獨立於羅馬教會之外。考慮到此事距《大使們》創作完成僅過去了1年,亨利八世在談判的時候顯然是不會與教廷達成一致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