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荊山遺址

鎖定
小荊山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刁鎮茄莊村西南約500米處,南依長白山脈西端的小荊山,西離漯河1400米,南距章丘市約15公里,西南距城子崖遺址約20餘公里。 [1] 
小荊山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後李文化為主的遺址,兼有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龍山文化、東周至漢代及宋元時期的遺存。 [2]  東西約300米,南北約4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左右,由於大量取土,遺址已破壞殆盡,僅餘下東北角和北半部分保存基本完好。 [1]  因其南臨長白山餘脈小荊山,故將其命名為“小荊山遺址”。 [3] 
1992年,小荊山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小荊山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鎮茄莊村西南約500米處
佔地面積
120000 m²
所屬時代
新石器時代
級別批次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Ⅰ-108

小荊山遺址歷史沿革

小荊山遺址生活場景(龍山文化博物館) 小荊山遺址生活場景(龍山文化博物館)
1991年,小荊山遺址被發現。 [1] 
1991年10月25日至1991年12月24日,濟南市文化局文物處、章丘縣博物館對小荊山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揭露面積近200平方米,初步確定了小荊山遺址的文化內涵。 [2] 
1993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小荊山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揭露面積450平方米。 [2] 

小荊山遺址遺址特點

小荊山遺址發掘 小荊山遺址發掘
小荊山遺址東西約300米,南北約4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左右,由於大量取土,遺址已破壞殆盡,僅餘下東北角和北半部分保存基本完好。 [1]  遺址中部以及以北的地區是居住區,已經發掘和斷崖上見到的房址30餘處,房址多為圓角長方形半地穴式建築,也有方形和橢圓形者。室內有的經過燒烤,灶址上設石支腳。面積一般在20平方米—30平方米。居住區東南30米處為氏族公共墓地,只制下三排東西排列有序的墓坑,墓葬為南北向長方形坂穴,葬式為單人仰身直肢葬,無葬具,多無隨葬品,個別手握一蚌殼。 [1] 
小荊山遺址的文化堆積一般厚1米—2.4米,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堆積共6層,其中2—3層屬漢至宋元時代的堆積外,4—6層主要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堆積。 [1]  [5] 

小荊山遺址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2張)
小荊山遺址兼有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龍山文化、東周至漢代及宋元時期的遺存, [2]  主要文化遺蹟為房址、墓葬和灰坑。 [1]  遺址大量出土了石磨盤、石磨棒、穿孔石器及石鏟、石斧、石支腳等。其石器製作方法為打製、琢制和磨製並存。遺址出土的陶器均為手製、火候較低,器物造型多不規整,有釜、罐、缽、碗、壺和豬、刺蝟、人面陶器等。以夾砂紅褐、灰褐陶為大宗、不見泥質陶。代表器物有圓底釜、圓底雙耳罐、圓底或平底缽、圈足碗等。器物紋飾簡單,主要以飾於唇部的豎、斜、橫指甲紋為主,有少量刺點紋和按窩紋。此外,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的骨、角、蚌、牙器等,器類有錐、鏢、鏃、斧、匕、器柄、飾等。 [5] 

小荊山遺址研究價值

龍山文化博物館 龍山文化博物館
小荊山遺址的出現,表明當時已經進入了穩定的定居生活階段,豐富了後李文化的房屋建築及社會結構研究的資料。大量生產工具的出現,尤其是石磨盤、石磨棒等加工工具的出現,説明農業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文化遺存的分期,解決了後李、西河、小荊山遺址相互關係這一爭而未決的問題,説明三者之間應屬同一文化範疇。 [5]  [1]  [6] 
小荊山遺址出土的夾砂紅陶釜,在臨溏後李遺址中曾發現同類器物壓在北辛文化地層之下,時代應較早,在遺址中也發現了陶豬等藝術品,説明當時的家畜飼養業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遺址所出土的顱骨己開始石化也可説明其年代較為久遠。小荊山遺址的發現,為山東新石器時代早期考古提供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5]  [1]  此外,在遺址邊緣地帶,還發現了北辛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早期、龍山文化、東周至漢代及宋元時期的遺蹟,這一發現填補了山東省北辛文化以前考古學文化的空白。 [7] 

小荊山遺址保護措施

1992年,小荊山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6年,小荊山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小荊山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小荊山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刁鎮茄莊村西南約500米處,南依長白山脈西端的小荊山,西離漯河1400米,南距章丘市約15公里,西南距城子崖遺址約20餘公里。 [1] 
  • 交通信息
從濟南市出發經濟南繞城高速、青銀高速到達小荊山遺址。

小荊山遺址獲獎榮譽

2021年,該項目入選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考古學會承辦的“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