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苞溝酸漿

鎖定
小苞溝酸漿(Erythranthe bracteosa (P. C. Tsoong) G. L. Nesom),雙子葉被子植物,一年生草本。有原變型和變型兩種,變型種為柳葉溝酸漿。二者區別在於葉的狹窄程度。該種高達約55釐米,花單生於上部葉腋中。
中文名
小苞溝酸漿
拉丁學名
Erythranthe bracteosa (P. C. Tsoong) G. L. Nesom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透骨草科
溝酸漿屬
小苞溝酸漿
分佈區域
四川

小苞溝酸漿形態特徵

小苞溝酸漿
小苞溝酸漿(5張)
一年生草本,高達55釐米。莖單出,光滑,下部有稜角,上部多少有翅。葉約7-9對,莖下部的同上部的較小,匙狀倒卵形,長35毫米,下部的端圓形或不甚尖,上部的尾尖,基部稍作耳形,無柄,前緣有微齒,中部的葉最大,長圓狀倒卵形至匙狀倒披針形,長6-10釐米,寬2-3釐米,頂端尾狀長鋭尖,前緣有不規則鋸齒,齒向內曲,無毛,羽狀脈,側脈少。花單生於上部葉腋中,花梗長3.5釐米,果期伸長達6釐米,有稜角;小苞片2,生於近頂處,條形,長約8毫米;花萼圓筒形,上部幾不膨大,長約2釐米,寬約7毫米,肋稍作翅狀,有極微的刺毛,在萼下因萼肋下沿而大大變粗而有翅;萼齒5,刺狀硬尖,長約5毫米;花冠長3.5-4.5釐米,黃色,有紅色斑點,花冠筒亞圓筒形,長約3-3.5釐米,下唇較上唇稍長,裂片均卵狀圓形,緣有黃色長緣毛;雄蕊花絲無毛,除了貼生的部分外,長20毫米,花葯無毛,花柱內藏,柱頭2片狀,卵形,略不相稱。花期6-7月。 [1] 

小苞溝酸漿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1500米的林溝邊、溪旁及草甸。

小苞溝酸漿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四川西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