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花

(1979年張錚執導的電影)

編輯 鎖定
《小花》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張錚執導,唐國強陳沖劉曉慶主演的劇情片,於1979年上映。
該片取材自前涉的小説《桐柏英雄》,講述了1930年桐柏山區一户窮苦人家被迫賣掉了親生女兒小花,之後又收養了紅軍留下的女嬰,他們給這個女嬰取名也叫小花,十幾年後,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失散的親人們終於重逢,共同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之歌 [1] 
中文名
小花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張錚
編    劇
前涉
主    演
唐國強
陳沖
劉曉慶
片    長
100 分鐘
上映時間
1979年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小花劇情簡介

編輯
電影小花劇照
電影小花劇照(6張)
1930年,桐柏山區的一户姓趙的貧困人家,將不滿週歲的女兒小花賣給人家。當晚,伐木工人何向東將地下黨員董向坤和周醫生的女兒董紅果寄養在趙家,因董紅果和小花同歲,就改名也叫小花。
十七年後,解放軍進入桐柏山區,已經十八歲的趙小花到部隊中尋找兩年前為躲避抓丁投奔革命隊伍的哥哥趙永生,沒想到趙永生負傷掉了隊。小花沒有找到哥哥,卻遇到團部衞生隊的周醫生,母女相見不相識,周醫生把小花認作了乾女兒。
趙永生的親妹妹小花被賣以後,又被何向東贖出,收養在何家,改名何翠姑。十幾年後,已成長為游擊隊長的翠姑在一次戰鬥中救了身負重傷的趙永生,但並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親哥哥。
在攻打縣城的戰鬥中,小花與哥哥趙永生相逢。不久,趙永生被派回家鄉大興營做羣眾工作,身為區長的何翠姑也來到了這裏。小花驚奇地發現翠姑很像自己的媽媽,隨即告訴了哥哥。於是,趙永生向翠姑談起親妹妹被賣的經過。翠姑對自已幼時的經歷一無所知,懷着對趙永生的同情,她答應幫他找到親妹妹。翠姑偶然與養父談起小花兄妹的事情。何向東悲喜交集。向她揭開了真假趙小花的謎底。後來翠姑在一次戰鬥中為營救小花而身負重傷。戰鬥結束後,小花和親生父母相認。永生和小花一起去醫院看望翠姑。翠姑在奄奄一息中,斷斷續續地呼喊哥哥,眾人不禁熱淚盈眶。小花接過哥哥手中的槍,決心踏着烈士的血跡,去迎接新的勝利 [2-3] 
《覓》(電影《小花》的原名)海報 《覓》(電影《小花》的原名)海報

小花演職員表

編輯

小花演員表

小花職員表

製作人 王力勳
原著 前涉
導演 張錚
副導演(助理) 黃健中
編劇 前涉
攝影 陳國樑、雲文耀
配樂 王酩
剪輯 嚴尚華、白志樸
道具 胖希純
美術設計 劉宣
造型設計 曹夢玲
服裝設計 汪佩玉
燈光 張增祥
錄音 王韻華
佈景師 李根茂(置景)、穆朝元(繪景)、原朝(繪景)
展開
編輯
張翠蘭
煙火
陳加坤、楊敬國
音響
劉萬富
指揮
李德倫
獨唱
演奏
中央樂團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4] 

小花角色介紹

編輯
  • 趙小花
    演員 陳沖

    單純、天真、活潑、敢愛敢恨的農村姑娘。本名“董紅果”,是共產黨員董向坤和周醫生的女兒,因為部隊轉移,不滿週歲的她由何向東送到趙家寄養,改名“趙小花”。

  • 趙永生
    演員 唐國強

    生長於桐柏山區的貧窮人家,從小就體驗了與親生妹妹離散的悲痛,因此把父母收養的“小花”當成親妹妹一樣疼愛,父母慘死後,更是與小花相依為命。後來,他參加瞭解放軍,成長為一個英勇、睿智、成熟的革命戰士。

  • 何翠姑
    演員 劉曉慶

    成熟、穩重、堅毅的游擊隊隊長。本是趙家的親生女兒“趙小花”,小時候因家貧被賣,後來被何向東贖回撫養長大,改名“何翠姑”。在養父影響下,積極投入革命工作,成為游擊隊的女英雄,而且年紀輕輕就擔任了區長。

  • 周醫生
    演員 白莉

    革命幹部。十八年前因為暴動失敗,只得把不滿週歲的女兒紅果交給老鄉。十八年後,在解放區偶然認識了尋找哥哥的小花,認其做了乾女兒。她無微不至地照顧小花,卻不眼前人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親骨肉。

  • 丁叔恆
    演員 葛存壯

    國民黨保安司令,是趙永生、趙小花兄妹的殺父仇人。他陰險狠毒,詭計多端,被解放軍趕出縣城後,利用密探卧底阻撓破壞解放軍的羣眾工作,千方百計謀劃反攻倒算。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3]  [5-6] 

小花音樂原聲

編輯
片中插曲
曲名
作詞
作曲
演唱
凱傳
王酩
《絨花》 [7] 
劉國富、田農

小花幕後花絮

編輯
  • 陳沖在《青春》一片中扮演的啞女給張錚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張導演親自指定要陳沖演小花,但陳沖當時是上海外院的學生,學校不支持她拍片,她的外婆也怕她落下功課。張錚親赴上海説服了學校和陳沖的外婆 [8] 
  • 在拍到扮演趙永生的任務時,唐國強有點胖,與片中“哥哥”形象相差較大,為此,他用了一週時間鍛鍊,人瘦了,也黑了,正好符合人物的要求 [8] 
  • 黃健中打電話邀請劉曉慶出演《小花》裏的角色時,説劇本很快會寄給她,結果劉曉慶等了好多天也沒見劇本寄來,出於對北影廠的信任,雖然不知道自己要扮演什麼角色,她還是去了北京報到 [8] 
  • 為準備拍攝翠姑跪抬擔架的戲,劉曉慶每天要在黃山的石梯上跪着走幾遍,有時吃完飯上樓梯也要跪着走,膝蓋跪得又紅又腫 [8] 
  • 一開始,北影廠給劇組的是黑白膠片,攝影師雲文耀不甘心,硬是到片庫裏找到三大盒比利時產的彩色膠片、14小盒富士彩色膠片,這就為影片能拍成黑白、彩色交替的形式打下了物質基礎 [9] 
  • 為了寫好主題歌,王酩與劇組一起體驗生活,他喜歡喝酒,《妹妹找哥淚花流》就是他在喝得大醉時創作的,寫完後,他還找劉曉慶試唱,根據錄音反覆修改 [8] 
  • 影片一開場,為了讓觀眾明白小花站在河堤上張望隊伍的原因,劇組原本是拍攝了在河邊洗衣服的姑娘議論小花尋兄的鏡頭,但是,在作曲王酩的提議下,導演刪除所有台詞,用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的歌詞配以小花的臉部特寫來表現“找哥哥”的主題 [10] 

小花獲獎記錄

編輯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1980年
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11] 
最佳故事片
《小花》
最佳女演員
陳沖
最佳攝影
陳國樑、雲文耀
最佳音樂
王酩
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12] 
優秀故事片
《小花》
青年優秀創作獎 [13] 
陳沖、劉曉慶、唐國強
第一屆文匯電影獎 [14] 
最佳影片
《小花》
最佳女演員
陳沖
最佳配角
劉曉慶
南斯拉夫第九屆“為自由而鬥爭”電影節
最佳女演員
陳沖 [15] 
1992年
第一屆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 [16] 
故事片攝影獎
陳國樑、雲文耀
2022年
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
百年百部優質電影
《小花》 [18] 

小花幕後製作

編輯
投拍機緣
1978年,謝添看了反映1947年解放軍由戰略防禦到戰略反攻的文學作品《桐柏英雄》後,決定將其改編為電影並搞了一個劇,但他後來改變主意拍攝《甜蜜的事業》。正巧北影廠的另一位導演張錚正愁沒有好劇本,她便接手了這個項目 [8] 
劇本改編
張錚曾隨湯曉丹導演拍攝過《鐵道游擊隊》,對拍軍事片有一定經驗。她一開始也準備按戰爭軍事片的思路拍,但是在攝影師雲文耀的啓發下,她決定換個角度,嘗試在片中融入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手法。經討論後,主創人員達成共識,要通過妹妹找哥哥的曲折過程反映深厚的兄妹情,將人物命運而非戰略思想當成影片的主要內容。這個想法得到了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陳荒煤、北影廠元老謝鐵驪和聶晶等人的支持 [8] 
根據主題的改變,編劇把戰爭場面推為背景,圍繞人物感情戲重新寫了劇本,省略了與主線無關的情節,片名也改為《覓》 [8]  。三兄妹童年的苦難生活曾經是主創人員修改劇本時最頭疼的難題。他們一開始依照編年史方式來寫,但發現如果影片出現大段回憶會乏味枯燥。於是,他們決定打破中國革命題材影片的傳統手段,在彩色片中插入黑白片的倒敍、回憶、幻覺,打破時空概念,把過去、現在和幻覺交織在一起 [10] 
劇本完成後交由陳荒煤審查,他主張再增加幾場有人情味的戲,翠姑跪抬擔架的戲也是他建議加的 [8] 
片名由來
片子完成後,內部試映時反應不錯,但是大家都認為片名《覓》太生澀。張錚到影評家鍾惦斐的家登門請教,鍾老提議片名改為《小花》,寓意是“報曉中國電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8] 

小花影片評價

編輯
劇照
劇照(4張)
該片在藝術上的顯著特點就是敢於寫人的情感,敢於以情感人,具有抒性詩般的清新風格,這就使其大不同於以往戰爭題材的影片。它不僅敢於寫情,而且善於寫情。創作者通過精心選擇典型細節,通過具有視覺形象的典型動作,調動電影藝術的多種手段,來描繪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該片另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是電影手法運用上的探索。其一,是把色彩作為電影語言一個強有力的表現手段,例如運用色彩的不同來轉換時間和空間,凡倒敍、回憶等畫面用黑白,這不僅使影片結構嚴謹、眉目清晰,而且使過去與現實發生交流,推動了劇情的發展,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其二,是巧妙運用情緒蒙太奇手法,用視覺形象來表現人物的思維、聯想、回憶等,進一步發揮了電影藝術不受時空限制,直接敍述故事,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優越性,對錶達主題、刻畫人物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17]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章柏青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