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花金挖耳

鎖定
小花金挖耳(Carpesium minus Hemsl.)為木蘭綱菊科天名精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中國大陸的江西湖北雲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800米至10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坡草叢中及水溝邊,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小花金挖耳
拉丁學名
Carpesium minus Hemsl. [2] 
別    名
茄葉細辛
小野煙
散血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天名精屬
小花金挖耳
分佈區域
中國江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小花金挖耳形態特徵

小花金挖耳線稿圖 小花金挖耳線稿圖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0-30釐米,基部常帶紫褐色,密被捲曲柔毛,後漸稀疏,露出腺點狀突起,節間長5-16毫米。葉稍厚,下部的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9釐米,寬1-2.2釐米,先端鋭尖或鈍,基部漸狹,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初被柔毛,後漸脱落,幾無毛或沿葉脈有稀疏柔毛,兩面均有腺點狀突起,觸之有粗糙感覺,邊緣中上部有不明顯的疏鋸齒,齒端有腺體狀胼胝。 [3] 
葉柄長1-3釐米,與葉片中肋通常均帶紫色,被毛與莖相似;上部葉較小,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近全緣,具短柄或無柄。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直立或下垂;苞葉2-4枚,2枚較大,條狀披針形,長6-15毫米,密被短柔毛。總苞鍾狀,長約5毫米,直徑4-6毫米;苞片3-4層,外層較短,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幹膜質,先端鋭尖,少數上部帶綠色,背面被極稀疏的柔毛,內層條狀披針形,先端鈍,有不規整的細齒。雌花狹筒狀,長1-1.5毫米,冠檐5齒裂,兩性花筒狀,長約2毫米,向上稍寬,冠檐5齒裂。 [1] 
小花金挖耳 多年生草本,高15-45cm。莖直立,常呈紫色,疏生長柔毛或下部毛脱落。葉柄短工近無柄;莖下部葉矩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0cm,寬1-1.5cm,先端漸尖工稍尖,基部狹成長葉柄,邊緣有疏硬小齒;上部葉漸小,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全緣,上面有疏短糙毛,下面疏生長柔毛。
頭狀花序小,直徑3-5(-7)mm,單生於莖枝頂端,直立或有時下垂;花梗細長,有長柔毛和腺點。頭狀花序基部常有2-3個不等長的小苞片;總苞寬鍾狀;總苞片4層,外層卵形,中層和內層長圓形,稍撕裂;花黃色,外圍的雌花花冠圓柱形,3-4齒裂;中央的兩性花花冠筒狀,先端有5個裂片。瘦果長約1.8mm,近圓柱狀,先端有短喙,有腺點。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00-1000米的山坡草叢中及水溝邊,灌叢中或山坡路旁草地。

小花金挖耳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江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小花金挖耳主要價值

【出處】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拼音名】 Xiǎo Jīn Wā ěr
【英文名】 all-grass of Small carpesium
【別名】 茄葉細辛、小野煙、散血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小花金挖耳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pesium minus Hemsl.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性狀】 性狀鑑別 莖基部紫褐色,密被捲曲柔毛。葉披針形至橢圓形,先端鋭尖或鈍,基部漸狹。葉片綠色,兩面均有腺點狀突起,觸之有粗糙感,葉緣有明顯的疏鋸齒或全緣。葉柄與葉片中肋通常帶紫色,被柔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莖、枝端;苞葉條狀披針形,密被短柔毛,總苞鍾狀,苞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幹膜質。氣香,味微苦。
【性味】 味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清熱涼血。主吐血;咯血;尿血;血崩;無名腫毒;腮腺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用於麻疹、癰瘡、潰瘍、蛇咬傷。
【摘錄】 《中華本草
化學成分
採用硅膠柱色譜、Sephadex LH-20凝膠柱色譜、中壓柱色譜和薄層製備色譜方法進行分離純化,從中分離得到8個化合物:(1R,2.s,4S,5R)-2,5-二羥基-p-薄荷烷(1),(1S,2S,4R,5S)-2,5-二羥基-p-薄荷烷(2),(3R,4R,6S)-3,6-二羥基-p-1-薄荷烯(3),5αH-桉烷4(15),11(13)-二烯-12,8p-內酯(4),5僅-羥基-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內酯(5),2α-羥基-5αH-桉烷4(15),11(13)-二烯-12,8p-內酯(6),413-羥基-1d,10βH-偽愈創木烷-11(13).烯-12,8α-內酯(7),4-羰基-1α,1013H.偽愈創木烷-11(13)-烯.12,80α-內酯(8),利用波譜數據和理化性質鑑定了它們的結構。化合物1-3首次從天名精屬植物中分離得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