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花老鼠簕

鎖定
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 Vahl)是爵牀科老鼠簕屬的直立灌木,莖粗壯,圓柱狀,無毛,托葉刺狀;葉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穗狀花序頂生,苞片寬卵形,無小苞片;花冠白色,上唇退化,下唇長圓形,花絲粗;子房橢圓形,花柱線形,蒴果橢圓形。 [11] 
小花老鼠簕分佈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印度、中南半島及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生於海邊,常見於有淡水輸入的高潮帶灘塗,可在一些鹽度較高的高潮帶積水窪地生長;喜光耐陰,耐水濕。小花老鼠簕採用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12] 
小花老鼠簕根搗碎小煮可治療乙肝,全株入藥,可治療肝炎、咳嗽、胃痛、哮喘等;果實可食用,也可入藥,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葉片及果實形態奇特,用於熱帶地區水景綠化,也可以用於盆栽。 [12] 
中文名
小花老鼠簕
拉丁學名
Acanthus ebracteatus Vahl [9]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爵牀科
老鼠簕屬
命名者及年代
Vahl,1791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0] 

小花老鼠簕植物學史

小花老鼠簕
小花老鼠簕(5張)
《中國植物誌》第70卷(2002)把廈門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 var. xiamenensis (R.T.Zhang) C.Y.Wu et C.C.Hu)處理為小花老鼠簕的變種,主要根據二者缺乏小苞片。鄧雲飛等(2006)把廈門老虎簕處理為老虎簕的變種。侯學良、呂靜(2008)重新檢查了廈門老鼠簕的主模式和副模式標本後,發現原始文獻對其鑑別特徵“花……具兩個苞片,無小苞片”描述有誤,應改為“花……具兩個小苞片,一個苞片”。基於標本室和野外觀察,認為廈門老鼠簕在老鼠簕的正常變化範圍之內,應歸併到老鼠簕,不贊同把廈門老鼠簕降級為小花老鼠簕或毛鼠簕的變種的處理。《植物智》也對廈門老鼠簕名稱進行了修訂,將其併入毛鼠簕,作為毛鼠簕的俗名。 [3]  [4]  [13] 

小花老鼠簕形態特徵

小花老鼠簕宏觀特徵

爵牀科老鼠簕屬直立灌木,高達1.5米。莖粗壯,圓柱狀,無毛。托葉刺狀;葉柄長1-4釐米,葉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12釐米,寬3-5釐米,先端平截或稍圓凸,基部楔形,邊緣3-4不規則羽狀淺裂,近革質,兩面無毛,主側脈粗壯,主脈在上面平或稍凹下,背面明顯凸起,側脈每側3-4,自裂片頂端突出為尖鋭硬刺。穗狀花序頂生;苞片寬卵形,長6-7毫米,寬4-5毫米;無小苞片;花萼裂片4,外方的1對寬卵形,長8-12毫米,寬5-9毫米,內方的1對橢圓形,長約10毫米。花冠白色,長約2.5釐米,花冠管長約2.5毫米,上唇退化,下唇長圓形,長約2.2釐米,頂端3裂,內方上部兩側各有1被毛帶;雄蕊4,近等長,花葯1室,長圓形,長約8毫米,縱裂,裂縫兩側各有1列髯毛,花絲粗,長約9毫米;子房橢圓形,花柱線形,柱頭2裂。蒴果橢圓形,長約1.8釐米,有種子4顆。 [1] 
小花老鼠簕

小花老鼠簕微觀特徵

葉組織橫切面:小花老鼠簕植物為兩面葉,上表皮細胞1列,長方形或類方形,外被角質層,內有大型多角形下皮層細胞1-2列,構成復表皮,下表皮細胞1列,具有氣孔,上下表皮均具有凹陷於表皮內的腺鱗,並且含有少量單寧。柵欄組織細胞圓柱形具3層,第一層細胞長徑較長,第二、三層細胞長徑短小。海綿組織由近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的薄壁細胞構成,排列疏鬆,細胞間隙大。主脈處有3個維管束,均為外韌型,中央的維管束最大,其餘2個較小,均呈類圓形,維管束被髮達維管束鞘環繞,上側常具厚角組織,木質部導管排成圓環狀,韌皮部細胞小且排列緊密,大型維管束中央有薄壁性髓。 [6] 
葉表皮:葉上表皮細胞為不規則多邊形且排列緊密,垂周壁近平直,無氣孔,可見腺鱗脱落後的孔洞;下表皮細胞形狀為不規則多邊形,垂周壁近平直或微弓狀彎曲,有腺鱗和氣孔分佈;氣孔器類型為直軸式,氣孔器分佈較密集且無規則,氣孔器大小為(24.005±4.205)微米×(15.45±2.85)微米,氣孔指數為36.6。 [6] 

小花老鼠簕近種區別

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和小花老鼠簕往往在檢索表上易於區分而在野外很難區別,二者的主要區別是老鼠簕每花下面有小苞片2枚,花瓣長達3.5釐米,而小花老鼠簕沒有小苞片,花瓣長達2.5釐米。 [3] 

小花老鼠簕產地生境

小花老鼠簕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廣東(陽江)、海南(陵水、三亞)、廣西(珍珠灣、北侖河口);印度、中南半島及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 [1]  [7] 

小花老鼠簕生長環境

生於海邊,常見於有淡水輸入的高潮帶灘塗,常與老鼠簕生長在一起,但可以在一些鹽度較高的高潮帶積水窪地生長。 [1]  [7] 

小花老鼠簕生長習性

喜光亦耐陰、耐水濕。 [1]  [7] 

小花老鼠簕育植技術

小花老鼠簕繁殖方法

小花老鼠簕採用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12] 
苗圃建設:苗圃應建在靠近種植灘塗的陸地上,便於移苗定植;苗圃應隔成數條苗牀,苗牀的長由地形決定,以長10-30米為宜,寬以1米左右為宜,苗牀間留1米左右步道,便於撫育操作;苗圃地平整後,沿着預設苗牀的長、寬所在位置用土起壟壘實,壟高30釐米左右,壟寬以能否支持苗牀成形而定,必要時用木板輔助;在苗牀上方拉兩層遮陰網,避免強光暴曬,拉紗網圍繞苗圃四周,防止禽畜踐踏和啄食苗木。 [8] 
育苗容器和育苗基質準備:育苗容器採用營養杯,直徑7-10釐米,高度20-30釐米,底部鑽1-3個小孔;育苗基質為人工營養土;營養杯裝滿營養土後襬放在苗牀中,每行約10個,用高錳酸鉀400-500倍液噴灑消毒備用。育苗基質為按“3%複合肥+7%椰糠+10%灘塗淤泥+80%紅壤土”配比製作的人工營養土。 [8] 
插穗採集和處理:在3-6月進行為宜,此時氣温適宜,枝條新陳代謝活動旺盛,生長速度快,扦插成活率最高,選取生長年齡在3-12年、枝繁葉茂、無病蟲害的小花老鼠簕作為母樹,採集發育良好、無病蟲害、無枯枝黃葉、營養充足的半木質化枝條製作插穗;但注意,構件數少的植株不宜作為母樹;對構件數多的植株,採集枝條不能超過母本的2/3;將枝條剪成一葉一芽或單芽、長度為8-15釐米的插穗,插穗上端剪平,剪除葉片的1/3至2/3,防止插穗體內水分喪失過快,下端以45%角向下斜切,上、下切口均要保持光滑平整;剪好的插穗用多菌靈浸泡消毒,再用自來水清洗,晾乾後放入生根劑中浸泡1-2小時,處理後清洗並晾乾。 [8] 
扦插:插穗即採即插。扦插前先用多菌靈消毒過的棍棒在基質上打孔,再將處理過的插穗斜插入基質中,扦插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3至1/2,用手輕輕壓實,以保證插穗與基質充分接觸,全部託插完成後澆足定根水。注意觀察,插穗死亡的要及時清除掉。 [8] 
插後管理:扦插後置於苗牀中,苗牀上用雙層遮陰網,避免陽光暴曬;保持苗牀空氣流通,温度過高時採取澆水降温措施;除了每天保持基質濕度外,每隔5天澆一次鹽度5%以下的淡鹽水,並用稀釋1200-1500倍的(惡黴靈、甲霜靈、敵克松等)土壤殺菌劑進行殺菌處理;2個月後可適當施用葉面肥促進生長,6個月後可選擇適宜時間移至灘塗種植。 [8] 

小花老鼠簕栽培技術

種植區選址:綜合灘塗高程、基質類型和鹽度等指標,確定適宜的種植灘塗,在造林前應經過現場踏勘和採樣檢測;種植灘塗選擇高於當地平均海面40釐米以上的高潮帶,是大潮至特大潮才能淹及的區域;種植區的基質類型從沙質至淤泥質均可,以粉砂質較好;灘塗基質間隙水鹽度範圍應在0-20‰之間,以經常有少量淡水滲出的灘塗最適宜。 [8] 
種植時間:每年3-6月皆可種植小花老鼠簕苗木,4-6月較適宜,此時光温條件較好,而且能得到適量淡水,有利於種植後苗木生長;具體種植時間選擇在陰天或小雨天最佳,降低太陽暴曬傷害。 [8] 
梯次煉苗:出圃苗木選擇株高30釐米以上、葉片濃綠、發育良好、無病蟲害的植株;在出圃前15-20天,按照造林地鹽度的1/5、2/5、3/5、4/5、5/5的梯度配製水劑,從較低鹽度到較高鹽度依次澆灌準備出圃的苗木,使苗木逐漸適應造林地環境 [8] 
挖穴定植:苗木出圃與種植工序嚴密銜接,當天出圃的苗木應在當天定植完畢,提高成活率,定植時用有標記的繩子確定株行距,可50釐米×50釐米至100釐米×100釐米;先在株行距所在標記旁邊擺放好苗木,再挖略大於營養杯形狀的穴坑,剝去營養杯套,將苗木放入穴坑中,用腳撩撥周邊散土壓緊即可。 [8] 
管護措施:圍欄以木樁或水泥樁為支撐,掛上尼龍網,防止人畜進入破壞林地,同時阻隔外來的垃圾、枯枝敗草和大型藻類等,圍網高度3-4米,網目大小5釐米。從當地購買商品緩釋型複合肥,選擇在大潮期挖穴埋施,每株苗木施肥量30-50克。 [8] 

小花老鼠簕主要價值

小花老鼠簕藥用

根或全株入藥,其體內含有的多種類黃酮物質有明顯的抗炎抑菌、降血脂、抗氧化及抗腫瘤的作用對於淋巴腫大、急慢性肝炎、肝脾腫大、胃痛、咳嗽、哮喘等有明顯的療效。在中國海南民間將其根搗碎水煮,加上蜂蜜口服,是治療乙型肝炎的特效藥。果實可食用,也可入藥外用,鮮品搗敷,味微苦,性涼,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瘡療療腫。 [2]  [6]  [7] 

小花老鼠簕觀賞

葉片及果實形態奇特,用於熱帶地區水景綠化,也可以用於盆栽。 [12] 

小花老鼠簕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近危(NT)。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