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花組

(蘭科石豆蘭屬)

鎖定
小花組是一種生物,屬於植物界,蘭科,石豆蘭屬
拉丁學名
Sect. Micromonanthe Schltr.
植物界
蘭科
石豆蘭屬
中文學名
小花組

小花組形態特徵

rk. 33 (3): 58. 1979.
植物體小。根狀莖伸長,常分枝。假鱗莖卵形,直立或斜伏於根狀莖上,彼此有明顯的距離,頂生1枚葉。花葶纖細,頂生1朵花,蕊柱齒不明顯。
本組模式種:Bulbophyllum hellwigianum Kraenzl.
我國有2種。 [1] 

小花組植物簡介

Sect. Micromonanthe Schltr.
中國植物誌> 第19卷 > 蘭科 Orchidaceae > 石豆蘭屬 Bulbophyllum
組5. 小花組
Sect. Micromonanthe Schltr. in Fedde Repert. Sp. Nov. Beih. 1: 701 et 783. 1913; Seidenf. in Dansk Bot. A

小花組下級分類

小花組戟唇石豆蘭

Bulbophyllum hastatum T. Tang et F. T. Wang
戟唇石豆蘭 戟唇石豆蘭
根狀莖匍匐,纖細,具分枝,粗約1毫米,每相距8-14毫米處的節上生1個假鱗莖,其基部長出2-3條氣根,節間被筒狀的膜質鞘。假鱗莖小,偏鼓狀卵球形,伏卧在根狀莖上,長4-8毫米,粗2.5-4毫米,中部以上稍斜舉,頂生1枚葉,基部具1枚鱗片狀鞘;鞘膜質,卵形,與假鱗莖等長,先端芒尖,具1條脈。葉紙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5 (-23) 毫米,基部上方寬4-8 (-10) 毫米,先端具細尖,基部具長1-2毫米的柄;花葶從假鱗狀莖基部側旁或根狀莖上抽出,直立,纖細如發,長6毫米,頂生1朵花,基部具1枚膜質鞘;花苞片膜質,呈杯狀,比花梗連同子房短,先端短尖,具1條脈,花梗和子房長約1毫米;花很小,直立,花被片除基部和先端淺綠色外,其餘為紫色;中萼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中部寬約0.7毫米,先端急漸尖,具3條脈;側萼片鐮狀披針形,稍比中萼片長,中部寬0.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而形成萼囊;花瓣橢圓形,長約2毫米,中部寬約0.5毫米,先端急尖,具1條脈;唇瓣的整體輪廓為菱形,無毛,長約1.5毫米,3裂;側裂片膜質,直立,半圓形,攤平後兩側裂片先端之間寬1毫米;中裂片舌形,肉質增厚,長約0.7毫米,先端鈍;唇盤在兩側裂片中央具1個胼胝體,胼胝體延伸至中裂片上;蕊柱長約1毫米;蕊柱足長約1.5毫米,無分離部分;蕊柱齒不明顯;藥帽半球形,光滑。花期6-11月。
產廣東西南部(信宜)、海南(昌江、陵水、三亞市、白沙)。生於海拔400-600米的山地密林中樹幹上或山谷岩石上。分佈於泰國。模式標本採自海南。

小花組勐侖石豆蘭

Bulbophyllum menlunense Z. H. Tsi et Y. Z. Ma
植物矮小。根狀莖匍匐,纖細,粗約1毫米。根2-3條為1束,從具有假鱗莖的根狀莖節上發出。假鱗莖彼此相距約1釐米,卵形,長5-7毫米,中部粗3-4毫米,基部多少伏卧於根狀莖,幼時被膜質鞘,頂生1枚葉。葉薄革質,卵形,長8-13毫米,中部寬5-6毫米,先端短尖,基部具長約1毫米的柄,葉柄多少扭曲。花葶1個,從假鱗莖基部或無假鱗莖的根狀莖節上發出,纖細,直立,長5-7毫米,頂生1朵花,基部具1枚鞘;鞘筒狀,長2毫米,先端近截形;花苞片杯狀,膜質,長約1毫米,寬鬆地圍抱花梗;花梗和子房長約2毫米;花很小,紫紅色;萼片離生;中萼片卵形,長2.1毫米,中部寬0.8毫米,先端漸尖,具3條脈,近先端處兩側邊緣稍向內卷;側萼片斜卵狀披針形,長2.2毫米,中部寬1.1毫米,先端急尖,具3條脈,中部以上兩側邊緣多少向內卷;花瓣橢圓形,長1毫米,中部寬0.7毫米,先端急尖,具1條脈;唇瓣肉質,半圓柱狀,稍向外下彎,長1.5毫米,寬0.3毫米,基部與蕊柱足連接而形成不動關節,在中部以下兩側邊緣被腺毛;蕊柱長約1毫米;蕊柱足長約0.8毫米,其分離部分不明顯;蕊柱齒短鈍,不明顯;藥帽半球形,前端邊緣具短凸。花期3月。
雲南南部(勐臘)。生於海拔約800米的石灰山上疏林中樹幹上。
本種在植物形態上酷似上種,然而兩者的唇瓣在形態和結構上迥然不同,易於區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