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花火絨草

鎖定
小花火絨草(學名:Leontopodium micranthum)為菊科火絨草屬的植物,為我國的特有植物。產四川西部(甘孜附近)。生於高山草地。海拔約4000米。
中文名
小花火絨草
拉丁學名
Leontopodium micranthum Ling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旋覆花族·鼠麴草亞族
火絨草屬
亞    屬
火絨草亞屬
華火絨草組
亞    種
戟葉亞組
小花系

小花火絨草形態特徵

小花火絨草植株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分枝密集短縮,常成塊狀,有10至數十個密集簇狀叢生的花莖和與花莖同形的不育莖,通常無蓮座狀葉叢。 [1] 

小花火絨草

莖直立或從膝曲的基部斜升,高3-9釐米,細弱,草質,不分枝,全部被蛛絲狀密毛或灰白色棉毛,全部有密集的葉,節間長1-2毫米,不育莖有密集的葉和頂生密集的葉叢。 [1] 

小花火絨草

基部葉較短,匙形,頂端鈍,在花期枯萎或凋落;下部及中部葉直立或多少開展,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12毫米,寬約1毫米,基部與中部等寬,狹耳形,半抱莖,無柄,邊緣反捲,頂端稍尖,有細長的尖頭,上面被灰色棉毛,下面被棉狀茸毛;上部葉細小,漸轉變成苞葉。苞葉與莖端的葉叢緊接,被有較密的茸毛,少數,直立,不形成明顯的苞葉羣。 [1] 

小花火絨草花果

頭狀花序小,徑2-2.5毫米,3-7個密集成徑約5-7毫米的團傘花序。總苞長約2毫米,被白色長棉毛;總苞片約2層,上端無毛,黃褐色。小花異型或雌雄異株,雄花未見;雌花花冠長2毫米,細絲狀,上端有細裂片。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細絲狀,有微齒。 [1] 
子房和瘦果近無毛。 [1] 
小花火絨草線稿圖 小花火絨草線稿圖
花期7月。 [1-2] 

小花火絨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約4000米的高山草地。 [1] 

小花火絨草分佈範圍

產自四川西部(甘孜附近)。

小花火絨草本種提示

此特異的種由於頭狀花序極小密集於莖端的葉叢中,無明顯的苞葉,莖多數密集於木質的根狀莖上等特徵,極易與其它火絨草區別。它的位置應處於戟葉火絨草L.DedekensiiBeauv.附近;它的葉基部與中部等寬,有時具狹耳以及它的毛茸等,也説明它與戟葉火絨草的關係。但其它特徵在這兩種完全不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