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花五味子根

鎖定
小花五味子根,中藥名。為五味子科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 micrantha的根。分佈於雲南。具有祛風利濕,理氣活血之功效。用於風濕骨痛,跌打損傷,胃痛,月經不調,腎炎。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木蘭科
五味子屬
小花五味子
分佈區域
雲南
中文學名
小花五味子根
採集時間
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小花五味子根別名

香石藤、鐵骨散、過山龍、小血藤、滿山香、小密細藤、接筋藤、黃袍、五味子、蘿松根、大伸筋、小花五味子藤、黃袍小血藤

小花五味子根入藥部位

根。

小花五味子根性味

味辛、苦,性温。

小花五味子根歸經

歸肝、腎經。

小花五味子根功效

祛風利濕,理氣活血。

小花五味子根主治

用於風濕骨痛,跌打損傷,胃痛,月經不調,腎炎。

小花五味子根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風濕腰痛:香石藤根60g,泡酒500g,浸泡5-7天后內服。每服100ml,每日3次。
2、治神經衰弱,胃痛:香石藤根6-9g。煎服。(1-2方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小花五味子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小花五味子根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小花五味子根形態特性

落葉細弱木質藤本,全株無毛。小枝纖細,一年生枝紫色或灰色,葉柄基部下延成細縱條紋。葉薄紙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8釐米,寬2-4釐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下延至葉柄成極狹翅,2/3以上邊緣具疏淺鋸齒,齒尖胼胝質,上面綠色,中脈及側脈稍凸起,下面灰綠色;側脈每邊3-5條;葉柄長5-20毫米,上面具狹縱溝。花黃色,單生於當年生小枝的葉腋或苞片腋間;雄花花柄長1.5-3釐米,花被片7-8片,肉質,近相似,圓形或寬橢圓形,最大的一片長4-6毫米,最裏面2片倒卵形,長3-4毫米。雄花:雄蕊羣卵圓形,長3-4毫米,花托卵狀圓柱形,頂端伸長,具圓形盾狀附屬物;雄蕊8-12枚,排成2-3輪,集中在花托頂端,花葯內側向開裂,長0.5-1毫米,藥隔倒卵形,長0.7-1毫米,頂端寬平,與藥室近等長,具不明顯的腺體;雌花:花梗和花被片與雄花的相似,雌蕊羣近球形,直徑2.5-4毫米,雌蕊16-35枚,子房狹卵圓形,長1.2-2毫米,花柱長0.3-0.6毫米。聚合果柄長2-5釐米,聚合果軸長1.5-4釐米,小漿果橢圓狀長圓體形,長6-8毫米,外果皮具不明顯腺體,種子扁橢圓體形,長3.3-4毫米,種皮具明顯皺紋。花期5-7月,果期8-9月。

小花五味子根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2000m的山坡灌木林中或雜木林中。分佈於雲南。

小花五味子根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温經活絡,健胃利濕。主治風濕,跌打,胃痛,月經不調,腎炎。”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