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至

(唐代杜甫詩作)

鎖定
《小至》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交代時間,一個“催”字奠定了全詩愁悶的基調;頷聯寫人的活動,頸聯寫自然景物的變化,讓人感到天氣漸暖、春天將近的一絲喜悦,尾聯轉而寫詩人想到自己身處異鄉而不免悲從中來,於是邀兒子一起借酒消愁。全詩選材典型,“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充滿着濃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作品名稱
小至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卷二百三十一》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作品別名
冬至
冬景等 [1] 

小至作品原文

小至1
天時人事日相催2,冬至陽生春又來3
刺繡五紋添弱線4,吹葭六琯動浮灰5
岸容待臘將舒柳6,山意衝寒欲放梅7
雲物不殊鄉國異8,教兒且覆掌中杯9 [2] 

小至註釋譯文

小至詞句註釋

  1. 小至:《全唐詩》於題下注:“至前一日,即《會要》小冬日。”
  2. 天時人事:自然界的節氣和人世間的事情。天時,指自然變化的時序。人事,人世間事。日相催:逐日相催。
  3. 陽生:陽氣初生,古人認為到冬至那天陰氣極盛而新的一線陽氣剛剛產生。
  4. 五紋:五色彩線。紋,一作“文”。添弱線:據史書記載,古代因冬至後白天漸長,刺繡女工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一線之工。
  5. 吹葭(jiā)六琯(guǎn)動浮灰:古代為了預測時令變化,將蘆葦莖中的薄膜製成灰,放在十二樂律(分別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的玉管內,每月節氣到來,相應律管裏的灰就自動飛出。葭,初生的蘆葦,詩中指代蘆葦內膜燒成的灰。六琯,亦作六管,指用玉製成的確定音律的律管,律管共十二支,分六律、六呂,故稱。浮,一作“飛”。
  6. 岸容:河岸的容貌,詩中指水邊景象。待臘(là):待到臘月時分。臘,臘月,農曆十二月。舒柳:指柳葉萌生,枝條柔和。舒,舒放,萌發。
  7. 放:一作“破”。
  8. 雲物:本指太陽旁邊雲氣的色彩形狀,這裏就是指景物。不殊:沒有區別。鄉國:即家鄉。
  9. 覆杯:盡飲。覆,傾,倒。 [1-2]  [3-4] 

小至白話譯文

四時變幻,人事更替,冬至後陽氣上升,春意萌動。
刺繡姑娘添絲加線趕做迎春的新衣,蘆管吹灰則知冬至已到。
臘月到來,岸邊的柳樹開始舒展枝條,山中的臘梅衝破寒氣傲然綻放。
此地自然景物與故鄉相差無幾,我叫小兒幹盡杯中酒,不要辜負了眼前的良辰美景。 [5] 

小至創作背景

《小至》作於大曆元年(公元766年)或次年(公元767年),當時詩人漂泊在夔州(今重慶奉節),逢冬至日,想到自己漂泊異鄉,不禁感慨萬千。 [5]  [6] 

小至作品鑑賞

小至文學賞析

《小至》開篇的“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二句是總起,以詠歎筆調點明“陽生春來”,與詩題緊扣,同時給人以緊迫感:時間飛逝,轉眼又是冬去春來。中間四句是分承,不僅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和山上梅花衝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裏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其中,“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二句直承首聯“冬至”的自然節令特徵,別出心裁,用刺繡添線、葭管飛灰,進一步點明季節變化;“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二句直承冬去春來的景物特徵,用柳葉“將舒”承一“容”字,使人產生柳葉如眉的聯想,以梅花“欲放”承一“意”字,給人以梅若有情的感覺,富有動感特徵,藴含着生命的張力,體現出春臨大地的蓬勃生機。雖然春天容易引發鄉愁,但詩人的鄉愁卻是樂觀向上的,故詩最後的“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二句以抒情作結,奉勸世人幹盡杯中酒,享受美好的生活。
全詩立意高遠,選材典型,遣字鑄辭,精工切貼,緊緊圍繞冬至前後的時令變化,敍事、寫景、抒感,“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漸次由開端時光逼人的感觸演進為新春將臨的欣慰,過渡得十分自然,充滿着濃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4]  [7-8] 

小至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朱瀚:將舒承容,欲放承意,用字精貼如此。(《杜詩詳註》) [9] 
清代仇兆鰲:①上六冬至景事,下則對酒思鄉也。②一年各有時事,到冬至春來,而歲功將盡,故云相催。線揆景、灰候氣,此承冬至。柳將舒、梅欲放,此承春來。或以三四貼人事,五六貼天時,似是而非。首句“天時人事”,原從已往説到現在,且三四亦正言天時,不得分屬也。(《杜詩詳註》) [9] 

小至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10] 

小至作品爭議

清代仇兆鰲在《杜詩詳註》中於此詩題下注:“《唐會要》:‘開元八年,中書門下奏開元新格,冬至日祀圜丘,遂用小至日視朝。’相傳,小至為冬至前一日,據《會要》小至是第二日。《杜臆》:‘若以小至為冬至前一日,則詩不當雲添線、動灰矣。’薛夢符謂:“陽大陰小,冬至陰極,故曰小至。”此説亦非冬至一陽初生,不當取陰小之義。” [9]  據此可知,對於此詩題目“小至”共有三種解讀:
①小至為冬至前一日:杜佑通典·卷七十·元正冬至受朝賀》載:“大唐開元八年十一月。中書門下奏曰:‘伏以冬至,一陽始生,萬物潛動,所以自古聖帝明王,皆此日朝萬國,觀雲物。禮之大者,莫逾是時。其日亦祀圜丘,皆令攝官行事,質明既畢,日出視朝,國家以來,更無改易。緣修新格將畢,其日祀圜丘,遂改用小冬日受朝。若親拜南郊,受朝須改,既令攝祭,理不可移,伏請改正。’從之。因敕,自今以後,冬至日受朝,永為恆式。”明末清初錢謙益箋註《杜工部集》時於此詩題下注:“《唐會要》:‘開元八年,中書門下奏開元新格,冬至日祀圜丘,遂用小冬日視朝。’按:小冬日即小至也。邵寶曰:‘小至謂至前一日,如小寒食之類。’”就文本來看,錢謙益和仇兆鰲所引《唐會要》的文字似是對《通典》的隱括。據《唐會要·卷二十四》(閩刻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若依“新格”,則改立冬日受朝;若依開元八年(公元720年)敕令,則冬至日仍然受朝。總而言之,開元八年(公元720年)時並無所謂的“遂用小冬日視朝”或“遂用小至日視朝”。 [11-13] 
②小至為冬至後一日:湖南詩中有《小寒食舟中作》七律一首,其首句是“佳辰強飲食猶寒”,由此可知唐人叫寒食的次日為小寒食。按照“小”字的這個用法,唐人也可能叫冬至後一日為“小至”,這與此詩用意使事也沒有不合之處。同時,結合説法①和仇兆鰲的註解來看,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十一月的《冬至取次日朝賀敕》(見《唐大詔令集·卷八十》)似可為此説佐證。 [13]  [14] 
③小至即冬至:宋代朱翌猗覺寮雜記·捲上》載:“子美有《小至》詩,説者謂冬至前一日為小至。盧照鄰《年日述懷》雲:‘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是以元日為小歲。以此觀之,子美之小至即冬至也。”同時,有學者頗疑此詩詩題“小至”的“小”字是“冬”字的壞字而抄者誤以為“小”。 [6]  [13] 
參考資料
  • 1.    金辛 編注.唐詩先讀二百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04月第1版:128-129
  • 2.    黃勇 主編.唐詩宋詞全集(第二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8月第1版:718
  • 3.    王啓興,毛治中,熊禮匯 評註.千家詩新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08月第3版:130-131
  • 4.    許叔良 選注.古今名詩選編.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年09月第1版:250-251
  • 5.    郭春豔 編寫.青少年必讀國學經典·千家詩.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09年07月第1版:134-135
  • 6.    (唐)杜甫 著;謝思煒 校注.杜甫集校注(第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2590-2591
  • 7.    王霽東 著.人生讀要 上.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76-77
  • 8.    (宋)謝枋得,(清)王相 選編;張衞國 譯評.千家詩.武漢:崇文書局,2015年06月第1版:141
  • 9.    (唐)杜甫 撰;(清)仇兆鰲 詳註.杜詩詳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620-621
  • 10.    夏徵農,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514
  • 11.    (唐)杜佑 撰;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徐庭雲,謝方 點校.通典(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2月第1版:1926-1947
  • 12.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 編.續修四庫全書 第1308冊 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265
  • 13.    曹慕樊.杜詩雜説.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05月第1版:242-244
  • 14.    (宋)宋敏求 編;洪丕謨,張伯元,沈敖大 點校.唐大詔令集.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4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