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紫金牛

(中藥名)

鎖定
小紫金牛,中藥名。為紫金牛科植物小紫金牛Ardisia chinensis Benth.的全株。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活血止血,散瘀止痛,清熱利濕之功效。常用於肺癆咳血,咯血,吐血,痛經,閉經,跌打損傷,黃疸,小便淋痛。
中文學名
小紫金牛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報春花目
紫金牛科
紫金牛屬
小紫金牛
分佈區域
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10-15g

小紫金牛別名

小獅子、黑果涼傘、小涼傘、入骨風、小郎傘、石獅子、杉紐根、產後草。

小紫金牛入藥部位

全株。

小紫金牛性味

味苦,性平。

小紫金牛功效

活血止血,散瘀止痛,清熱利濕。

小紫金牛主治

用於肺癆咳血,咯血,吐血,痛經,閉經,跌打損傷,黃疸,小便淋痛。

小紫金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小紫金牛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小紫金牛形態特徵

亞灌木狀矮灌木,具蔓生走莖;直立莖通常叢生,高約25釐米,稀達45釐米,幼時被鏽色細微柔毛及灰褐色鱗片,以後脱落而具皺紋。葉片堅紙質,倒卵形或橢圓形,頂端鈍或鈍急尖,基部楔形,長3-7.5釐米,寬1.5-3釐米,全緣或於中部以上具疏波狀齒,葉面無毛,葉脈平整。背面被疏鱗片,脈隆起,側脈多數,尾端連成極近邊緣的邊緣脈;葉柄長3-10毫米。亞傘形花序,單生於葉腋,有花3 (-5) 朵;總梗與花梗近等長,長約1釐米,稀多花或總梗較花梗長,二者均被疏柔毛或灰褐色鱗片;花長約3毫米,花萼僅基部連合,萼片三角狀卵形,頂端急尖,長約1毫米,具緣毛,有時具疏腺點;花瓣白色,廣卵形,頂端急尖,長約3毫米,兩面無毛,無腺點;雄蕊為花瓣長的2/3,花葯卵形,頂端急尖,具小尖頭,背部具腺點;雌蕊與花瓣近等長,子房卵珠形,無毛;胚珠5枚,1輪。果球形,直徑約5毫米,由紅變黑色,無毛,無腺點。花期4-6月,果期10-12月。

小紫金牛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800m的山谷或林下陰濕處。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小紫金牛藥材性狀

根莖圓柱形,着生多數細根。莖扁圓形,直徑1.5-2mm,表面暗褐色。葉互生,倒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3-5cm,寬1.5-2.5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中部以上波狀,上面暗棕色,下面淺棕色。氣微,味微澀。

小紫金牛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止血,止痛。主治肺結核,咯血,吐血,跌打,痛經等。”
[1]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