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站稻

鎖定
小站稻,天津市津南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3] 
小站稻米粒飽滿,均勻一致,半透明,無異常色澤和氣味,米飯富有光澤,冷飯不回生。 [2] 
2019年11月15日,小站稻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1]  202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小站稻”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 
中文名
小站稻
產地名稱
天津市津南區
品質特點
米粒飽滿,均勻一致,半透明,無異常色澤和氣味,富有光澤,冷飯不回生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90號
批准日期
2020年4月30日

小站稻產品特點

小站稻外在感官特徵

小站稻 小站稻
小站稻米粒飽滿,均勻一致,半透明,無異常色澤和氣味,長寬比≤2.2。米飯富有光澤,具有“香、黏、彈、筋、甜”的特點,冷飯不回生。

小站稻內在品質指標

小站稻堊白度≤1.0%;直鏈澱粉含量15~20%;蛋白質≤7.5%。 [2] 

小站稻產地環境

小站稻土壤環境

小站稻 小站稻
津南區位於天津市東南部,海河下游南岸,4000年以來,在古渤海灣灘塗及水下岸坡區,由古黃河、海河攜帶泥沙與古渤海潮汐、風浪搬運海底物質共同堆積的海積沖積平原。地勢低窪,地下水位高,境內土壤共有潮土、水稻土、沼澤土、鹽土4個土類,5個亞類,土壤含鹽量0.2%~0.4%,pH值8.0~8.5,有機質含量1.5%~3.0%,富含鉀、鎂等礦物質元素,土壤質地粘重,保水保肥能力強,為小站稻種植提供了獨特的地理環境。津南的先人通過興修水利、築堤圍田,以淡水洗鹼,創造出種植小站稻的優越條件。同時,南運河水夾帶着漳河從黃土高原捲來的富含氮、磷、鉀及有機肥料的泥沙,通過馬廠減河注入津南土地,構成了獨特的小站稻生長土壤環境。 [2] 

小站稻氣候條件

津南區區境北靠海河,南有馬廠鹼河,河渠縱橫交織,窪澱坑塘星羅棋佈,共有海河、大沽排水河等5條市管一級河道,長87.89千米;洪泥河、月牙河、雙橋河等16條區管二級河道,長185.3千米,蓄水量4000立方千米,水質優良。自然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降雨量558.9毫米,為小站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2.3氣候情況津南區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氣候,年平均氣温12.5℃,年平均降雨量558.9毫米,年蒸發量1768.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4%,平均無霜期206天,全年日照時數2610~2899小時,大於10℃的積温4176.9℃。津南小站稻的生育期長達190天,灌漿期晝夜温差大,形成了小站稻生產獨特的氣候條件。 [2] 

小站稻歷史淵源

民國十四年(1925年),北洋軍閥徐樹錚在軍糧城、茶澱建立農場,在境內佔有大量土地,種植水稻。同時在軍糧城設立工作站,在墾區內設立水稻試驗站,是軍糧城稻作研究所的前身,也是中國華北地區最早的稻作研究基地。
民國十七年(1928年),小站營田由天津警備司令部營房營田管理局管理。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侵略軍侵佔華北後,張敬堯眷屬將稻田出賣給日本人。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後,河北省在小站成立營田管理局,管轄原營田局和大安農場。農林部在天津接管華北墾業局,建立河北墾業農場管理處,下設小站、津郊(原八里台)、軍糧城、張貴莊、茶澱5個農區,經營管理合作農場。
1959~1961年,小站稻生產一直處於低潮。
1961年水稻面積14.09萬畝,平均畝產230.1千克,總產量3242.5萬千克,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比1949年還低。
1963年,水稻面積恢復到21.34萬畝,比1958年增加5.64萬畝,平均畝產312千克,比1958年增加79.5千克,總產量達6662.3萬千克,比1958年增加3012.05萬千克,面積、畝產、總產分別增長35.9%、34.2%、82.5%。1964年,水稻面積22.79萬畝,平均畝產339.4千克,總產7735.5萬千克。都呈現增長趨勢。
1965年,水稻生產形勢更加高漲,種植面積達到24.67萬畝,平均畝產421千克,總產量達到10380.5萬千克。區內出現了長青、鹹水沽、葛沽3個畝產500千克的公社,並有50個畝產500千克的大隊、297個畝產500千克的小隊,全區畝產500千克的稻田達8萬餘畝,佔稻田面積的32.4%。畝產、總產創小站稻歷史最高紀錄,是小站稻生產第二次高峯。
1966~1971年,每年水稻種植面積維持在23萬畝左右,平均畝產250~400千克。其間累計,區內稻田面積和稻穀總產量分別佔全市的18%和23%,支援外省、市水稻良種200萬千克。並受河南、山東、寧夏等省區特邀,派出許多種稻能手做技術顧問,前往指導水稻生產,有的在當地安家落户。
1974~1977年主要為保護小站稻優良品種,而種了一部分水稻保種田,每年種稻面積控制在5000畝以內。稻田改旱後全區糧食產量明顯下降,一度全區糧食畝產只有135千克,以致高產糧區變成吃國家返銷糧區,種旱的6年間吃國家返銷糧達2340萬千克。
1985年,中央農牧漁業部在湖南長沙召開了優質稻米座談會,再次把小站稻列為名特產品,全區糧食生產從1985年始連續6年獲得豐收,其中稻穀的增產起了保駕作用。 [4] 
小站稻 小站稻

小站稻生產情況

1995年,天津市糧食總產7289.2萬千克,其中小站稻總產3151.8萬千克,佔糧食總產的43.2%。 [4] 
2019年,小站稻總種植面積3350公頃,年產量28000噸。 [2] 
小站稻 小站稻

小站稻產品榮譽

2019年11月15日,小站稻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1] 
202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小站稻”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 
2022年10月,入選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5] 
小站稻 小站稻

小站稻地理標誌

小站稻地域保護範圍

天津市津南區辛莊鎮、鹹水沽鎮、雙橋河鎮、葛沽鎮、小站鎮、北閘口鎮和八里台鎮共7個鎮80個行政村,地理座標為東117°14′至117°33′,北緯38°50′至39°04′之間。

小站稻質量技術要求

安全要求
生產基地要遠離工業廢渣、廢水、廢氣排放地點,基地的土壤、灌溉水、空氣等環境條件必須符合農業農村部行業標準水稻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847)的規定。 [2] 
特定生產方式
1、選用優質、高產、多抗、生育期170天~190天的津原E28、津原U99、金稻919、津稻9618等為主栽品種,種子質量符合GB4404.1的規定,培育壯秧。
2、種
浸種前選擇晴天曬種1天~2天。
2.1浸種拌種
採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液浸種5天~7天。浸好的稻種撈出控幹,藥劑拌種,堆悶12小時~24小時。
2.2播種
適播期為4月8日~20日,採用水稻基質育秧方式,將鬆散的基質裝入秧盤、刮平,基質厚度2釐米,每盤播種量100克~120克(幹種),播種後覆蓋育秧基質0.5釐米,以不露種為宜,擺盤後澆透水,再覆蓋一層無紡布(≥35克/平方米)。
2.3秧田管理
2.3.1揭覆蓋物
秧苗立錐到一葉一心期,揭掉無紡布。
2.3.2温度管理
播種到一葉一心期,棚室夜間最低温度≥10℃,最適宜温度為28℃,最高温度≤30℃。一葉一心期到二葉一心期,棚室夜間最低温度≥12℃,最適宜温度為25℃,最高温度≤32℃。二葉一心期到三葉期,棚室夜間最低温度≥15℃,最適宜温度為23℃,最高温度≤35℃。
2.3.3 降温措施
盤內基質田間持水量≥70%,通風降温;盤內基質田間持水量70%時,噴淋或澆水降温。
2.3.4水分管理
底水澆足澆透,出苗前基質表面乾燥時,及時補水。秧苗一葉一心期以後,1天~2天澆一次水,整個苗期均保持盤內基質田間持水量≥70%,移栽前1天~2天澆一次水。
2.3.5光照管理
出苗前遮光,出苗後多見光。
2.3.6病害防治
秧苗一葉一心期,噴施高效、低毒殺菌劑,防治立枯病。
2.3.7施肥
秧苗二葉一心期葉色變淡,追施硫酸銨15千克/667平方米。
2.3.8起苗移栽
秧苗三葉一心期,盤根緊實,株高達到13釐米~15釐米起秧。
3、本田管理
3.1秋耕冬灌
津南區稻田土壤鹽鹼、粘重,秋耕冬灌,有利於洗鹽排鹼、提高土壤養分供應能力及降低越冬病蟲基數。
3.2整地
移栽前修整排灌渠系及田埂。插秧前10天~15天灌水泡田,水耙地,水找平,達到田間平坦,高低差不超過3釐米,沉澱後插秧。
3.3插秧
3.3.1插秧時間:5月10日~20日
3.3.2插秧密度
根據品種特性,行距30釐米、株距(16~18)釐米,每穴插6苗~7苗。
3.3.3插秧質量
插秧深度不超過2釐米,深淺一致。達到行直苗正,穴與穴之間分佈均勻,保苗率達到95%以上。
3.3.4施肥
肥料符合NY/T496規定,結合耕地施用有機肥500千克/667平方米、硫酸鋅1.5千克/667平方米;插秧後10天~15天追肥硫酸銨15千克/667平方米;第一次追肥後15天再追肥硫酸銨10千克/667平方米;根據苗情7月15日左右追施硫酸銨10千克/667平方米。
3.3.5灌溉
緩苗期水層深度3釐米~5釐米;分櫱期水層深度為10釐米~15釐米;根據苗情6月底~7月上旬,落幹曬田7天~10天控制無效分櫱;穗分化期至抽穗期水層深度10釐米;灌漿期到成熟期間歇灌溉,每3~4天澆一次水,收穫前10天停水。
3.3.6病蟲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優先採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和人工防治為主,嚴格限定、限量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農藥使用應符合國家相關要求。
3.3.7雜草防治
耙地後5天內,施用除草劑,防治田間雜草。
3.3.8適時收穫
水稻成熟後,10月25日前,稻穀水分含量≤16%進行收穫,具備烘乾條件的,可於稻穀水分含量≤25%時收穫。
3.3.9安全貯存
稻穀質量符合國家優質稻穀標準(GB/T17891)有關規定。庫房內温度應控制在15℃以下,稻穀水分≤15%,空氣濕度應控制在70%左右。不同品種要單獨貯存。
3.3.10加工、包裝、貯藏與運輸
3.3.10.1加工
稻穀 —初清 —去石 —磁選 —礱谷 —谷糙分離 —碾米 —白米分級 —色選 —成品大米 —真空包裝―貯藏。
3.3.10.2
包裝通常以1千克、2.5千克、5千克、10千克為單位的真空包裝(特殊要求除外),包裝物採用食品級內包裝材料。
3.3.10.3貯藏
加工後的成品,應在常温下貯藏於避光、乾燥、防潮和防雨的庫房,貯藏設施應清潔、通風、無蟲害和鼠害,並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黴、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貯。
3.3.10.4運輸
運輸工具應清潔、乾燥、有防雨設施、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物品混運。
3.3.11生產記錄要求
“小站稻”的生產全過程必須建立生產記錄檔案,生產過程記錄必須真實、客觀,記錄產品從栽培到收穫所有影響產品的各項農事操作。包括:產地、品種、種子處理、播種或移栽時間、田間管理(肥料使用、病蟲草害防治情況、植物生長調節劑類物質的使用)、收穫時間、加工時間和方法等技術與過程。生產記錄必須存檔3年。 [2] 

小站稻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小站稻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展示、展銷其產品。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5、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6、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不得向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收取使用費。7、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8、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2] 
參考資料